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近日,印度推出了一部严格的公司责任法案,该法案既适用于国内公司,也适用于外国公司。该法案要求年利润7800万美元及以上公司,应至少将利润2%用于社会发展项目。如果公司不这么做,并没有给出可信的理由,将被罚款,主要责任人还会被判监禁。

  • 标签: 公司责任 主要责任人 国内公司 外国公司 社会发展 法案
  • 简介:国际与国内的关系是国际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由此形成了不同派别的主张。影响国际与国内关系理论与实践的最深层次因素是主权,不同的主权观决定了国际与国内关系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异。主权又决定于其所处时代的情势。国际与国内关系发展的新动向对传统的主权观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从“主权”与“治权”两个维度去理解和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主权观,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 主权 治权
  • 简介:本文从德国的竞争政策和国际竞争政策的角度出发,梳理了德国《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的脉络和体系,介绍了上述两部法律中的重要条文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并从欧盟一体化的角度探讨了德国《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的新近发展。

  • 标签: 反垄断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新近发展
  • 简介:<正>《经济论丛》是由著名经济法学家漆多俊教授创办并主编的专业性法学论丛,主要刊载经济法学前沿研究成果,涵括经济基础理论、市场规制法、国家投资经营、宏观调控等各子部门法以及跨部门法研究的学术论文、译作、学术综述等。《经济论丛》初版于1998年,每年出版两卷,迄今已出版24卷。2008年开始入选CSSCI来源。

  • 标签: 宏观调控法 市场规制法 经营法 部门法 前沿研究成果 国家投资
  • 简介:先秦时期,""之义大体上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在"议事以制"时代,""尚未与规范和制度发生联系,仅仅有"废弃"之义;春秋时期,各国基本上"以礼治国",""开始具有统治者制定并流传下去的规则、范式之类的含义,在铸刑书事件发生之后,与刑事制度发生关联;战国初期,李悝著《法经》,""从此成为刑事制度的代名词;战国中晚期,秦国在商鞅主持下实行变法,""因而产生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以刑赏为主要手段的规范这样的含义,为各国思想家普遍接受。通过对先秦时期的进行知识社会学的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我国古代刑事实践由习惯的、具体的行为走向成文化、理性化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形成其特定的含义。

  • 标签: 议事以制 铸刑书 《法经》 刑赏
  • 简介:身份是规范身份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主要是指婚姻、收养或亲属,而不应包括继承。自愿、平等和人格独立、保护弱者和儿童最大利益优先,是身份立法的主要原则。自由原则包括选择共同生活方式或者家庭模式的自由、身份行为的自由。身份以平等和人格独立为基础,应以维护当事人的平等地位和人格独立为目标。身份法制度设计上应有利于对老年人的扶养,有利于保护妇女权益,在涉及儿童利益的事项上应充分尊重儿童的意愿,在各种不同利益冲突时应优先保护儿童最大利益。

  • 标签: 身份法 身份关系 自由原则
  • 简介:目前,对宏观调控法体系的构成尚有争议,影响到我国经济作为一个在宪法统率下的二级部门法的地位和经济法学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科学体系与理论的形成。不对各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内容作细化分类,笼而统之地将调整与国民经济有关的社会关系的财政法、税收、金融、计划法、投资、产业调节、国有资产管理法、价格、审计、国际收支平衡、就业、农业、外贸、工商管理法、统计、国民经济增长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法律规范纳入宏观调控体系构成,是将国家的一些传统的政治职能、行政管理职能、社会秩序维持职能所发生的财产社会关系、行政管理社会关系、社会管理社会关系等同于国家实现经济调节职能而运用计划、财政、税收、货币、汇率等手段引导社会再生产各要素流动与总需求相适应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社会关系,并不科学。宏观调控的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主要包括调整计划引导经济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调整财政调节引导经济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调整货币调节引导经济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调整汇率调节引导经济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就宏观调控法体系的法律规范内容构成与文本化的宏观调控法律规范载体之间的关系而言,宏观调控基本法调整的是比较综合的宏观调控手段运用所发生的经济社会关系。在不制定宏观调控基本法的情况下,这些法律规范内容也可以由"综合性基本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财政税收政策"、"货币金融政策(可以包含汇率引导政策)"、"价格政策"来分别予以规定。各宏观调控手段及其工具专业化运用中所发生的经济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的文本化宏观调控法律规范载体,可以部分地在各宏观调控政策中予以规定,也部分可以在预算法、国债、税�

  • 标签: 宏观调控法体系 财政税收法 金融法 宏观调控手段
  • 简介:古希腊罗马时期出现了各种权力思想的萌芽,从古希腊早期神授自然思想的萌芽,到古希腊城邦繁荣时期的无神自然思想,再到希腊化时期与古罗马时期斯多葛派前期的限权式自然思想、斯多葛派中期的实用主义自然思想,自然思想对政府权力的起源和目的思考,为我们当今社会良之治提供了启示,认为良应以客观自然正义为原则,以追求自由、平等、权利等社会价值为其主要内容,将善视为良的实质标准,以权利制衡权力作为良的本质定性,古典自然的合理内核,有力推动了社会历史进步,引导人类实现自身的社会主体价值,追求自由、平等、权利和秩序.

  • 标签: 古典自然法 良法 权力 权利 启示
  • 简介:<正>一、台湾地区"传染病防治"1944年12月6日台湾当局制定"传染病防治条例",全文35条,经1999年6月23日修订了"传染病防治",全文47条;于2007年7月18日重新修订"传染病防治",全文共77条;其间另有几次的条文修订。"传染病防治"一共修订了十次,一次比一次内容丰富、一次比一次规定复杂。其中有关主管机关强制权力的规定,侵害人民基本权利,本文试以中国台湾地区"传染病防治"、美国、中国大陆及日本之《传染病防治》关于强制规定作一个比较之研究。(一)"立法"目的

  • 标签: 传染病防治法 医疗机构 主管机关 强制规定 传染病病人 台湾地区
  • 简介:<正>【编者按】一门学科的独立,必须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有其独特的范畴和理论体系。经济基础理论是经济法学安身立命的根和本,经济法学界的同仁,只有坚持学科自信,不断实现理论创新,才能使经济法学之树根深叶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法学界不乏学科理论体系的创新成果。"国家调节说"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漆多俊教授在考察市场、调节机制与法律同步演变的过程中,归纳出了"市场三

  • 标签: 经济法基础理论 经济法学界 国家调节 理论体系 创新成果 法律调整
  • 简介: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诉求的背景下,完善航运法制,研究航运十分必要.航运研究需要明确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航运应当以国家干预航运市场和国家协调航运业内部及航运业与其他行业发生的特定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航运处于航运法律体系的核心地位,且具有经济法部门属性.航运研究应当沿着“主体-行为-责任”这一法学研究路径,借助航运基石范畴和范畴体系,方得以科学、深入地开展.

  • 标签: 航运法 调整对象 法律体系
  • 简介:环境污染,眼下比以往严重;环境保护,现在比古代更迫切!环保是中国古人很重视的问题,世上最早的“环保部”便诞生于中国。

  • 标签: 古代中国 环保法 环境污染 环境保护
  • 简介:<正>《刑事评论》(CriminalLawReview)是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主办、由陈兴良教授主持的大型刑事法学类连续出版物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北京大学出版社每年推出两卷。研究内容包括: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侦查学、犯罪学、刑事证据学、监狱法学等。编辑宗旨:竭力倡导与建构一种现实社会关心与终极人文关怀为底蕴的,以促进学科建设与学术成长为目标的、一体化的刑事法学研究模式。我们欢迎各位关注刑事法学学术成长和刑事法学理论进展的有志同仁加盟,欢迎

  • 标签: 刑事法学 理论研究所 刑事证据学 刑事诉讼法学 陈兴良教授 法学类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一种古老的犯罪,盗窃罪是司法实践中的多发犯罪,也是最主要的财产犯罪。我国1979年《刑法》第151条、第152条分别规定了盗窃罪与惯窃罪,并将两罪的罪状分别表述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惯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的"。据此,大体上可以认为,第一,数额较大的财物才是盗窃罪的对象,数额较小的财物并不值得刑法的保护;第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惯窃罪是盗窃罪加重的犯罪构成。根据1997

  • 标签: 法益 惯窃罪 公私财物 盗窃行为 财产犯罪 危险犯
  • 简介:国际通信是现代国际专业化发展的产物,其界域包括两类通信领域的国际事务:一是国际通信活动的规制,二是通信制度的国际协调;其主体具有鲜明的多元化特征,被国际通信赋予国际人格并参加国际通信法律关系的实体,不仅有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还有法人和个人。国际通信是一个庞大的法律体系,其规范具有普遍性、区域性和双边性三个不同层次,分属国际电信联盟、万国邮政联盟、世界贸易组织等众多国际体制。归于国际通信通道法、国际通信服务和国际通信行为三个不同板块,由此形成了国际通信的立体网络架构。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有关通信的立法相对滞后。因此,有必要熟悉通信领域的国际规则.加强国际通信的研究。

  • 标签: 国际通信法 界域 主体 架构
  • 简介:信息通信是一个高度综合的法律领域。从纵向来看,信息通信法律体系架构主要由信息技术、信息网络和信息应用法构成。从横向来看,主要贯穿网络信息安全和竞争反垄断等安全与竞争法律规范,以及用户权益保护和知识产权等权益保护法律规范。考察国外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政策和法律法规在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引导和创造先决条件的作用。我国信息通信法制建设虽有长足进步,但与国外相比确实差距还很大。我国应明确相关立法规划,确定立法重点、原则和步骤,切合产业实际发展需要,分清轻重缓急,适时立法,形成信息通信法律体系的完整有机整体。

  • 标签: 信息通信业 信息通信法 信息通信法体系
  • 简介:因特网的发展与便利形成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电子邮件的便利跨越时空的限制,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紧密维护,然而垃圾邮件(JunkE-mails)却同时造成使用人相当的困扰,不但增加层层过滤信件的时间,也引发部分正常信件经过封锁名单(BlockLists)及垃圾邮件清除器(SpamFilters)的使用,反而被归类到垃圾邮件的分类。本文建议应考虑垃圾邮件发信人查缉不易与变换位置迅速的缺点,参考美国经验并检视美国法规制度与实务判决等方面,再衡量既有法制解决此类问题将面临的困难与障碍,从而提出设立新法的建议与内容,希冀能为垃圾邮件防止提供省思与依据。

  • 标签: 垃圾邮件 封锁名单 垃圾清除器 网络服务提供服务器业者 因特网法
  • 简介:<正>《刑事评论》(CriminalLawReview)是北京大学刑事法理论研究所主办、由陈兴良教授主持的大型刑事法学类连续出版物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北京大学出版社每年推出两卷。研究内容包括: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侦查学、犯罪学、刑事证据学、监狱法学等。编辑宗旨:竭力倡导与建构一种现实社会关心与终极人文关怀为底蕴的,以促进学科建设与学术成长为目标的、一体化的刑事法学研究模式。

  • 标签: 理论研究所 刑事证据学 刑事法学研究 刑事诉讼法学 陈兴良教授 法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