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青少年在15岁左右的时候,常常表现出非常叛逆,希望独立的情况,心理学家把青少年在这段时期此类特别的心理变化统称为"十五岁现象".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心理学家发现,"十五岁现象"已经悄悄提前了.

  • 标签: 逆反心理 学生心理 表现形式 教育者 教育方式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教育对象由于主客观原因,对教育内容或教育主体表现出来的对立情绪、消极态度或抗拒行为。逆反心理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教育内容简单重复、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教育者人格魅力缺失等原因。要有效规避逆反心理,必须坚持教育的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凸显内容的丰富性;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凸显方法的丰富性;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相结合,凸显教育者良好的角色形象;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相结合,凸显教育的感染力。

  • 标签: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逆反心理
  • 简介:通常意义上的青少年犯罪,都是指青少年从开始作案到受处理时这一段特定的时间。因而,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也往往集中在这样一个特定的阶段。实际上,这些违法青少年由于过去已有过一段时间的违法犯罪经历,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定势,还有一些在自己的周围已形成了一个犯罪的“小气候”,因而,他们的犯罪心理往往被一些显而易见的因素所掩盖,好象这些青少年为了吃喝玩乐、哥们义气可以完全置法律于不顾。而青少年初次违法犯罪时心理状况并非如此。青少年犯罪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根据对50个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个案调查,从他们初次进行违法活动到他们被公安机关发现处理,中间一般相隔两年多的时间。具体年龄公布如下: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违法心理 违法犯罪青少年 违法青少年 心理分析 犯罪经历
  • 简介:青少年中比较普遍的心理问题包括成长中的心理矛盾、心理幼稚化和人格问题等,倘若这些问题未能得到适当的解决,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要防范青少年犯罪,一定要引起全社会的注意,加强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

  • 标签: 青少年 违法犯罪行为 心理矛盾 心理素质 心理障碍
  • 简介:广东深圳市1998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吸毒者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96%至98%.我国西北五省进行过类似的调查,也表明大城市青少年人群以高、初中文化层次为主.

  • 标签: 禁毒 白皮书 违法 公安部门 吸毒者 人数
  • 简介:畸型心理是指同一社会因素、环境在人们头脑中的错误反映。是一种反常心理的外在表现,是影响并产生犯罪的根源之一。由于一个人的知识、经验及所受教育环境影响不同,所以产生畸型心理特征表现不同)犯罪的方法、手段也不同。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反常心理 环境影响 社会因素 外在表现 特征表现
  • 简介:研究采用青少年自主调查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424名初一、初三和高二学生的自主水平进行测查。研究发现:首先,青少年自主的3个维度随年龄增长都有显著变化。其次,行为自主能够反向预测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情绪自主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认知自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未见显著效应。

  • 标签: 青少年 自主 心理健康
  • 简介:2015年11月22日,上海市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委会(以下简称心咨委)学术年会“爱在路上——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实务技巧”在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举行。“青少年心理服务的发展与趋势”研讨会是年会重要活动之一。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孙时进、解放军驻沪部队汪新亮、虹口区教育局未成年人办公室主任陈再跃、《青年学报》主编刘宏森、乐事社工师事务所吴亦君,

  • 标签: 心理服务 青少年 研讨会综述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心理健康辅导 学术年会
  • 简介:本文从“漂流理论”的视角入手,分析“漂流少年”形成的环境因素和心理成因,指出运用精神分析学,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与道德发展等心理学理论,可以识别和预测青少年犯罪的一些原因。运用“漂流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秉持“预防胜于矫治”的概念,对青少年犯罪实施“三层次预防”的模式,加之适当改进青少年犯罪的刑事司法业务,才能收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功效。

  • 标签: 漂流理论 心理分析 三层次预防
  • 简介:闲散青少年群体和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群体是需要帮教的两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本文从犯罪心理学、社会经济学等角度出发,就如何对我市这两类重点青少年群体进行帮教、以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提出对策建议。

  • 标签: 重点青少年群体 帮教 违法犯罪预防
  • 简介:从1992年至2002年,日本校园暴力案件增加了5倍,增至29300起。这使《每日新闻》警告说,日本校园就要变成'战场'。暴力的低龄化现象尤其突出。2003年,14岁以下少年的暴力犯罪比一年前增加了47%。一项研究发现,多达30%的中学生每月至少经历一次暴怒。2001年,

  • 标签: 日本 青少年犯罪 犯罪特点 危害 犯罪原因
  • 简介:本文从以群体识别为标准的时尚文化、体现阶层差异的体育文化、多元的以发泄与消遣为主的音乐文化、以新传媒手段为特征的新科技文化、对政治感兴趣但对政治家不信任的政治文化、日渐衰落的纸质阅读文化以及渐行渐远的宗教信仰文化等方面介绍了当今文化强国——法国的青少年文化现状,同时也介绍了法国不同阶层的青年差异和少数青少年群体的特殊行为取向,这也可以说是当今西方世界丰富的青年亚文化的一个缩影。

  • 标签: 法国 青少年文化 现状
  • 简介: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在全球语境下,心理健康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发生变革,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顺应社会发展,构建“三轮驱动”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模式来积极应对挑战,具体包括对青少年赋权增能,使其摆脱“污名化”的影响,提升其良好的心理健康素养,掌握心理健康的改善方式;强化社区功能,建立支持、宽容、理解性的共同体氛围;减少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障碍。

  • 标签: 青少年 心理健康发展 国际视野 保障
  • 简介: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相当复杂,对其探讨已涉及到了各种学科和社会层面,并渐有“科际整合”的趋势。本研究立足于具有“科际整合”特点的国内外代表性学说一般犯罪理论和犯罪综合动因论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家庭、学校、同侪以及低自我控制等因素对青少年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预测作用。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一般犯罪理论 犯罪综合动因论 低自我控制 回归分析
  • 简介:一、人际交往: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交往,人类社会的任何个体,无论其性别、年龄和个性特点等多么不同,都需要与人交往.人们通过交往,既可以彼此交流各自的观点、思想、兴趣、情感和知识,又相互交换其活动及其活动成果,还可以对其交往对象的行为、思想等产生一定的认识和看法;人们通过交往,既可以使自己在物质方面和自尊、成就等精神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又可以把对方当作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来正确认识自己,更可以使自己在交往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完善.

  • 标签: 不良交际 青少年犯罪 中国 犯罪原因 犯罪预防
  • 简介: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创刊于1982年,由华东政法大学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1509;国内统一刊号:CN31—1193/D),是我国公开发行的,以研究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和青少年保护以及犯罪学研究为核心内容的学术性期刊。《青少年犯罪问题》杂志一贯注重反映世界有关青少年犯罪、少年司法以及青少年权益保护方面的新动向、新观点、新问题、新经验;致力于整合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资源,深化和繁荣青少年犯罪学、青少年法学理论研究,推动中国青少年法制建设。杂志曾获得中国法学类核心刊物称号,已经两续两届被遴选为CSSCI期刊。

  • 标签: 青少年犯罪问题 法学理论研究 犯罪学研究 征订 征稿 杂志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