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追溯《法权学说》构思、遗忘和重新提及的历史以及在此书中表达的基本框架和精神来阐述康德法哲学的基本要义。在传统的康德解释中,人们往往把自由看作康德法哲学唯一的核心精神,从而把原子式个体的观念强加给康德。然而,康德在《法权学说》中所强调的法则以及交互影响的观念,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这种仅只依凭自由来阐释康德法哲学的努力是有偏差的。我们必须从法则之下的自由或自由的法则,以及从中所体现出来的交互关系的观念来解释康德的法哲学。这种在保持个体独立性的同时又强调对于他者的开放性的观念才是康德法哲学的基本精神。

  • 标签: 法权 自由 法则 法治状态
  • 简介:法律英语作为众多专用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日常英语相比,更为复杂和专业。不同种类的英语在进行翻译时都会遵循不同的翻译原则,法律英语翻译时亦需要遵守特殊的翻译原则。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对其翻译原则与翻译方法进行分析。针对法律英语的词汇特征,文章提出了直译、意译和增减词法等翻译方法,以期为同类英语翻译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法律英语 词汇特征 翻译方法
  • 简介:在法律社会学视角下,中国传统法律研究主要包括“德治”和“法治”两种研究范式;这两种范式都过于强调法律的儒家化特征进而忽视了法律的官方表达与民间实践的区别,因此未能回应西方学界认为中国不具有法律或法治的法律东方主义观点。事实上,中国传统法律的官方表达与民间实践之间并不具有一致性,在儒家化法律表达之下实际上存在着大量的宗教性法律实践;正是基于对法律宗教性特征的发现,中国传统法律的运行机制才能够摆脱法律儒家化的简单模式,形成了一种哲学、道德、宗教和法律相融合的复杂互动模式,从而为从法律宗教性特征和复杂文化面向的视角回应法律东方主义观点提供一种新的思想资源。

  • 标签: 中国传统法律 儒家化表达 宗教性实践 法律东方主义
  • 简介:目的了解汾城人说普通话时在声母、韵母上表现出的方言特征,为分析说话人是否为汾城人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田野调查法将普通话与汾城方言的声韵特点进行比较,通过实证观察并分析汾城人说普通话时所体现出的声韵方面的方言特征。结果从语音方面的声韵特征能够较容易判断出普通话口音较重(三级、二级低分)的汾城人,而对于普通话口音较轻(一级或二级高分)的汾城人则仅在声母[V]、单韵母[e]、后鼻音[iΛη]等声韵方面具有汾城方言口音特征。结论运用4类以上声母、6类以上韵母方面的汾城口音特征能够准确判断出普通话水平三级使用者为汾城人;运用2类以上声母、7类以上韵母方面的汾城口音特征,能判断出普通话二级使用者为汾城人;对于普通话口音较轻(一级或二级高分)汾城人的判断则需联合声调、词汇等特征来进行判断。

  • 标签: 汾城人普通话 声韵 口音特征
  • 简介:心智模式是人们受环境、教育、经历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套思维、行为的模式,心智模式形成后不仅影响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理解和预期,更影响到人们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和行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智模式除具有一般心智模式通常的特征之外,还有自身的独特性,表现在与教学评价的关系方面则有认知固化、目标外化、知识碎片化和经验同质化等不良特征,应该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改善和优化职业院校学生的心智模式。

  • 标签: 心智模式 特征 教学评价 优化 系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