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4 个结果
  • 简介:反馈干预作为外部线索引入元记忆研究,采用重复学习任务,在第一轮次学习-测验之后插入反馈干预,用两个实验分别考查任务反馈能力反馈两种形式下的反馈效价对第二轮次即时学习判断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进行自我监测;②在任务反馈形式下,反馈信息与自我监测信息冲突,导致反馈干预对元认知监测和认知过程没有影响;③在能力反馈形式下,反馈信息与自我监测信息的冲突消失,结果消极反馈影响了元认知监测.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在不与自我监测信息冲突的情况下,反馈干预才对学习判断产生影响.此外,在有反馈干预的情况下,两个实验中都出现了显著的练习伴随低估效应.

  • 标签: 反馈干预 反馈效价 学习判断 练习伴随低估效应
  • 简介:反馈一直是学习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主题之一。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反馈的研究逐渐深化与综合化。一方面从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模型出发,考察了反馈的不同因素对自我调节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作用;另一方面以自我调节学习的社会认知理论为框架,探讨了情绪、学业成绩等个体因素以及目标定向、任务难度等情境因素对反馈作用的交互影响。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内部反馈信息以及学习者元认知监控的调节作用,结合个体和情境因素揭示反馈对自我调节学习的整体动态过程的影响,并设计出促进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反馈方案。

  • 标签: 反馈 自我调节学习 元认知监控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与侵犯性、同伴关系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对湖南省的165名幼儿(非留守幼儿64名、留守幼儿101名)的情绪理解能力及侵犯性、同伴关系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了三者间的关系。结果:留守幼儿与非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和侵犯性、同伴关系有显著差异(p〈0.01);情绪理解能力、侵犯性、同伴关系三者间两两相关显著(p〈0.05);生气和伤心情绪的理解能力同伴关系有显著预测力(β≥0.20),生气情绪的理解能力对侵犯性有显著预测力(β=0.33);侵犯性在对生气的理解能力同伴关系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的比值为26.13%。结论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同伴关系低于非留守幼儿、侵犯性高于非留守幼儿;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侵犯性、同伴关系间关系密切;生气和伤心的理解能力同伴关系有正向预测作用,生气的理解能力对侵犯性有负向预测作用;侵犯性在对生气的理解能力同伴关系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农村留守幼儿 情绪理解能力 侵犯性 同伴关系
  • 简介:选取大学生被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考察不同评估反馈类型(个体反馈,任务反馈,社会反馈,无反馈)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着时间的推移,4组成绩均升高,任务反馈学习成绩有积极的影响,其余三组无显著差别,评估反馈与动机水平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任务反馈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其余三组降低学习动机。

  • 标签: 评估反馈 学习动机 学习成绩 干预
  • 简介: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与儿童被同伴喜欢接纳的程度之间具有复杂的、双向作用的关系,二者的相关程度随着年龄增长有增强的趋势并且存在性别差异.对矛盾的和被忽视群体以及学龄儿童的研究也许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二者间的关系.

  • 标签: 心理理论 同伴接纳 儿童 性别 年龄
  • 简介:采用家庭功能与同伴行为模式问卷和学习自我调节问卷,对913名青少年进行了测试。考察青少年同伴行为模式的发展特点.以及同伴行为模式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学习自我调节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青少年同伴行为模式对学习支持度随年级升高而下降;随年级升高,青少年在学习自我调节各维度上及总分的平均分越来越低;青少年的同伴行为模式可以正向预测学习自我调节,并在家庭功能与学习自我调节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家庭功能除直接影响学习自我调节外,还通过青少年的同伴行为模式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自我调节。

  • 标签: 家庭功能 学习自我调节 同伴行为模式
  • 简介:儿童阶段是对外部反馈最敏感的阶段。以往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反馈(积极/消极反馈)和不同性质的强化物(物质/社会性强化)对儿童学习效果存在交互作用,并且对不同性别儿童的影响有所不同。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采用联结学习范式以考察不同类型反馈对8~10岁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首先考察了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而在积极、消极反馈的基础上加入了物质、社会性强化物,探究物质、社会性强化条件下积极、消极反馈对儿童学习效果影响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对于8~10岁儿童来说,消极反馈比积极反馈对儿童学习效果的影响更大。并且,物质、社会性强化物对儿童反馈学习效果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于男孩来说,在物质性强化条件下,消极反馈更能促进其学习;而对于女孩来说,在社会性强化物下,消极反馈更能促进她们的学习。该研究为如何运用反馈促进儿童学习提供了实证依据。

  • 标签: 积极反馈 消极反馈 物质性强化 社会性强化 性别差异
  • 简介:采用同伴提名法获得215名早期青少年(5年级、7年级)的同伴地位(同伴拒绝、同伴接纳)分数,采用关系网络问卷(NRI)获得友谊支持分数,以学生期中考试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的班内标准分的三科平均分作为个体学业成绩的指标,分析同伴拒绝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及同伴接纳和友谊支持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及其年级和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女生的学业成绩高于男生,同伴拒绝、同伴接纳、友谊支持水平均不存在性别差异;(2)同伴拒绝均显著负向预测5、7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且这种预测作用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在7年级,学生的同伴接纳可以调节同伴拒绝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尽管高同伴接纳并不能补偿高同伴拒绝给学业成绩带来的消极影响,但它也是个体获得良好学业成绩的必要条件;在5年级和7年级,友谊支持都不能调节同伴拒绝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 标签: 学业成绩 同伴拒绝 同伴接纳 友谊支持 早期青少年
  • 简介:采用眼动技术,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人工语言标签与真实语言标签在类别学习中的作用。实验一对33名大学本科被试施测,探讨了人工语言标签对类别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人工语言标签下,个体会基于标签的相似性进行分类。实验二对34名大学本科被试施测,探讨了真实语言标签对类别学习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真实语言标签下,个体会基于标签的类别知识进行分类。类别学习语言标签效应的熟悉程度影响分类方式,不熟悉的类别语言标签基于相似性分类,熟悉的类别语言标签基于知识分类;基于类别知识分类准确性更高,速度更快。

  • 标签: 类别学习 相似性 语言标签 眼动
  • 简介:同伴接纳、友谊与学校适应的研究邹泓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适应学校生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而同伴关系不良有可能导致学校适应...

  • 标签: 同伴接纳 学校适应 同伴关系 忽视儿童 儿童青少年 行为问题
  • 简介:当前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稳定而持久的自主学习行为是高等教育重要目标。此前研究普遍强调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内在驱动,并证明了学习动机对自主学习行为的积极性影响,但对学习动机促成自主行为的机制研究并不深入。以广东六所高校1156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对自主学习行为的促进存在直接和间接效应,学习能力是其促进效应的中介变量。研究结果还发现,性别、年级与专业对其促进效应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 标签: 学习动机 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行为
  • 简介:选取英语成绩中等的高二学生100名为被试,进行诱发情绪实验以及英语阅读测验,结果发现,语言提示对个体的情绪具有显著的影响,积极的语言提示使人倾向于产生积极的情绪,而消极的语言提示使人倾向于产生消极的情绪。在消极情绪下,个体在微观题目上的信息提取效果更好,在宏观题目上的信息提取效果更差。在积极情绪下,个体采用较为宽松的判断标准,所以积极的语言提示倾向于使个体产生高标准的记忆意向,消极的语言提示则倾向于使个体出现低标准的记忆意向。

  • 标签: 语言提示 英语阅读 高中生
  • 简介:研究安排了交流任务和个人迁移任务,创设了三种交流语境,比较不同语境下交流学习双方的语言准确性。结果显示:(1)三种语境中仅语言交流时语言准确性水平最高,交流语境中的对象可视性阻碍了语言准确性提高的速率,表情可视性降低了语言准确性水平;交流语言相似性水平高的被试,语言准确性水平提高的效率和效果均高于低的一方;(2)交流任务中仅语言交流时语言准确性最高,个人任务中对象可视语境下准确性最低;和交流任务相比,高相似被试个人任务中的准确性更高。表明:语言认知不完全代表交流认知,对象可视性阻碍语言认知和交流认知水平,表情可视性辅助语言共同提高交流认知水平。

  • 标签: 语境 交流 学习 语言
  • 简介:儿童汉语语言学习障碍的概念与评估框架陈云英,王书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一、什么是语言学习障碍在对汉语语言学习障碍的问题进行判别、诊断之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语言学习障碍。在对语言学习障碍定义之前,也十分有必要对有关名词概念做进一步的讨论。1.语言障碍和言...

  • 标签: 学习障碍 汉语语言 心理过程 语言障碍 语言能力 拼音文字
  • 简介:<正>有资料证明,用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测得新中国儿童的言语智商明显高于美国儿童,但操作智商则低于美国儿童。有人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中国和美国家庭教育的不同方式有关。中国的父母重视孩子言语的发展,孩子有较多的时间听故事、阅读。而美国的父母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孩子有较多的时间玩玩具和参加家务劳动。中国和美国

  • 标签: 智商 中国儿童 三个方面 家庭教育方式 操作能力 调查结果
  • 简介:采用问卷法对92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不良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自我控制能力、不良同伴交往和冒险行为两两之间相关显著;(2)自我控制能力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冒险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能力和不良同伴交往在家庭功能和青少年冒险行为之间构成序列中介,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家庭功能——自我控制能力——不良同伴交往——冒险行为这一路径实现。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家庭、同伴和个体自身因素影响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内在机制。

  • 标签: 家庭功能 冒险行为 自我控制能力 不良同伴交往 青少年
  • 简介:该研究使用移动视窗技术考察了初二和高一年级中的高低语言理解能力学生的主题推理加工特点.结果发现:(1)所有学生在无时间限制情况下,都能顺利完成语篇主题相似度判断,较低语言理解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主题推理;(2)较低语言理解能力被试在主题推理加工上的困难可能是由认知加工系统实时加工能力较差造成.

  • 标签: 中学生 主题推理 特点 语言理解能力 阅读 语篇关系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了美国三所学校6~12年级学生的校内同伴网络的结构特征。要求被试提名其在校内的最好朋友以及至多9个一般朋友。将被试与所提名朋友的选择相匹配,以评价其相互关系,并据此确定出不同的朋友团体。研究考察了被试在朋友提名、好朋友、朋友团体及社会群体的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以及同伴网络的重叠程度和等级组织。结果表明:(1)同伴关系网络结构存在着性别差异,女孩与同伴网络的联系比男孩更紧密;(2)随着年级的增长,同伴网络的排外性有所增强;(3)最好朋友基本上来自被试所在的朋友团体;(4)被试提名的朋友中有些不属于其朋友团体,被试也不把朋友团体中的每个人都列为朋友。

  • 标签: 青少年 同伴关系网络 朋友提名 朋友团体
  • 简介:被试为754名中学生。对交往目标问卷的因素分析抽取出帮助与支持、受欢迎性、亲密性、领导地位、回避性和支配性6个维度。仅在男生中发现了同伴接纳水平不同的青少年在交往目标上存在差异,有无互选朋友的青少年在交往目标上也存在着差异。有互选朋友的比没有互选朋友的在受欢迎性、亲密性和回避性三个维度上分数较高。青少年的交往目标还存在年龄与性别差异。交往目标中的积极维度和互选朋友数对友谊质量中的积极维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消极维度则可以预测友谊质量中较多的冲突与背叛。

  • 标签: 青少年 交往目标 同伴关系
  • 简介:<正>一、问题我们在一九八三年曾经组织闸北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习班的同志对学生课内知识的掌握与学习能力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水平与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之间确实呈现较高的正相差,但两者还远未达到同步的关系。本研究拟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及每一项目的男女性别差异,为中小学教育实践提供依据。

  • 标签: 学习能力 学习成绩 发散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能力 毕业会考 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