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替考”的严重社会危害性是其入罪化的学理依据,规制“替考”行为其他防控措施的失灵,使得刑法得以发挥其屏障作用而又不违反其谦抑性;“替考罪”①的犯罪构成和罪数形态的辨明是分析此罪的基础,与其他国家的相比,“替考罪”在罪质上更加侧重于对公共秩序约束性状态的保护;虽然《刑法修正案(九)》将“替考”行为入刑并已实施,但司法实践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 标签: 替考 罪质分析 司法适用
  • 简介:随着《关于经营者集中附加限制性条件的规定(试行)》的实施,先行修正和买家前置制度在我国得到初步确立,但是也给我国反垄断执法带来诸多挑战。基于完善反垄断执法视角的考量,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在难以寻找适格买家或剥离的零碎资产存活率不高等合并救济案件中,应当通过完善先行修正和买家前置制度,减少或消除企业合并可能带来的反竞争效果,进而维护提高效率的潜在集中,鼓励增进经济福利的企业合并。

  • 标签: 先行修正 买家前置 资产剥离 合并救济 反垄断执法
  • 简介:自1997年刑法修订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从妨害司法罪中单列出来后,十几年来,对该罪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刑法修正案(九)》将单位主体入刑,适应了单位犯罪能力的范围,保障被害方合法权益有效救济的同时也推动了刑法变迁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共融,使本罪立法日趋合理.但是,增设“情节特别严重”的规定将面临着合理解释的困境,与当前的轻刑化趋势有相悼之处且其刑罚目的合理性也值得质疑.

  • 标签: 刑法修正案(九)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单位主体 情节特别严重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的危险驾驶罪作了相关补充规定。本文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危险驾驶犯罪行为划分为超员类、超速类、危险化学品运输类三种新型危险驾驶案件,并着重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类危险驾驶案件的侦办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危险驾驶 危险化学物品运输 道路交通
  • 简介:虚假诉讼是指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等方式提起民事诉讼,严重妨害司法秩序或严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该罪的行为主体为一方或双方当事人;从应然角度讲,其发生领域包括民事诉讼与仲裁.取得法院的支持判决为该罪的既遂标准,成立标准则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刑法修正案(九)》明文规定了虚假诉讼罪,并对其竞合问题及司法工作人员的共犯问题进行了规定.

  • 标签: 虚假诉讼 行为主体 停止形态 竞合问题 共犯问题
  • 简介:B溯因推理作为与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并列的推理模式,虽然得出仅仅是可能存在的结论,但其是在侦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推理模式.侦查人员在初查阶段往往难以确定侦查方向、发现侦查线索,必须在侦查思维中运用溯因推理的推理模式,作出侦查假设以明确侦查方向,通过查找相关证据作出该侦查假设是否符合案件事实的判断.聂树斌案件的真凶再现,表明了溯因推理应用于侦查思维的过程不是得出必然结论的过程,若要在溯因推理的指导下得到唯一性的结论,必须运用溯因推理的修正拱形知识引导侦查思维.

  • 标签: 聂树斌案 溯因推理 侦查思维
  • 简介:任何制度变迁均有特定的驱动模式,通过梳理历次《地方政府组织法》的修正历程并探索其修正的动力来源,发现法与法之间的匹配、适应现实发展、以及建构行政秩序是推动《地方政府组织法》修正的核心动力来源。而修正的动力来源不足是导致《地方政府组织法》修改进程缓慢的根本原因。因此,大力在法与法之间的匹配、适应现实发展以及建构行政秩序等方面开掘新的组织法修正动力源,是地方行政组织法治建设的战略选择。

  • 标签: 地方政府组织法 法治建设 法律修正 动力模型
  • 简介: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之下,"民生保障"问题本质上是法律问题,是法律对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的保障。作为法律制度之一的刑法,主要从刑事政策、刑法机能、具体罪名设定三个层次来体现民生保障。《刑法修正案(九)》从宏观与微观上体现了我国刑法民生保障的基本特征,故我国刑法可称为"民生刑法"。"民生刑法"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刑法上的体现,值得提倡。

  • 标签: 依法治国 民生保障 以人为本 民生刑法
  • 简介:目前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都在关注两个概念:治理和政策。真正的治理性政策大部分都在关注效果,但其本质却是从决策开始。在国家治理的决策环节,多源流模型经久不衰,但是基于其解释决策过程的模糊性以及三大源流独立和中国经验之间的差离,某种修正实属必要。论文基本思路是采取要素嵌入的视角.从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双重自主性和双重实质导向出发,提出政策理念、政策形象、关键个人和机构运作四个要素(简称“4I”)。在分析框架上,4I要素作为一种中介变量,其前置环节是政策制定,后置环节是源流运行。在政策制定中,4I要素主要嵌入到联盟互动;在源流运行中,4I要素主要作为源流信仰的排序加以嵌入。这种双重嵌入特性通过“网络约车服务改革”案例来进行说明和检验。最后指出,个案检验存在效度不足问题以及后续研究需要深化多案例在4I要素嵌入的粘附性问题。

  • 标签: 多源流模型 4I要素 政策倡议联盟互动 源流信仰 双重嵌入
  • 简介:虽然《刑法修正案(九)》对行贿罪进行了大幅修正,行贿罪在查处时仍面临诸多问题。应该进一步完善现行法律:扩大行贿罪的惩治范围,完善罚金制的实施;加大行贿罪处罚力度,平衡刑罚配置;增加资格刑,适用从业禁止规定;强化非刑罚处罚方式,加大行贿成本。

  • 标签: 行贿罪 刑罚配置 立法完善
  • 简介:《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第二款对于行贿罪量刑具有重大影响,是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特殊处罚规定。在重刑反腐思想之下,97《刑法》这一款被认为是妨碍惩治腐败的"缺陷"规定,《刑法修正案(九)》对于《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第二款进行了从严修改,加大对于行贿人的处罚力度。虽然该款在适用中出现诸多问题,但是这一修改不但混淆了该款应有的法律地位,并且将量刑规范化问题上升为立法问题。

  • 标签: 《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第二款 行贿罪 量刑 刑法修正案(九)
  • 简介: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与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三局共同主办、北师大企业家刑事风险防控北京中心承办的"第四届企业家刑事风险防控与经济发展高端论坛暨《2015中国企业家刑事风险报告》发布会"于2016年4月9-10日在北京召开。

  • 标签: 风险防控 高端论坛 经济发展 犯罪预防 反贪污 司法实务界
  • 简介:法律诊所教学对高职法律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能够做到理论学习与法律实践相统一,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促进法科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法律诊所教学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苏格拉斯式提问法、角色扮演和视频录像法、个案全过程法等方法。法律诊所教学要注意组建合理的教学团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明确法律诊所教学的考核评价标准。

  • 标签: 高职院校 法律诊所 教学方法
  • 简介:调解是控制的艺术。纠纷是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形式,表现为语言上、肢体上或其他行为上的冲突,并常常伴有暴力性,如果处置不当,可能导致矛盾激化。《人民调解法》对什么是人民调解作了阐述:"本法所称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

  • 标签: 人民调解 自愿达成 暴力性 调解过程 调解民间纠纷 控制方法
  • 简介:方法论个人主义是一种对社会现象的解释方法,对该陈述的不同本体论预设的反思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方法论个人主义的不同版本。仅以个人的形式就能够对社会现象做出充分解释的强版本方法论个人主义从来没有实现过,尽管作为假定的整体因素常常为论者所忽视。实际上,任何理论的分析都必须从个人和"非个人"两个因素同时出发。当然,在具体模型建构中,这两类分析要素应该如何选择和安排,则是问题依赖的。

  • 标签: 方法论 个人 “非个人” 个人主义
  • 简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时期党中央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而我国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担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神圣职责。公安政治工作作为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队伍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对其内容与方法的创新既是新时期对公安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公安队伍自身发展的需要。

  • 标签: 创新 社会治理 公安政治工作
  • 简介:每天花10分钟的时间来搜寻家中经常出现的物品,比如钥匙、钱包、手机、公文包、眼镜和鞋子等。找到后固定它们的位置并牢记,一想到某种物品就会联想到某个特定的位置,以此来卸载大脑的过重负荷。

  • 标签: 记忆力 公文包 物品 联想
  • 简介:通过多种常规客体表面上潮湿状态指纹的大量实验,以此对四氧化三铁悬浮液显现方法进行了比较性的研究,并总结发现了该种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优缺点,为微粒悬浮液显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与提高提供了实证研究的基础。

  • 标签: 潮湿物面 汗潜指纹 显现方法 四氧化三铁悬浮液法
  • 简介:常纪文在2016年8月22日《北京日报》撰文指出,邻避现象即“不要在我家后院”,指的是政府推行某项政策或者审批设立监狱、核电厂、垃圾焚烧厂等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项目时,目标地域的公众发动的不愿意接纳该项目的社会运动。当前公民环境保护意识开始觉醒,很容易采取合理或过激的行为对抗一些建设活动。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

  • 标签: 法治方法 法治思维 《北京日报》 环境保护意识 社会危害性 社会运动
  • 简介:在经验研究中常常会发现,女性学者偏好选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女性话题。通过比较国内外研究趋势发现,性别与研究方法偏好之间只是阶段性的相关;诸如父权制、消费社会、大众传媒等"想象的他者"是女性学者构建理论解释的重要切入点;而研究关系中,研究主体对研究客体的"情感剥削"与研究客体对研究主体的"权威依赖",对于具有"天然优势"的女性研究者亦不能幸免,继而引发了对质性研究本土化及学者自省性的反思。

  • 标签: 质性研究 性别研究 社会学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