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性理念是每个自然人对其行为进行自律的基本构成要素。《道德经》所倡导的人性理念,始终以崇尚个性自然化为合理要素,即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确立人性自由和创造力的合理尺度。站在现代文明的角度看,《道德经》所倡导的人性理念,有利于排解现代文明所遭遇的困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资源。

  • 标签: 《道德经》 人性理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代文明 自然环境
  • 简介:《酒诫》是魏晋时期著名思想家葛洪的一篇文章。收录于《抱朴子外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分析当时盛行的酒风所引发的种种社会弊病,认为饮酒对人有害无益,严重戕害了个体生命的本然状态,从而力主禁酒。葛洪在文章中视酒为“害性之物”,与中国传统文化对酒的溢美之辞截然相反,

  • 标签: 葛洪 《酒诫》 魏晋时期 中国 酒风
  • 简介:本刊讯江西省云居山真如寺僧众,在搞好寺庙修建和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同时,坚持发扬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积极从事各种农副业生产,去年又取得好成绩,共收获稻谷六万六千余斤,茶叶

  • 标签: 云居山 农副业生产 寺农副业
  • 简介:英语术语"NewPerspectiveonPaul"是20世纪西方新约神学研究界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文着重研究了新约之神学诠释与教会信仰的关联,对于我们认识成长中的中国基督教和教会的信仰有特殊意义:对于思考今日中国基督教和教会这样的问题而言,专注于新约正典与教会信仰,将有益于我们确立现实的立场,从而将圣经作为中国教会至高衡定标准,或者,将从圣经视野去审视中国基督教问题确立为对话与交流的基本原则。而路德改教传统,就我们所正在思考的议题而言,亦特具意义,这就是路德乃至新教传统的首要原则:"唯靠圣经"(SolaScriptura)。

  • 标签: 保罗新观 新约之神学诠释 教会信仰
  • 简介:宗教合法性是现代社会及其制度分化的产物。传统社会之中,由于宗教对于一个社会价值道德体系乃至政治法律观念的普遍影响,宗教的合法性问题在中世纪之前并不存在。^①只是在现代社会的分化过程之中,宗教与政治的分离才会导致宗教合法性问题的产生。所以,宗教

  • 标签: 宗教合法性 日本 《宗教法人法》 政治 政教关系 宗教组织
  • 简介:中国历代的译经大师,不但将汗牛充栋的印度佛教经典陆续译成汉文,创造了人类文化交流史上的奇迹。而且在译经过程中还善于总结经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翻译理论。这些理论虽然只是散见于各个时期所出经论的序文跋语里,但大多简明扼要,论点鲜明,切合实用,达到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与概括能力。汉文“翻译”一词即出于译经大师之言。赞宁《宋高僧传》释“翻”云:“如翻

  • 标签: 佛经翻译 译经 佛教经典 经论 僧传 译人
  • 简介:禁咒术是道教中最具特色的道术之一。禁咒术本是秦汉方术的一种,经过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的理论化,提出了"气禁"理论。这一理论提出之后影响非常深远,是后世认识和看待禁咒术的主流思想,使禁咒术具有了合理性。本文讨论的核心就是葛洪"气禁"理论提出的背景以及他如何将禁咒术置于道教的知识体系中,即如何在成仙的目标下使禁咒术成为道教理论的一部分。郭鸿玲,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5级博士研究生。

  • 标签: 葛洪 《抱朴子》 气论 气禁
  • 简介:在白裤瑶的宗教信仰中,一个人成为鬼师需要经历“阴传”,即被神灵附体并传授沟通阴阳两界的知识与技艺的过程,遵循的是瑶族宗教早期阶段所信仰的神授机制。阴传中多样化的神灵附体现象所呈现出的萨满特征,以及神灵意志的唯一性和不可知性所构建的超越性特质,都展现了阴传信仰所带有的原生宗教的巫觋色彩。比较而言,盘瑶师公的宗教职业身份来源于一整套包含仪礼授权、组织纳入和经典训练的世俗人为体系,其制度化宗教的特征更为明显,这与道教的深刻影响息息相关。

  • 标签: 白裤瑶 鬼师 宗教信仰 盘瑶 师公
  • 简介:华严的五教判作为中国佛教史上一种有代表性的判教理论,历来颇受质疑。在通行的解释中,华严的五教判往往被简单乃至错误地理解为是依仿天台判教而建立起来的,且其中顿教的安立更被认为缺乏合理依据。对于此类问题,华严的四祖清凉澄观曾力图给予辨护,但由于未能切中肯綮,其观点实际上只能视作基于其特处的学术环境而作的权宜、方便的解释,并未对华严的判教提供真正强有力的理论辨护。本文即以华严判教的合理性问题为中心,通过对华严判教之本真意义的辨析,以澄清诸种流俗解释对它的误解,并进而显明华严判教理论的独特意义与理论价值。

  • 标签: 华严 判教理论 佛教 宗教信仰 唯识学派
  • 简介:<正>我国道教形成于东汉,充实发展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而入鼎盛时期。做为我国整个思想文化一部分的道教,它的基本理论,比较复杂,所受影响是多方面的。姑较言之,渊源于先秦的道家、儒家和墨家居多。道家的影响主要在于本体论,儒家的影响在于伦理道德,墨家的影响在于政治经济思想。晋以后的道典,并袭取外来的佛教思想。至于阴阳家、五行家、

  • 标签: 道教理论 墨子 《太平经》 天地 基本理论 原始道教
  • 简介:我们古老文明的祖国,远在战国时期医学便已达到相当高度,出现了体系较完整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数千年来,我国的医学积累了广博丰富的文献资料,就现有书目记载便有五、六千种,至於散录於经、史、子、集、文艺作品以及《道藏》、《佛藏》中的,更是丰富多彩。东汉出现的《太平经》,里面便包含有古代医学方面的宝贵资料。

  • 标签: 《太平经》 《道藏》 佛藏 黄帝内经 战国时期 三洞珠囊
  • 简介:牟钟鉴先生的大作《当代中国特。色宗教理论探讨》,2013年6月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从书名就可以看出其内容对于当代中国宗教事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非先生这样长期从事宗教理论研究,又密切关注当代中国宗教事务管理的大家所不能为。从全书的章节名称看,本书涵盖了宗教社会论、文化论、和谐论、促进论、生态论、传统论、民族论、民间论、无神论,可以说涉及到当代宗教理论的主要内容。

  • 标签: 宗教理论 当代中国 中国特色 民族出版社 宗教事务管理 中国宗教
  • 简介:本文通过对汉藏佛经翻译大家及其所提理论的历史梳理,归结出汉藏佛经翻译理论的三个共同特性。汉藏佛经翻译理论所具有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对当今经典翻译同样具有可资借鉴的理论价值。

  • 标签: 翻译理论 汉译佛经 藏译佛经
  • 简介:现量是佛教认识论中的纯粹感性认识,意指离分别、非构造、刹那生灭的纯感觉。现量论既是佛教知识论的基础,又蕴涵着深刻的形而上学思想,是佛教信众由因明通向内明,从而获得解脱的修证方法和智慧成就。

  • 标签: 佛教 现量 形而上学
  • 简介:诃梨跋摩所作之《成实论》由鸠摩罗什翻译至中国后,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据了独特的地位.一度形成以研习此论为主的成实师。此论最独特的思想之一即为针对修行的不同次第与方法。提出“灭三心”的主张。本文主要分析这一观念在《成实论》中的具体表述,对比与有部及大乘的不同观点,探讨由此引发的对于空观的辨析。

  • 标签: 《成实论》 灭三心 假名心 法心 空心
  • 简介:业报轮回说是佛教对世间法的一种独特解释,也是佛教伦理的基础,但是其与佛教思想体系中的另一大基石缘起论之间却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业论主张有我,缘起论主张无我,这一矛盾在业论思想体系中体现为“异时因果”与“轮回主体”两个问题。从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诸论师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尽而细致的讨论。本文试图以这两个问题为出发点,探寻部派佛教到大乘唯识学中业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 标签: 异时因果 轮回主体
  • 简介:长沙马王堆汉墓3号汉墓出土的1竹简、和是严格的房中著作,帛书、和等与房中有关.马王堆房中帛书阐述了多种房中术,骨子里有中医药理论作依托.其理论系统是以气论为主干的,精气论在其气论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初步运用了阴阳学说.围绕着气论,又举起天人相参的旗帜,教授了服气术的原则和要领,描述了气在人体内递进变化的过程,即"气--精--神--神明".这套理论是传统哲学和医学思想与房中经验相结合的产物,有独特之处.朱越利,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 标签: 马王堆汉墓 房中术 帛书 气论 阴阳学说
  • 简介:东汉以来的佛经翻译是中国翻译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翻译思想史、理论史的肇始。佛经翻译中的译者、译著、译场和译论都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研究项目,研究中国古代佛经翻译中产生的思想和理论萌芽对中国翻译学科的理论贡献和当代意义。

  • 标签: 归化 异化 直译 意译 不可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