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十分重要,各国都重视刑事责任年龄的确定。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为14岁,对此一直存有是否需要降低的争议。我国未成年罪犯增多的趋势得以有效控制,出现了稳中有降的变化,从未成年罪犯人数统计中可以明证。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因素为人口、教育、经济、刑事政策、预防战略等等,与降低年龄标准关系不大。坚持“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履行国际义务。彰显我国法治文明。

  • 标签: 未成年人 保护 年龄
  • 简介:保护未成年人是一种普世性文化价值追求。世界各国未成年人刑事政策,经历了从“惩罚主义”到“保护主义”的嬗变,从早期仅仅对未成年人给予实体性保护处遏措施,到后期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实体性保护与程序性保护并重的嬗变。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中的权利保障存在两极化趋势。在对未成年被告人给予刑事处分的案件中,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程序性权利保障。作为体现对未成年人实体性保护处分的附条件不起诉,却牺牲了未成年人的正当程序权利。

  • 标签: 保护处分 正当程序 刑事政策 未成年人
  • 简介:留守人群是城乡二元体制与城市化进程的特殊产物,是现代社会与传统乡土夹缝里的弱势群体,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农村留守人群犯罪与刑事被害问题日益凸显,对农村留守人群进行特殊的刑事司法保护也成为预防农村留守人群犯罪、保障农村留守人群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的关键。立足于风险社会理论下的社会秩序与社会管理,考虑到恢复性司法理论框架下的犯罪预防与被害保护以及刑事一体化理论下的多机构协作与诉讼机制衔接,检察机关发挥检察职能,施行对留守人群的刑事司法保护具有必然性与可行性。

  • 标签: 农村留守人群 刑事司法保护 检察职能
  • 简介:<正>少年刑事案件的审理机构是少年司法制度的组织基础,也是衡量少年司法制度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根据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的要求和《上海市青少年保护条例》的规定,本市检察机关在专人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专门审理机构,至1996年,市检察院及下属的各基层检察院都成立了集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和监所检察三

  • 标签: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严格执法 检察机关 刑事检察工作 加强保护 少年司法制度
  • 简介:我国现行的司法解释规定了刑事案件被害人诉诸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寻求救济的部分权利,笔者通过分析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中现行立法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完善建议,以期能够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

  • 标签: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被害人权益 立法缺陷 完善建议
  • 简介:现实生活中,刑事犯罪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造成了这样那样、或轻或重的破坏,如何修复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所引起的现实危害结果,是至关重要的。如今的社会发展主题即构建和谐社会,法治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将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结果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修复被破坏的社会秩序与社会关系关乎到法治公平正义的实现。这是对刑事司法功能的重新定位,即刑事司法的功能不仅仅是惩罚犯罪分子,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更重要的是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对于危害结果的消减后所到达的状态,一直存在争议,其能否被完全消灭还是削弱,将做一番论证。

  • 标签: 危害结果 社会关系 侵害
  • 简介:少年司法的刑事司法准则的确立需要考察少年司法自身的理论基础,同时兼顾当前少年司法模式的转向要求以及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少年司法的理论基础中需要重点关注少年司法的成因及其所衍生出的对待未成年犯罪人的核心原则;在少年司法模式的考察中,需要明确传统模式的利弊以及当前恢复性少年司法的优势,从而在刑事司法准则中与之呼应;此外,中国少年司法实践中面临的困境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少年司法的刑事司法准则必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大致的方向。

  • 标签: 少年司法 未成年犯罪人 标签效应 恢复性司法
  • 简介:新时期我国刑事侦查工作水平的提升,对与之相关的技术手段依赖程度加深。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从几种常见的刑事摄影技术、刑事摄影技术运用技巧、刑事摄影技术的工作配合三方面入手展开论述,以便提升刑事摄影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水平,满足相关侦查工作高效开展要求。

  • 标签: 刑事摄影技术 运用技巧 工作配合 应用水平
  • 简介:公安机关侦查部门是与末成年违法犯罪人员打交道的首要关口,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在案件办理过程中采取的手段、方式和方法,对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今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步上升,特别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批准,我国公安机关侦查部门及人员如何在今后执法中遵循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有关未成年人案件侦查的规定,不仅会影响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声誉,而且也将对未成年人案件处理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在分析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有关未成年人案件侦查规定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在未成年人案件侦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供有关部门及人员参考。

  • 标签: 未成年人 国际刑事准则 侦查 对策
  • 简介:随着“教育、感化、挽救”司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理论和实务界对未成年犯罪人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而对比之下,对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却不够重视。在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犯罪案件发生后,刑事诉讼关注点聚焦在如何依法严惩犯罪分子,却较少思考其各项权利是否得到及时充分保障,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被遗忘的人”。在刑事司法中,应该从诉权保护、隐私保护、司法救助、监护权变更等方面着手,构建起未成年刑事被害人立体化保护网。

  • 标签: 未成年刑事被害人 权利保护 办案机制
  • 简介:刑事诉讼法在保障司法行为文明和保障诉讼当事人权利上具有重要作用。回避制度作为国家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的目的是确保能够公正对待所遇到的刑事诉讼案件,以保证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基本的人格尊严。虽然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也赋予了当事人申请回避权。但在法律实践中当事人权利行使在还存在着泛原则化和空洞化的倾向。为此,本文试就完善我国的回避制度进行探讨。

  • 标签: 回避制度 诉讼制度 举证责任 程序公正
  • 简介:证据衔接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着。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更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我国特有的行政一犯罪二元体制划分的必然结果。2012年3月,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行政执法过程中所形成的证据材料可以作为刑事证据使用。行政执法程序与刑事司法程序的衔接是必要的,而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则是这两种程序衔接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诉讼证据法的视角,对行政证据与刑事证据的衔接问题进行粗浅的探析。

  • 标签: 行政证据 刑事证据 证据衔接
  • 简介: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既是正确处理我国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予以贯彻落实,不仅对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推进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司法实践价值。

  • 标签: 未成年人 刑事司法 宽严相济
  • 简介:加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刑事司法保护,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各项诉讼权利,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高效优质的刑事法律援助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法治保障。针对司法实践中,农村留守儿童刑事法律援助面临的困境,提出必要的完善措施,更好地实现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救助保护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权益 刑事法律援助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设置专章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明确了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方针和特有原则,完善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中的特有权利,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的三种特殊制度,在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权益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具有深远的价值。与此同时,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可以在合适的时候采取单独制定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的立法模式,适度放宽附条件不起诉的可能刑罚条件,逐步用前科消灭制度取代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细化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

  • 标签: 刑事诉讼法 未成年人 刑事诉讼制度 完善
  • 简介:<正>刑事调查访问人员的察质是指其在平时工作中的锻炼和教养,这种素养的高低程度及其优劣直接影响着调查访问对象的心理活动,关系着调查访问工作的效果好坏和成败。刑事调查访问人员良好的素养主要表现为:

  • 标签: 刑事调查 访问对象 调查访问 犯罪分子 心理活动 公安机关
  • 简介:关于降低我国刑法中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的争议由来已久,学者们各持己见。并且从我国立法文件的演变来看,对于该问题也确实存在反复。近来由于青少年暴力事件不断增加,青少年犯罪呈现出扩大化、低龄化的趋势,使得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的呼声再度增强,以期发挥刑法的惩戒功能。关于刑法中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推定,一方面在经验领域内对先验性的事实争论的空间不大;另一方面由于刑法的片段性,必然需要确定一个起点,而一旦该起点确定则必然存在高低上下之争。虽然弹性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可以弥补刑法片段性的不足,但也带来了更难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出于政策性因素的考虑,如果对青少年犯罪的规制不能脱离成年人刑法的"藩篱",即便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仍无法解决问题。因此,在我国现有的刑法语境下,无需也不宜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

  • 标签: 最低刑事责任年龄 推定 控制能力与辨认能力 刑事政策
  • 简介:"校园贷"问题由来已久,随着近日"10G裸条照片"在网上流传,"校园贷"问题再次引发了广泛关注。从"高额罚息"到暴力催收,再到"裸条",本来是缓解大学生燃眉之急的校园贷却成为高利贷及各种违法犯罪滋生的温床。不良校园贷,让不少学生苦不堪言,被公开裸照、被迫休学、被强迫进行性交易,甚至跳楼自杀……种种迹象表明,对其开展整治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而追究其中涉罪行为的刑事责任,则是整治“校园贷”乱象的关键。

  • 标签: 罚息 性交易 放贷人 违法犯罪 传播淫秽物品罪 非法拘禁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