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采用自编的会计专业人员职业道德行为倾向投射测验,包括对自我的社会后果、对自己身体和物质利益的后果、对自己的心理后果和对他人的后果四种情境.考察后果形式、后果表述、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年级和性别、会计专业人员有无工作经历和资格认证水平与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倾向的关系。结果发现:给出不利后果和有利不利后果均给出两种后果形式在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倾向上差异不显著:会计专业人员在涉及对自我身体和物质利益后果以及对他人的后果上选择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者较多.其次是对自我社会方面的后果.最少的是对自己的心理后果:低年级男生从自己身体和物质利益的后果考虑倾向于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人数高于女生,其他三个方面年级和性别差异不显著;会计从业人员从自己身体和物质利益后果以及他人后果考虑道德判断标准比在校生宽松.且不受会计资格认证水平的影响。

  • 标签: 会计专业人员 职业道德行为倾向 投射测验
  • 简介:<正>一、研究的目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在小学,要为培养四有人才打好基础,重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人们常说:“察其言,观其行。”言和行,重在行。小学生的品德,总是以道德行为来表现的,所以,训练他们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更为重要。习惯成自然,习惯是教育训练出来的。我们根据一九八七年国家教委提出的关于“小学生行为规范实施细则”(草案)意见,为了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新一代,寻求小学生道

  • 标签: 道德品质教育 思想教育 打好基础 培养学生 国家教委 道德行为习惯
  • 简介:本研究用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分析了社会转型下人们对道德滑坡的讨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中人与人共同的道德生活是如何建构的。本研究认为,涂尔干关于社会重建、道德重建实质上是社会心态的重建。本研究采用个体公共道德行为量表、对他人道德容忍度量表、社会自利评价问卷、社会道德水平评价和工作价值观量表,对514名城市居民进行调查,试图探讨人际道德的影响。

  • 标签: 道德重建 道德容忍度 公共道德行为 社会道德 社会心态
  • 简介:通过对756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考察了道德判断在青少年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调节作用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道德推脱会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道德判断不会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是道德判断可以显著地调节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2)道德判断在调节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时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较高的道德判断能力难以削弱道德推脱对男生攻击行为的正向影响,但可以明显地削弱道德推脱对女生攻击行为的正向影响。

  • 标签: 青少年 道德推脱 道德判断 攻击行为
  • 简介:采用父母冲突儿童知觉量表、道德推脱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调查了370名初中生道德推脱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父母冲突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男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初中生的道德推脱水平在年龄上存在显著的差异,15、16岁初中生的道德推脱水平显著高于13、14岁初中生的道德推脱水平;(2)父母冲突会对初中生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道德推脱在父母冲突与初中生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初中生 父母冲突 道德推脱 攻击行为
  • 简介:以1030名12~21岁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青少年外部问题行为与媒介不良接触、道德推脱、移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青少年外部问题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且在青春中期和晚期显著高于青春早期;男女生的外部问题行为在青春早期没有明显差异,但在青春中期和晚期,男生的外部问题行为明显高于女生。(2)道德推脱在媒介不良接触与青少年外部问题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过程又受到移情水平的负向调节,因此道德推脱对青少年外部问题行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 标签: 青少年 媒介不良接触 道德推脱 移情 外部问题行为
  • 简介:行为疗法的根本目标在于对人类行为的控制,以所谓适应的行为取代不适应的行为;表演疗法的目标在于鼓励人们对行为作出主动的选择,从而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通过开创人生的发展而摆脱旧有的情绪障碍。求治者在一种疗法中被当作“物”来修理,在另一种疗法中将得到引导,成为人生舞台上的演员兼编剧,不知他们需要哪一种。

  • 标签: 行为治疗 行为控制 行为选择 表演疗法 生活形式 行为主义
  • 简介:道德是一个社会中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遵循的一套行为准则,它一旦形成,便会牵涉依据其进行的各种道德判断。善与恶、好与坏、美与丑、忠与奸、正与邪、是与非、对与错都是我们对人对事所形成的道德判断;反过来,这些道德判断又将进一步指导我们的日常行动。Haidt(2008)更是从一个综合视角概括了道德的地位和职能,他指出:道德系统是一个包括价值观、实践活动、习俗以及不断演进的心理机制的相互关联的系统,它们共同作用来规范或抑制人类的自私行为,使社会生活中的合作行为成为可能。

  • 标签: 判断文化 道德判断
  • 简介:采用实验室观察及问卷法,考察学步儿行为抑制性、母亲养育方式和问题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1)行为抑制性正向预测内隐问题行为;母亲拒绝正向预测外显问题行为;母亲保护担忧负向预测外显问题行为。(2)性别能调节母亲养育方式与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母亲鼓励独立负向预测男孩内隐问题行为:母亲拒绝正向预测女孩内隐问题行为;保护担忧负向预测男孩外显问题行为;母亲惩罚正向预测男孩外显问题行为

  • 标签: 行为抑制性 母亲养育方式 问题行为 性别 调节作用
  • 简介:沃皮(Wolpe)将行为治疗定义为,行为治疗是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为此,在治疗中,其目标只能是不良行为本身,不应假设也不能探索在这些不良行为背后是否存在更深层的东西。但是,对行为的直接治疗,并不拒绝承认求助者的内在认知和情感活动,因为在这一派别的行为治疗家眼中,它们也是行为

  • 标签: 行为疗法 咨询技术 不良行为习惯 行为治疗 学习原则 情感活动
  • 简介:<正>一、问题儿童正常与异常的社会行为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感兴趣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多研究表明,早期的社会行为特征,尤其是典型的外显与内隐行为问题,如攻击和社会性孤癖(Achendach,1982)可以预示青少年期与成人期的生活适应问题,如犯罪(Robins,1966),精神疾病(Frazee,1953)。近年来,受社会佳态学理论(Bronfenb-renner,1979)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家庭、同伴、学校、社会、文化等对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影响,而且,很多研究已经揭示出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与家庭、学校等社会因素的关系,迄今为止,关于儿童社会行为的研究几乎完全局限于西欧与北美地区。因而,对其

  • 标签: 中国儿童 社会行为特征 社会性 外显 评价量表 学习成绩
  • 简介:<正>行为科学这门学科,新近引起我国许多人的注意。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这个角度上谈谈行为科学的产生及其在组织与需要方面的一些理论。一、从系统研究到行为科学的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电子计算机和各种自动装置的广泛使用,在科学领域中控制论、仿生学等新科学的迅速发展,系统理论的研究应运而兴,工程心理学也就进入了系统研究的新阶段。一九四五年,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的"科学与研究发展局"资助

  • 标签: 行为科学 心理学家 人机系统 工程心理学 系统研究 系统理论
  • 简介:人类的性行为深受生物、心理、文化与社会各个层次的影响,因此想要了解有关人的性行为的本质,就宜从这些不同的层次去分别探讨,然后做个综合性的总结。虽然我们一再地强调此点,在本文里再仔细分述讨论一下。

  • 标签: 医学心理学 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师 性行为
  • 简介: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极为复杂。既受家庭、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条件所制约,也受学生自身素质如气质,性格特点和对社会信息的加工方式等发展水平所影响,因此是环境和教育等外界因素和其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 标签: 问题行为 环境 气质
  • 简介:注意缺陷的两种类型——分心与注意无能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注意缺陷是造成学习不良的重要因素,在学业不良学生中有注意缺陷的儿童占相当大的比例(约在10-20%)。本研究运用行为矫正方法中的可变时间间歇强化(简称VI)程序来改进注意缺陷儿童的课堂行为。训练结果表明,在训练过程及跟踪阶段,6名被选儿童的注意集中水平有显著的提高,这证明VI程序对于改进一年级儿童的注意过程是有效的。

  • 标签: 儿童 注意缺陷 行为矫正 间歇强化 VI
  • 简介:本研究试图化解道德一致与道德平衡间的争议。研究一通过实验发现绝对捐赠额高的被试在下一次捐赠中也保持较高的绝对捐赠额。相比前一个时间点的捐款额增加会导致下一个时间点的捐款额减少。研究二通过对福布斯中国慈善榜的分析发现在t年度捐款多的企业家在t+1年可能有较多的捐赠。但与t-1年度相比t年度企业家捐款增加会导致t+1年度的企业家捐款额减少。研究二显示道德平衡还受到慈善榜中的社会比较信息的调节。

  • 标签: 捐赠 道德一致 道德平衡 社会比较 企业家 地位
  • 简介:校园欺负行为是近年来中小学校园中常见的现象。本文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对校园欺负行为的概念、危害的研究作了回顾。对校园欺负行为中自我报告、同伴报告、教师报告的筛选策略作了介绍,并提出校园欺负行为中以欺负者、受欺负者、旁观者为基础的心理干预的具体措施。最后对未来研究应该思考的若干问题作了小结。

  • 标签: 校园欺负行为 校园欺负行为的筛选 心理干预
  • 简介:态度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态度对于预测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态度的界定、态度的结构模型及态度预测行为模型的各种理论,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态度预测行为的另一模型。

  • 标签: 态度 态度结构模型 双重态度模型 态度预测行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