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中共主管对外交往联络的正式机构的“滥觞”孕育于抗战初期的武汉。1938年4月,长江局成立国际宣传委员会,同时设置办事机构国际宣传组(此为南方局外事组的前身),由周恩来直接领导,王炳南主持工作。迄今,该宣传组诸多成员王炳南、陈家康、许孟雄、毕朔望、王安娜等人皆已去世多年。

  • 标签: 美国 中国共产党 外交史 外交关系 外交谈判 马歇尔
  • 简介:代顿协议波黑大选徐坤明去年12月代顿协议正式签署今年9月波黑举行战后首次大选,整整9个月的实践表明,落实代顿协议喜中有忧,波黑和平进程步履维艰。目前,波黑上空的战争乌云正在消散,但和平前景还不明朗。波黑大选能否使冲突各方真正化干戈为玉帛,能否...

  • 标签: 代顿协议 波黑冲突 克罗地亚 塞族共和国 领导人 和平进程
  • 简介:2011年,日本"3·11"地震发生后,有学者将此次大地震对日本所造成冲击之大,与日本二战战败相提并论,将其看作日本战后历史的一个分水岭,认为日本将"迎来‘灾后'时代"。国际学界热议"灾后"日本走向。本刊特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研究员、中国中日国际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冯昭奎与日本旅华知名媒体评论人加藤嘉一围绕上述问题对谈,从中日学者的观点碰撞中探析日本正经历的这一历史转变,以飨读者。

  • 标签: 日本 灾后 战后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际关系史 历史转变
  • 简介:英国《政治研究评论》(PoliticalStudiesReview)杂志于2012第1期以“民主与乌托邦恐惧症”为主题,刊发了一组文章,探讨民主权威在协商民主理论中的重要性。本文为英国诺丁汉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大卫·史蒂文斯(DavidStevens)为该栏目撰写的导读。在这篇导读中,

  • 标签: 协商民主理论 恐惧症 乌托邦 英国诺丁汉大学 政治研究 民主权威
  • 简介:临去伦敦时,儿子问我,伦敦之行最想去什么地方?我不假思索地说:海德公园和马克思墓。儿子笑道,还真是个老共产党员,没听说过游伦敦首选海德公园和马克思墓的。我告诉儿子,我这个年纪的中国人,大约在自己的学生时代,就从教科书上熟知了海德公园和马克思墓。当年,马克思和他亲密的战友恩格斯,经常在海德公园看书、交流、发表演讲,宣传他们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故去后,恩格斯在他的墓前发表了著名

  • 标签: 海德公园马克思 马克思墓
  • 简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繁荣,民法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民法帮助解决社会上存在的诸多乱象,更好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民法一般为近代民法和现代民法。本文将对近代民法和现代民法概念进行解答,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近代民法和现代民法出现的不足,探讨更适于满足社会需求的民法。

  • 标签: 近代民法 现代民法 平等
  • 简介:无论在学生时期,还是在职业革命家和政治家的生涯中,周恩来总是国家需要的角度认识体育运动的价值和意义,要求体育事业以促进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为目标。"把体育运动和国家前途连结起来"是周恩来体育观的核心。在它的指导下,周恩来的体育观无论是强调个人强身健体,还是号召人民增强体质,或者鼓励竞技体育项目取得好成绩,都体现出强烈的政治性以及对体育运动规律的尊重。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总理身份,使得周恩来的体育观虽然融入了他个人对于体育运动的体会和认识,但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其政治观、外交观的组成部分。

  • 标签: 周恩来 体育观 国家前途 外交 政治性
  • 简介:<正>在1982年11月1984年2月的一年又三个月内,苏联两位领导人先后去世,克里姆林宫两易其首,引起国际上对苏联内政外交发展方向的极大关注。本文仅就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其人及其施政方针作一浅探,仅供参考。

  • 标签: 安德罗波夫 发展方向 施政方针 内政外交 苏联 仅供参考
  • 简介:以英德关系为个案,本文探讨了新兴强国的海军扩展与新老强国战略关系的稳定之间的关系。本文指出:若某老牌强国尚且握有海上霸权,若传统上作为陆上军事强国而存在的新兴强国扩展海军力量,而且这两个国家并无陆上领土的接壤,海上霸权国家对于新兴强国努力扩展海军的不安要强于对努力扩展陆上力量的不安。就新兴强国的海军扩展对新老强国战略关系的影响,本文还列出了若干干预性要素。以上述分析为基础,本文还评述了中国的海军现代化对中美战略关系的影响,主要结论是:在中国当前的宏观对外政策保持稳定和台海不发生战事的情况下,若中国海军台湾问题出发,将发展以“第二岛链”为地理外延、并以潜艇为主力舰只的反介入能力作为重点,这不可能令中美走向对抗。

  • 标签: 海军 海军扩展 英德关系 新兴强国 海上霸权国家 中美关系
  • 简介:<正>在列宁领导时期,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对外政策经历了“唤起世界革命”“和平共处”的转变。1985年《世界历史》杂志第10期发表的洪育沂和郑绍钦合写的文章《列宁是什么时候提出和平共处政策的?》,就是论述这一转变的。该文较详细地论证了,在1919年夏季之前,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府“在对外政策上采取了革命攻势,其指导原则是唤起世界革命”,指出

  • 标签: 和平共处 布尔什维克党 世界革命 对外政策 苏维埃政府 资本主义国家
  • 简介:电影产生于十九世纪,繁荣和发展于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已经成为深具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艺术类型,对青少年观众的审美教育影响深远。传统的影院观影,因为存在"审美距离",所以均是"观赏型观影",青少年观众的"审美体验"受制于编剧和导演的"审美叙述",形成青少年观众与编剧和导演之间的"审美主体间性对话",青少年观众可以获得较为完整和稳定的审美体验。"VR电影"的发展打破了"审美距离",在"现实世界"、"想象世界"之外新创了"虚拟现实",青少年观众"深度浸入",甚至参与"VR电影的审美叙述",形成更为复杂的"审美主体间性互动"。同时,因青少年观众自身主体构建的"未完成性"和"波动性"等,也容易带来部分青少年观众审美体验过程中的"情感亏空"以及"价值偏离"和"伦理混乱"等问题。因此,未来的VR电影创作者如何在保证VR电影的美学和伦理学的底线和边界的前提下,重新创立一整套适应VR电影的电影叙事语法和生产法则势在必行。

  • 标签: 审美距离 审美体验 审美教育 VR电影观赏浸入
  • 简介:就本质而言,“新恐怖主义”概念捕捉到了这样一种思想,即恐怖主义的本质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支持此概念的人认为,当代恐怖主义组织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运行着并且表现为一种全新的恐怖主义威胁。对许多观察者而言,证明这种“新恐怖主义”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基地组织和2001年9月11日那次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恐怖袭击。尽管“新恐怖主义”这一概念对政策制定者和学者而言都是对某种观念的简便的缩写,但是其整体准确性和分析价值却并不是可靠的。“新恐怖主义”概念的根本问题在于,在过去的“传统恐怖主义”和现在的“新恐怖主义”之间制造了过于明显的区别。

  • 标签: 新恐怖主义 革命性 传统 演变 恐怖主义组织 政策制定者
  • 简介:与传统的对策性研究或者理论模型创设有所不同,黄海研究员出版的著作《“灰人”:德村街角研究》、《灰地—红镇“混混”研究:1981-2007》用叙事这一方法,对“街角青少年”和红镇“混混”这些处于社会边缘的青少年群体进行了描述性的叙述和解释。这种以解释性为主的叙事研究,为青年研究如何摆脱以对策性为主的学理困境开创出了一条解释性的建构进路。

  • 标签: 叙事 结构 理论 青年研究
  • 简介:高尔夫运动的特点吸引了追求新兴运动的时尚青年,其特有的文化本质能帮助社会转型期青年逐步建立个人的道德规范。但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高尔夫运动成为青年眼中的"凤台锦袍",可望不可即。通过加强高尔夫运动的宣传力度、让青年充分了解高尔夫运动;挖掘高尔夫创意、开发多样化的产品,让高尔夫运动融入青年生活,满足青年对高尔夫运动的需求。

  • 标签: 高尔夫 青年 文化
  • 简介:欧盟宪法与以前的欧洲一体化重要条约的区别在于,它已经超越了"宪法性条约"而成为"条约性宪法".欧盟宪法主要是欧洲的联邦主义者借欧盟扩大之机推进欧洲政治一体化的产物.欧盟宪法既有其巨大进步的一面,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一面.相比于现实意义,欧盟宪法的象征意义更大.欧盟宪法在批准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是可以克服的,但是欧盟领导人不应当把一体化仅仅当作目的,而忽略其他对欧洲前途来说更重要的政治任务.

  • 标签: 欧盟宪法 宪法性条约 条约性宪法 欧洲一体化
  • 简介:社会治安社会管理,不应简单的理解为仅仅只是一个名称或语词的变化。实际上,更名标志着今后的综治工作会在战略思维、执法理念、运行模式、工作作风、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发生一些重要转变,包括战略思维的转变将更趋体系化、执法理念的转变逐步实现法治化、运行模式的转变追求日益精细化、工作作风的转变适时推进民主化、价值取向的转变更注重实效化。

  • 标签: 社会治安 社会管理 综合治理 五个转变
  • 简介:摘要:G7向G20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及由此引发的世界经济结构变迁。由于结构的变迁,G7/8这一旧的治理机制不仅失去了合法性,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在各问题领域的控制或主导能力。G7/8的失效及结构与制度间越来越大的“鸿沟”,使构建能够容纳“新兴经济体”参与的新治理制度变得十分迫切,危机中产生的G20正顺应了这种趋势。尽管如此,在G20的创建前后,G7/8仍显示出抵制变革的巨大“惰性”。非G7/s国家目前正通过议题置换、集团化等方式谋求在G20内部发展中国家的更大影响力,以平衡G7/8。

  • 标签: 全球治理 G7 G20 新兴经济体
  • 简介:当代青少年的劳动价值观发生了实质性转变,即从'劳动光荣'转向'劳动幸福'。这一转向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包括社会从小农生产转向资本全球化时代,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底蕴的计划经济转向以个人主义为原则的市场经济以及脑力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主导形式等。相比过去,当代青少年更愿意接受挖掘潜能、表达个性、开发创造力等劳动教育形式,这些劳动教育形式使得青少年自身的劳动之中获得本质力量的确证和肯定,同时也发挥了他们的自由和个性。

  • 标签: 劳动幸福 劳动光荣 劳动教育 青少年 价值观
  • 简介:作为德国观念论的后继者,批判理论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内在性与超越性的对立。为了破解意识形态批判的自反性悖论,本文通过对黑格尔的理念与马克思的类存在物的互文解读,将内在性与超越性的辨证法重新定向为社会生活与自我意识之间的辩证法,后者不仅是社会批判的结构化特征,而且成为重构意识形态批判谱系的方法论支撑。面对诸种社会病理对人类自由理性生活的扭曲和颠倒,作者认为,对物质世界的超越有赖于某种体察历史的正统人类学的指引,这也是为什么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批判必须遵循由黑格尔和马克思奠基的社会生活与自我意识之间的辩证法的原因所在。

  • 标签: 黑格尔 马克思 批判理论 意识形态 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