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吐蕃王朝时期的刑事法律制度与诉讼制度文化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特殊的国情和青藏高原这一藏民族本土的文化土壤之上,具有中华民族法制文明因时定制和与时俱进的历史价值,也受到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民族传统和习惯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在中外法律文化史上堪称独树一帜,是一份最为值得我们挖掘、扬弃、继承、珍视的宝贵财富。

  • 标签: 吐蕃王朝 藏族 刑事法律 诉讼制度
  • 简介:罗伯特·卡萨德(RobertCasad)关于比较民事诉讼的文章是最先引起我注意的几篇比较法学类文章之一。我当时还是纽约一家顶级律所的一名刚刚入行的助理律师。随后我就开始大量翻阅比较法学的期刊,而没有去花大量的时间去处理客户业务。我此前从来不知道原来比较法学这么有趣,因为我一直认为在民事诉讼方面,比较法学著作并没有太大用处。(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70年代早期,耶鲁大学甚至不教授比较法学课程;国际法的教学也和民事诉讼严重脱节。)

  • 标签: 集体诉讼 比较法学 卡萨 外国法院 法院裁判 客户业务
  • 简介:近年来,公益诉讼一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无论是中央司法改革的总体部署,还是法律法规的修改修订,或是法学、社会学界的理论研讨、改革实践,公益诉讼的字眼通过各类文件的颁布实施,媒体的报道解读不断深入公众的社会生活,不断提高着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然而,在普法工作仍有待深入开展的现在,对法制不甚了解的公众对公益诉讼这样新鲜的字眼儿仍是看似熟悉实则陌生,尤其是民事公益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常被混淆。本文将通过比较民事公益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的区别,探求二者之间的关联,从而进一步明确二者的内涵和发展状况,为相关制度的构建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民事公益诉讼 行政公益诉讼 制度 区别
  • 简介:既有关于诉讼契约的研究多局限于私法上契约自由与当事人意思自治原理,淡化了诉讼契约的公法属性。对于诉讼契约的理解,当建立在人权诉权理论、民事诉讼目的论、诉讼行为的相互性和程序效力等程序基本原理基础上。诉讼契约目的在于解决纠纷。这决定了契约的对象、是否涉及公益及生效依据上均不同于民事契约。诉权人权属性决定了其具有绝对性、不可放弃、不可剥夺性,只有法定裁判机关作出的生效裁判才能导致诉权的消耗。因此,不起诉契约属于民事契约,只发生私法上的效力;公证债权文书、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裁定均不能导致诉权消耗。撤回上诉和解协议等诉讼中契约效力不能遮蔽程序效力。认可诉讼契约效力应当坚持契约法定原则,明确当事人就任意事项达成诉讼契约需具备的程序条件。

  • 标签: 诉讼契约 诉权 民事诉讼目的 程序选择权 程序效力
  • 简介:澳门作为一个观光城市,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亦带来很多的治安隐患。为了回应实践中一些轻微犯罪行为人因被市民或旅客以现行犯方式拘留而不能适用简易诉讼程序的问题,提高刑事诉讼的效率,澳门在2014年对“刑事诉讼法典”进行了修订,将简易诉讼程序作出了修改,删除了必须由刑事警察或司法当局以现行犯方式扣留犯罪行为人的规定。而这是否符合既保障犯罪行为人的权利,又提高刑事诉讼效率的要求,有待进一步讨论。

  • 标签: 刑事诉讼 诉讼程序 澳门 犯罪行为人 诉讼效率 经济利益
  • 简介:为了不使刑罚成为某人或某些人对其他公民施加的暴行,从本质上说,刑罚应该使公开的,及时的,必需的,在既定条件下尽量轻微的,同犯罪相对称的并由法律规定的。

  • 标签: 法律规定 格言 集粹 谚语 刑罚 公开
  • 简介:伴随着立案登记制的实施,区别于正常诉讼状态的非正常诉讼也开始更多地引起关注。相关法律文件中并未对滥用诉权给出一个明确定义,而是采用列举方式表明包括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等行为均属于滥用诉权行为。因此,滥用诉权行为应作广义理解,对应“滥用”在词典中“不加选择、不加节制”的文意解释。

  • 标签: 恶意诉讼 滥用诉权行为 围城 法院 北京 立案登记制
  • 简介:环境公益诉讼,尤其是行政诉讼中,原告适格问题是制度建设的重要事项。欧盟各国以《奥胡斯公约》及欧盟指令为轴心,通过各自的公益行政诉讼制度建设,如民众诉讼制度、制定特别法承认团体的原告适格,或通过扩大传统的利益概念,扩大法保护的对象等不同方式达到扩大原告适格的目的,实现公约所保障的司法参与权,使得司法保障成为环境政策中不可欠缺的制度性手段。

  • 标签: 环境法 公益诉讼 原告适格 欧盟法行政诉讼
  • 简介:法律不是神秘莫测的事物,而是妇孺皆知的职业。在狭窄的法律学说之道的近旁伏有两处陷阱,其一是在思辨中和实践中将法律与道德相混淆的危险,这涉及法律的限度问题;其二是以为法律发展中唯一起作用的力量是逻辑,这涉及法官权衡社会利益的义务。作为学习主题的法律的现状,受到历史和传统的支配。但我们若要对法律形成不拘一格的观点,须对法律刨根问底,这要求我们首先借助法理学,循着现存的法律教义深入其最高的原理概括;其三,通过历史查明现存法律教义如何变成现在的样子;其四,尽可能考虑这些规则力图实现的目的,考虑人们根据什么理由追求那些目的,考虑为了实现那些目的必须舍弃什么,考虑是否值得为其付出这样的代价。这样一来我们便有望达成法律的理想。

  • 标签: 法律职业 法律与道德 法律与逻辑 法律中的历史与传统 法律的理想
  • 简介:我们对许许多多的世事常常是"熟视无睹",数学与法律的关系就是其中之一。[1]多年前与柏生君共赴一会,在乘车外出时比邻而坐,问起他在研究些什么,他即娓娓道来。原来他正在研究数学与法律的关系,当时顿觉耳目一新,事后也便渐渐淡忘,谁知今天竟获赠厚厚一书——《法律文化的数学解释》。[2]细想想,数学与法律的关系随处可见,甚至可以说,法律天天在与数学打交道。刑

  • 标签: 选举人 西方法律 形式合理性 汉谟拉比法典 契约观念 选举制度
  • 简介:主张责任是指当事人负责提出利己的要件事实(即"行为主张责任"),否则承担败诉的后果(即"结果主张责任"),其法理包括了主张责任的对象、主张责任的分配、主张的具体化及主张具体化的缓和、结果主张责任的承担等等。作为从辩论主义基本命题中衍生出来的概念,主张责任理论的建构紧密地依托辩论主义的原理,因此,伴随着现代社会对辩论主义的修正,促进诉讼和防止突袭等现代民事诉讼价值观也显著地体现在主张责任理论之中。

  • 标签: 辩论主义 诉讼主张 要件事实 审前准备程序 释明 间接事实
  • 简介:美国环境公民诉讼制度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称之为“诉讼”的制度,是一项独特的制度创新。该制度的特点在于授权公民(包括公民团体)作为一种特殊执法主体,使其可以法庭诉讼为威胁,以诉前通知期满为触发法庭诉讼的必要条件,并在完善的配套制度的支持下,监督企业污染者和政府环保部门遵守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它是一种新的监督企业守法和政府执法的法律手段。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环境治理和环境法制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公民诉讼 美国环境法 公众参与 执法
  • 简介:2015年5月5日上午,在一片鞭炮声中,一民事案件原告、被告及第三人,三个对立方的代表同时为检察官郑子昆送来了感谢的锦旗。原告称检察官郑子昆公正执法,认真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被告及第三人也感谢检察官不畏艰辛、查清事实、辨明真相、主持公道,帮助两家公司解脱了繁重的诉讼枷锁。

  • 标签: 对立方 郑子 民事案件 主持公道 查清事实 赔偿责任
  • 简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是迄今为止制度文本和司法案例最丰富的公益诉讼类型。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社会组织都具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但三者提起公益诉讼的条件是不一样的。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以其履行了监督管理职责且请求的内容超越了检察监督和行政救济的范围为条件。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实行职权主义,不严格遵循处分权主义,法院可以依职权调查事实和收集证据,判决的主文可以超越原告的请求范围且要考虑判决的执行实效。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法官对于程序的进行和实体的形成都有很大的控制权,此系非讼法理的体现。

  • 标签: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原告主体资格 起诉条件 非讼法理
  • 简介:我国行政诉讼法确立了情况判决制度,从十几年的司法适用来看,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存在不少问题,理论上也存在较大争议。然而,情况判决制度与我国现阶段的法治发展状况相契合,有必要继续保留该项制度。在参考域外做法、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完善情况判决制度:严格界定“国家利益”以及“公共利益”,将“个人利益”纳入考量范围,利益衡量时考虑“重大损失”的要求,明确具体的补救方式及期限以及用“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决”取代“确认违法判决”。

  • 标签: 情况判决 制度构造 规范意旨 检视
  • 简介:在离婚诉讼中,如果一方当事人死亡,那么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将导致诉讼终结,夫妻身份关系自然消灭,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对于接下来要发生的基于死者遗产的继承问题却会根据不同的前提情显得有些复杂。

  • 标签: 离婚案 诉讼制度 分析
  • 简介:法学是人类古老的学问,网络是当代新奇的发明。二者之间的结合产生了一门新学问:网络法学,网络技术给法学及法律的发展提供了前人无法想象的空间,同时也给传统法律理论和法律规范提出了此起彼伏的难题。法律人在新空间里解决新问题,将使老学问焕发新青春,仿佛老树由于嫁接而获得新生机,开出灿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网络法律

  • 标签: 法律评论 法律规范
  • 简介:法学是人类古老的学问,网络是当代新奇的发明。二者之间的结合产生了一门新学问:网络法学,网络技术给法学及法律的发展提供了前人无法想象的空间,同时也给传统法律理论和法律规范提出了此起彼伏的难题。法律人在新空间里解决新问题,将使老学问焕发新青春,仿佛老树由于嫁接而获得新生机,开出灿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网络法律评论》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前景。

  • 标签: 法律评论 法律规范
  • 简介:互联网+的汹涌浪潮再次证明,互联网将改变所有行业,当然也包括法律服务行业。这个行业正处於从相对封闭和垄断到充分竞争的剧烈转变时刻,因此它的"触网"将注定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从最早期的网上律师广告到随後的SEM搜索引擎营销,期间陆陆续续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尝试.但成功的案例仍然很少。互联网+法律服务之所以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原因显然与遗个行业本身的基因和特性息息相关。

  • 标签: 法律服务行业 互联网 路径 搜索引擎营销 机遇和挑战 律师广告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的医疗损害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倒置理论,表面上来看有利于保护受损患方的弱势地位,实现诉讼武器对等,保障患方的合法利益,但实际上并不能解决自身的逻辑冲突,也违反我国证明责任的基本分配规则,并且在实践中也并没有起到理想的效果。《侵权责任法》在医疗侵权诉讼领域确立了过错责任原则,其隐射出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符合我国证明责任的基本分配规则,能够妥善协调医患利益,促进医疗体系的发展进步。

  • 标签: 过错 因果关系 证明责任倒置 证明责任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