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1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探讨哪一类别商品的平面广告更适合于采用幽默诉求方式,研究随机选取64名大学生为被试,以产品颜色矩阵(ProductColorMatrix)为商品的分类标准选取了八种具有代表的商品,并对应改编了16则平面广告,以广告类型(幽默,事实)、商品类别(白色商品、红色商品、黄色商品和蓝色商品)为自变量,以广告评价、广告顺序为协变量,以商品印象、喜爱程度、购买意向、眼动指标(首次进入时间、注视时间密度、注视空间密度)为因变量,进行平衡设计实验。通过传统自评和眼动指标表明,幽默平面广告可以提高具有功能和低风险的蓝色商品的记忆效果,在幽默广告中被试更关注广告图片,而事实广告中被试更关注广告词。

  • 标签: 幽默广告 产品颜色矩阵 平衡设计 眼动
  • 简介: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emSexRoleInventory,BSRI)自1974年发表后,就被广泛应用于个体性别角色以及做与个体性别角色相关的研究中,但是贝姆性别角色量表是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论证的并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分析BSRI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印度和马来西亚以及西亚的以色列等国家(地区)的使用情况,以期为BSRI的应用以及做与性别角色相关的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BSRI 性别角色 跨文化一致性
  • 简介:奥尔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分是宗教心理学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但它是否能够直接在中国应用,是否有不适合之处是一个需要加以研究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即在于探讨奥尔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分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本文选取在中国社会具有相当重要的佛教徒来作为基督徒的参照。通过问卷的形式,本研究发现,奥尔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分思想在佛教徒中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不适用。亚伯拉罕系宗教的基本范畴和概念在非基督教文化中不适用;基督教的“真正的信徒”的标准并不一定是其他宗教的“真正的信徒”的标准;奥尔波特的“外在取向”并没有穷尽所有的可能;宗教取向二分理论成立的前提——“有真正的信徒和非真正的信徒两种类型,且二者之间能够明确分开”——可能在佛教中不适用;部分佛教徒的行为并非源自宗教,而是源自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因此对于这一部分信徒,宗教不能用来解释他们的行为,宗教也不是他们行为的原因。

  • 标签: 奥尔波特 内在取向 外在取向 IE量表
  • 简介:在进入人类生活用品的大家族中,拐杖是理性的化身。拐杖也知道自己的地位,他和人相处的时间最久,在人还不能算人的那个时代,就有了拐杖。好像书上讲过,人猿最早使用的是石头,其实用石头之时猿就会用拐杖。只是那时不叫拐杖而叫树枝或棍子。棍子可以猎食,可以防卫,也可和现代拐杖有同一功能,但拐杖比石头功劳显赫的是拐杖最终让人猿成为了人。想到这里拐杖叹了一口气,今天有的人一发高烧就嚷嚷什么丢掉拐杖走自己的路。

  • 标签: 《理性的拐杖》 中国 当代文学 杂文
  • 简介:目前有调查显示,结婚9至10年的中年夫妻最易“散伙”,而从年龄段上来看,一般是在35岁至40岁之间。在这段中年“婚姻危险期”,很多家庭都会被矛盾困扰。由于社会和家庭角色所致,当婚姻出现危机或崩盘,女人的损失无疑更大,所以女人更要未雨绸缪,用理性来抗击和度过风险。女人的底气和筹码就是要有自己的事业、经济基础和成熟的心智。不要盲目为男人牺牲,不是说不为家庭奉献,而是要科学处理家庭和事业关系。女人有事业方有自我,有自我方能留住男人心。有些女人试图通过为丈夫牺牲而确保婚姻幸福,这就有失偏颇了。其实女人丧失自我才是最大的危机,不仅是婚姻的危机,更是人生的危机。

  • 标签: 危险期 婚姻 中年 理性 家庭角色 经济基础
  • 简介:自1955年艾理斯提出理性情绪理论至今已有48年的历史,期间理性情绪理论得到众多学者的注意,许多学者为理性情绪理论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实践研究,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论,该文就理性情绪疗法对心理障碍的病因学解释做了总结并介绍了有关的争论热点,并阐明了理性情绪理论的最新发展状况。

  • 标签: 西方国家 理性情绪理论 艾理斯 治疗方法 心理障碍 情绪障碍
  • 简介:信息模糊(obfuscation)是行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主要解释了在商品买卖过程中,销售商通过把商品信息复杂化等手段,让人们的消费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从而使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面对信息模糊做出种种不明智的选择的现象问题。本文从以往的研究成果出发,就信息模糊、有限理性和销售者的决策行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信息模糊的跨学科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信息模糊 有限理性 消费决策
  • 简介:弗洛伊德是被人们研究最多的一位心理学家,也是一位对西方文化有着极为广泛影响的哲学家。在他的精神分析的思想体系中,渗透着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观。弗洛伊德对于人类本性及文化本质的非理性主义的分析,是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自身的阴暗面,将其置于理性的控制之下。

  • 标签: 弗洛伊德思想 非理性精神 心理学家 哲学家 精神分析 人类本性
  • 简介:<正>教育工作者研究创造力的测量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虽然构成创造力的多因素性质使这种测量产生困难。但研究的趋向已集中于作为创造性行为的基础的一些共同因素(参阅戴维斯和奥萨利文,1980;克莱恩,1982)。人们提出独到的思想组合和形成新知识的认识能力,以及导向"创造

  • 标签: 创造性思维 计算机辅助教学 解决问题 创造力 全体学生 计算机技术
  • 简介:对Tracv和Robins编制的真实自豪与自大自豪倾向量表进行中文版修订并初步考察我国大学生自豪感的特点.分别选取202名和48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预测和正式施测。验证因素分析表明修订后量表仍保持英文版的双维结构。两分量表的01系数为0.785和0.743.重测信度为0.978和0.952。修订后量表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可以用于我国大学生的测试。进一步发现我国大学生的真实自豪显著高于自大自豪,大学生自豪感不存在性别差异。自大自豪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 标签: 真实自豪 自大自豪 信度 效度
  • 简介:已有研究表明急性心理性应激会导致个体的自传体记忆受损,然而急性心理性应激如何影响个体加工当前的自我相关信息,还没有研究结论,本研究旨在丰富和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从而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急性心理性应激对自我相关信息的影响。本研究将自我参照记忆的R/K(记得/知道)范式与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SocialStressTest:TSST)相结合,考察59名处在不同急性心理性应激状态下的被试自我参照记忆的成绩。结果发现高应激反应组自我参照的R回忆率值显著低于低应激反应组,研究结果发现,被试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过程中的急性心理性应激反应越强,自我参照的R回忆率越低。结果表明急性心理性应激会抑制个体对当前自我相关信息的加工,削弱了自我参照记忆。

  • 标签: 急性心理性应激 自我参照 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 R/K范式
  • 简介: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明显不成熟,存在许多非理性信念,严重影响正常的择业和就业:须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

  • 标签: 大学生 就业观念 非理性信念
  • 简介:理性情绪疗法(RET)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这种治疗方法非常适合具有一定知识基础的人群,因此在学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理性情绪疗法的理论基础、基本理论、主要技术等进行剖析,并对其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如何应用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理性情绪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学校心理辅导 治疗环境
  • 简介:本文以分析决策与执行的关系为出发点,对人类理性的本质进行了讨论。指出决策研究中存在的“理性分析范式”偏面地把认知分析当作人类理性的本质,忽视了行动的作用,提出了人类理性是“行动理性”的思想。行动既是一种分析方法,是人们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理解决策问题的独特手段,也是人们创造外界环境、实现决策目标的有效途径。由此提出,决策研究,尤其是组织决策研究,应该重视“行动分析范式”。

  • 标签: 决策 分析理性 行动理性
  • 简介: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大学生与男友发生性关系,失恋后无法正确看待此事,而产生心理问题。咨询师通过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找出来访者的错误认知,帮助来访者建立合理的信念,取得了良好的咨询效果。

  • 标签: 性关系 失恋 合理情绪疗法
  • 简介:本文是一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准备出监服刑人员进行咨询的案例报告,求助者在出狱前出现紧张、不安、焦虑情绪、食欲不振、睡不好觉等情况。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使其建立生活信念,消除出狱前的过度焦虑。

  • 标签: 严重心理问题 焦虑 合理情绪疗法
  • 简介:基于以往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成因的研究,本研究提出并检验了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作用机制的三个假设模型。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困扰、自尊、情感型网络使用动机均与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有显著相关;其中,人际关系困扰对个体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具有直接影响,也通过情感获取型网络动机间接影响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而自尊则主要通过作用于人际关系困扰和情感获取型网络动机间接地影响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情感型网络使用动机是个体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形成机制中的关键因素。

  • 标签: 人际关系困扰 自尊 网络使用动机 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
  • 简介:朱某,女性,22岁,江苏某大学四年级学生,因面临即将到来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而感到焦虑前来咨询。经摄入会谈以及辅助心理测验的方法,诊断该求助者为一般心理问题,并与精神病、严重心理问题、焦虑性神经症进行了鉴别和区分。整个治疗过程在与该求助者进行口头协商的基础之上,首先引导求助者实施自我放松训练,缓解了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其次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的思维方式。经过面对面咨询,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最终目标,并对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 标签: 考研焦虑 一般心理问题 放松训练 合理情绪疗法
  • 简介:本文通过一例大学生焦虑症来访者的咨询案例,阐述了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协助来访者解决自身问题的整个过程。本案例中来访者因为对生活中的负性生活事件存在不合理认知而形成焦虑情绪。在咨询方法上,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合理认知,重新调整对生活事件的看法以及对其他人的态度,缓和焦虑情绪和不安全心理,并通过给予其行为指导和压力管理建议帮助其矫正不良生活习惯,恢复正常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功能。

  • 标签: 焦虑症 合理情绪疗法 压力管理
  • 简介:本文分析了一例中学生因交友而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过程。求助者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语。在校学习成绩很好,因好友的转学离开了她,而产生了痛苦情绪。无法专心学习,咨询师根据求助者问题的特点,与其共同协商后决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辅导与帮助,经过四次咨询,使其情绪及躯体症状得到了改善,提高了学习效率,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 标签: 一般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 合理情绪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