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理想国》一书将一个国家的种种要素理想化,体现出了柏拉图对美好国家的向往,但这种理想毕竟只是少数精英的期待,可以说“理想国”具有超前性,它道出了一些适合国家发展的方向,但过于理想化,于是乎,在很长一段时间“理想国”成为乌托邦的同义词。

  • 标签: “理想国” 正义 国家发展 《理想国》 理想化 柏拉图
  • 简介:去年年底,应法国公证人协会高等理事会邀请,我访问了法国。看到满大街优雅吸烟的法国女孩、当街拥吻的恋人,感到巴黎确实是浪漫之都,心中涌起对天长地久浪漫爱情的感叹。但是,据我参加第29届法国公证人开放日那天的《费加罗报》报道,法国离婚率接近50%。开放日主题是“两人世界”,这个说法意味深长,因为法国婚姻家庭模式出现了新特征,年轻人同居而不愿结婚,有些同性恋者组成同性恋家庭。因此,称两人世界还是非常准确的。

  • 标签: 浪漫之都 家庭模式 同性恋者 浪漫爱情 公证人 法国
  • 简介:新疆乌鲁木齐法诺公证处,处西北边陲之地,始创于1992年。所名“法诺”者。为“诺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细说。更有北宋文人张载所言之来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标签: 服务 乌鲁木齐 北宋文人 公证处 天地
  • 简介:偶然性概念是赫勒历史哲学的核心概念,是其描述人类现代状况的本体论基础。她从人类存在的意义上把人类概括为“偶然的存在”(beingcontingent),偶然性是人类存在的条件或状态;作为一生存体验,偶然性抗拒目的论,具有无限的开放性、可能性及实践意义。

  • 标签: 偶然性 存在 生存体验 目的论
  • 简介:受“半统制半市场化”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传统金融刑法立法表现出了压制法的典型特征,其强调对国家金融管理秩序的维护,却相对忽视了对投资者利益的平等保护和对金融市场发展的回应。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鼓励金融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金融刑法立法应该从压制法的范式转换成回应法的范式。在立法层面,“回应”金融刑法的具体实现,有赖于国家本位向社会本位的立场转变、秩序维护到个人利益保护的目的重塑、“冒进”到“理性”的技术矫正以及过度依赖到消极介入的功能修正。

  • 标签: 金融刑法 范式转换 压制型法 回应型法 立法实现
  • 简介:1949年以来,中国司法经历了某种范式性转变。法理学教材中的法律适用理论为这种转变奠定了最一般的理论基础,从而可以将中国司法理论的转变概括为从强制司法到权威司法的转变。强制司法的母体是20世纪40年代和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法律适用理论,中国法理学在继承这一理论母体的基础上,形成了强制司法,它具有强制性、工具性和阶级性。从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强制司法逐渐演变为权威司法。权威司法具有权威性、目的性和专业性。当前,权威司法仍面临着一些需要解答的问题,因而也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 标签: 法律适用 强制型 权威型 司法 法理学
  • 简介:随着劳动教养制度的废除,部分违法行为将被纳入轻微犯罪,刑事案件激增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趋势.我国目前单一的简易程序无法应对刑事案件大量增多的审理需要,应当以刑事速裁程序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按照处刑命令程序的思路构建我国的刑事速裁程序,以应对犯罪圈扩大的趋势.借鉴德、日等国家或地区的成功做法,我国的速裁程序应当以书面审理为原则,但同时应当保障被告人的程序参与权和处分权.为保障该程序的有效运转,前科制度、强制措施制度、辩护制度亦应进行调整和创新.

  • 标签: 刑事速裁程序 处刑命令 简易程序
  • 简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而校企合作被证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的质量离不开高水平的"双师"教师,他们起到了良好的衔接和转化作用。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与现状问题,提出一以校企协同创新为中心、通过企业真实项目促进课程体系改革、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最终实现"双师"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

  • 标签: 校企协同创新 “双师型”教师 校企合作
  • 简介:反对把法治与德治相对立的观点,认为政治民主、社会正义、保障人权、公民平等自由等原则的确认,并成为一个国家或社会维系社会合作、规范人们行为的基础,这是这个国家或社会进入法治文明状态的表现。而法治文明价值寻问的重心在于人并非作为法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人永远是法治的目的,法治总体现着独特的人性立场,表达着对人的基本价值、人的生存意义、人格尊严的人文关怀,这说明法治文明与一定的德治是相通的,法治文明中所表达的德治内容包含如在处理人与法的关系上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理性在法律生活中的重要性,主张自由、平等、人权、正义等价值追求等。

  • 标签: 法治文明 法治价值 德治
  • 简介:当翻开法律思想史教材,在“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一章中,总能看见“三巨头”^[1]之一的汉斯·凯尔森(HansKelsen,1881-1973)。由这位奥地利学者开创的纯粹法学,在20世纪的法哲学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对欧美法学(尤其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也在相当程度上启发和推动了我国的法学建设。

  • 标签: 法律思想史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现代性 国家 读法 纯粹法学
  • 简介:自“革命”以降的民主政治实践,既要绝对保证“党的领导”不动摇,又要以群众自愿跟从的“民主”方式来保有“领导权”,最为可行的策略就是诉诸卡理斯玛式的政治权威。然而,当卡理斯玛权威经历复杂的“祛魅”之后,那种意识形态化的信仰机制愈发难以为继。对此,执政党的理性选择是调用国家政治机器的法理资源,以具有“普适性”的法律来建构社会信任。但是,政治支配的合法性基础必须在“政治性、程序性、职责性”的权力交往结构中合理预设来自法律的“忠诚反对”,将政治权力交往内化为法律沟通的理性结构。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司法也面临着权威机制转型与信任机制重构的艰巨挑战。

  • 标签: 党管司法 政法体制 政治官僚制 司法改革 法律信任
  • 简介:围绕着刑事诉讼中涉案财物的处置问题,我国正逐渐形成一新的裁判形态。这种裁判形态有别于以处理被告人刑事责任为核心的“对人之诉”,可以归纳为刑事诉讼中的“对物之诉”。对物之诉将为利害关系人提供行使民事诉权的途径,遏制涉案财物处分权的恣意行使。并且,通过建立符合程序正义要求的涉案财物审判程序,有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维护法院裁判的独立性和准确性。在与定罪量刑程序的外部关系上,由于对物之诉在裁判依据和利害关系人上具有特殊性,为保证裁判准确和利害关系人有效参与,对物之诉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就内部构造而言,争议事项的复数化和第三人的加入,促使对物之诉形成了分别以法律性质和权益归属为争议核心的双层诉讼构造。同时,对物之诉的证据规则呈现出民事诉讼的特质,从而在证明对象、证明标准和证明责任上具有特殊性。

  • 标签: 没收 涉案财物 对物之诉 诉讼构造 证据规则
  • 简介:"天津老太非法持枪案"二审判决社会争议的核心争点在于如何确定枪支认定的法律标准,基于法教义学立场的肯定和基于法哲学立场的批判截然对立。在法律解释与司法裁判过程中,引入法哲学的视角和解释方法,不但有助于法官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而且这种对法律体系的反思批判反过来会引领法律制度的自我修正与进化,此乃法官表达对法律忠诚的真正智慧方式。法哲学的立场与方法并非外在于法教义学,而是可以嵌入后者之中并发挥不可替代的功能。

  • 标签: 非法持枪案 仿真枪 法教义学 法哲学 法律解释
  • 简介:数百年来,时过境迁,西方学者笔下的中国承载着历史的轮回,作为观察者的西方学者同样经历着褒贬不一的反复。伏尔泰、莱布尼茨笔下的中国令人向往,却不乏虚化的意指寄托;孟德斯鸠、黑格尔、马克斯·韦伯乃至历史法学派的梅因等,多基于本民族法律史的发展脉络,以为中国法律显然无法用西方法的观念去理解,由此引致越来越多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法律在近代渐而成为西方学者诟病的对象。此种景象并非毫无缘由,建构于近

  • 标签: 东方主义 中国美国 主义中国
  • 简介:近年来持有犯罪立法呈现迅速扩张的趋势,而持有犯罪与刑法人权保障机能存在天然紧张关系,在司法上应限制持有犯罪的适用。除非法持有枪支罪外,不应认为持有犯罪的正当性根据(处罚根据)在于持有行为本身的抽象性危险,而应认为持有犯罪属于一立法推定性规范。处罚吸毒者持有、运输毒品的行为,系变相处罚吸毒行为,有违罪刑法定原则。不应简单地将持有犯罪看作继续犯;非法持有枪支罪以外的持有犯罪,持有期间的法律变更不具有溯及力,追诉期限应从持有之日而非结束持有状态之日起算。主动交代存在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成立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自首;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决生效后查明来源的,应当撤销原判决,以所查明的来源定罪处罚。

  • 标签: 持有型犯罪 正当性根据 毒品犯罪 继续犯
  • 简介: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冲击与其说是颠覆,不如说是相融。作为传统行业中与实际联系最为密切的一行,它的改造不可谓不艰难。与此同时,法学教育如何与就业接轨,又如何与法律电商相关,都尚无定论。本文立足于当代高校对法学生的培养现状去研究现今法律电商的发展模式,以期为法学生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互联网冲击 法律电商 教育 创业 就业
  • 简介:2016年6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指导案例61号《马乐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案》。为了正确理解和准确参照适用该指导案例,现对该指导案例的推选经过、裁判要点等有关情况予以解释、论证和说明。

  • 标签: 信息交易 量刑档次 公开 利用 情节 最高人民法院
  • 简介:2015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修正案(八)》的条款进行了增补,使得危险驾驶罪的范畴不仅限于醉酒驾驶、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情形,还包括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以及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情形。然而,在基层司法实践中,危险驾驶罪几乎全部表现为醉酒驾驶,其他类型并未出现。因此有必要通过对醉驾相关内涵的界定,结合醉驾查处、检测、速裁功能定位等问题进行探讨,进而提出可操作的解决路径,为相关立法、文件的出台提供参考。

  • 标签: 醉驾认定 道路 醉驾检测 速裁功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