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正>波尔恩1824年12月28日出生于普鲁士所属的波森(即现在波兰的波兹南)一个德国犹太人家里。由于家境清贫,他十五岁就辍学离家,到柏林一家印刷厂当学徒,学徒期长达五年。他在这里受到手工业工人勤劳、刻苦、团结、互爱等等优良品德的教育,当然也受到了行会习气、平均共产主义、“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不良影响。他二十岁时写的一本小册子,就是这些思想经作者加工后的

  • 标签: 恩格斯 波尔 共产主义者同盟 马克思 兄弟会 工人俱乐部
  • 简介:印度西亚共和国(TheRepublicofIndonesia)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马来西亚接壤,与泰国、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隔海相望。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国民散居在约6000个岛屿上,素称"千岛之国",陆地面积约190.4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约316.6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专属经济区),

  • 标签: 半自动手枪 突击步枪 印度尼西亚 总警监 警察机构 霰弹枪
  • 简介:本文详细阐释了海德格尔与马尔库塞两位思想家之间的理论联系,认为马尔库塞对海德格尔思想的批判性解读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时期,在物化理论的启示下,马尔库塞对海德格尔的概念进行了激进的修订,将其“虚假的具体哲学”转变为“真实的具体哲学”。后期,马尔库塞转向了技术批判,竭力否认其理论与海德格尔思想的相关性。不过,通过解读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与海德格尔的《技术追问》,本文向我们揭示了海德格尔对马尔库塞的影响以及马尔库塞对海德格尔的批判性理解。

  • 标签: 海德格尔 马尔库塞 物化 具体哲学 技术批判
  • 简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格利茨在2003年3月13日号《纽约书评》上发表《布什的减税计划-各种危险》一文,对布什的减税计划公开提出质疑和批评,认为该计划不能刺激经济增长,反而会增加不平等。他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即通过强有力的税收体制将钱转移给那些将会迅速花掉钱的人:失业人员、地方政府以及低收入者。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斯蒂格利茨 美国经济学家 布什 减税计划 税收体制 失业人员
  • 简介:2005年12月8—17日,意大利重建共产党全国书记贝尔应中国共产党邀请率团访华。本刊记者就资本主义、苏东剧变、全球化、欧洲左嚣党联合等问题采访了他,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意大利 社会主义 贝尔 书记 欧洲
  • 简介:推崇北欧实践、追求多数人的民主、有别于传统社会主义的桑德斯"民主社会主义"之所以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受到年轻人欢迎,主要是因为年轻人对社会主义的认知逐渐与冷战的历史记忆脱钩,对北欧民主社会主义持积极评价。同时,美国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导致受影响最大的年轻人愤怒感增强,弥漫起一种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之情,而颇具理想主义情怀的桑德斯所提政纲为渴望"真正变革"的年轻人找到了愤怒的出口。桑德斯在竞选中极力宣传"民主社会主义",虽复苏了平等主义传统,将边缘化议题带入了美国主流政治,还深化和拓展了美国左翼政治,但也面临国内反社会主义、反大政府主义思潮的掣肘,在未来仍将争议不断。

  • 标签: 美国 桑德斯 民主社会主义 左翼政治 总统选举
  • 简介:英刊《新左翼评论》第60期(2009年11—12月号)发表汤姆·雷弗(TomReifer)纪念著名理论家乔万·阿瑞吉的文章,对阿瑞吉的生平和理论成就做了评述,认为纪念阿瑞吉及响应其创建一个更人道的世界体系的理想的最好方式便是重新回到关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的讨论上来。《新左翼评论》杂志也在为此文所加的导言部分对阿瑞吉的理论成就做出了高度评价。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绘图 资本 2009年 中心问题 世界体系 理论家
  • 简介: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ThomasPiketty)的最新著作《21世纪的资本》一经问世,就产生了广泛影响,甚至被称为“近10年来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新左翼评论》2014年第1/2月号刊登的对皮凯的访谈正是围绕着这一新作展开的。该访谈涉及收入不平等、财富积累和集中、不平等与民主制度的关系、代际冲突、累进税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本访谈是《新左翼评论》在艾丽丝·贝雅(AliceBéja)和马克一奥利维尔·帕迪斯(Marc-OlivierPadis)的采访(Esprit,November2013)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最后的六个问题后形成的。为方便起见,采访者一律标示为《新左翼评论》。

  • 标签: 收入不平等 托马斯 凯蒂 经济学著作 对话 经济学家
  • 简介:利以政府行为与公民要求之间的一致性定义民主,把"将信任网络整合于公共政治之中、实现类型不平等与公共政治的分离以及削减自治权力群体的自治能力"三个方面规定为民主化的关键社会基础。他认为,当且仅当这三个方面交互发生的时候,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才能达至广泛的、平等的、有保护的和相互协商的要求,有效的、持久的民主才会出现。

  • 标签: 民主化 信任 不平等 权力
  • 简介:本文原载关刊《商业与社会评论/创新》(Business&SocietyReview/Innovation)1972/1973冬季号。文章原是1972年7月伦敦泰晤士卫视播放的顶级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与雷蒙·阿隆之间的辩论实况的主要内容。该辩论从马尔库塞对资本主义未来的展望开始,两位哲学家围绕共产主义的性质以及共产主义在何种程度上能够是民主的这一主题来展开对话。

  • 标签: 共产主义社会 马尔库塞 民主 对话 社会评论 资本主义
  • 简介:彼得·蒙尔(PeterJ.Montiel)是美国威廉姆斯学院经济系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曾历任世界银行政策研究部宏观经济与增长司司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展中国家研究司司长兼高级政策顾问。他的专著《新兴市场的宏观经济》(MacroeconomicsinmergingMarkets)以及与皮埃尔·阿根诺(PierreR.Agenor)合著的《发展宏观经济学》(DevelopmentMacro-economics)多次再版,被视为面向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代表性著作。

  • 标签: 金融危机 彼得 大危机 宏观经济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麻省理工学院
  • 简介:哈佛大学出版社即将在2010年秋出版热拉尔·杜梅尔和多米尼克·莱维对新自由主义及其危机进行总体分析的新书《新自由主义的危机》,法刊《当代马克思》第46期(2009年)刊登了布鲁诺·纳尔就该书主要观点的意义与价值对杜梅尔进行的访谈,访谈中杜梅尔论述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本质、发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发展趋势等等问题。访谈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国际金融危机 新自由主义 大学出版社 2010年 2009年 发展趋势
  • 简介:2007年在泰国曼谷一个讨论东亚金融危机10周年的会议上,笔者认识了印度西亚前经济和财政部部长拉姆利(RizalRamli)博士,后来笔者收到拉姆利题为《“伯克利黑帮”:印度西亚错过了东亚奇迹》的文章,读后对文中的内容深感震动,于是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笔者又收集整理了一批相关资料。据笔者所知,国内对相关情况介绍得很少,故在此将“伯克利黑帮”的来历以及他们在印度西亚40年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实践的过程及其灾难性后果综述如下。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新自由主义 经济实践 黑帮 伯克 东亚金融危机
  • 简介:应尼泊尔政府、斯里兰卡自由党、马尔代夫民主党和菲律宾参议院的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于2009年8月31日-9月11日对上述四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中联部副部长刘洪才,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段春华,天津市副市长只升华等陪同访问。

  • 标签: 中央政治局委员 市委书记 斯里兰卡 马尔代夫 天津市 尼泊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