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2 个结果
  • 简介:天台宗五祖章安灌顶在所著《摩诃止观》中首先勾画了天台宗传法系统,即以古印度大乘中观学派的创始人龙树(150-250年)为初祖,以北齐慧文为二祖,南岳慧思(515-577)为三祖,而实际创始人顗(539-598),又称为智者大师,则为四祖。

  • 标签: 天台宗 智者大师 龙树 佛教 首先 古印度
  • 简介:yi在《摩诃止观》中讲到天台止观思想时,自称是根据《大集经》有关内容而提出三十六兽说,作为禅病对治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经过考证认为,yi此说另有渊源,实际上并非出自《大集经》,而是出自古式书《六壬大全》。本文对晋代葛洪著《抱朴子》、《晋书》、隋代萧吉著《五行大义》、近年出土的六朝铜式盘,以及六朝时期佛教界人士熟悉三十六兽说等有关情况进行了考证,对yi生活的时代三十六兽说在社会文化中的流行情况等进行了分析。最后,作者对《摩诃止观》中的三十六兽说与天台止观学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 标签: 止观 考论 《抱朴子》 《晋书》 六朝时期
  • 简介:频大师不仅是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创始人,而且是中国佛教的奠基者。他的佛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圆顿止观”、“一念三千”、“三谛圆融”三个部分,总括起来,便是代表了大乘佛教的“境行果”。天台宗就是依靠这套理论创立的。他的佛学思想对中国哲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智(岂页)大师 天台宗 "圆顿止观" "一念三千" "三谛圆融" 中国哲学
  • 简介:佛教的“转识成”,是一种通权达变、灵活变通的智慧思想。比如从人生的“苦”中发现积极的一面,予以承担,并且从中解脱出来,转苦得乐。现代成功心理学的“挫折、失败正是成功的机遇”;“贫穷是发愤图强的催化剂”;把学习的艰苦和压力当作磨炼心志的甘露,开发学习潜能等。这就是转识成。佛教的“转识成”,与现代心理学的转视法异曲同工。

  • 标签: “转识成智” 学习潜能 成功心理学 现代心理学 异曲同工 催化剂
  • 简介:佛陀住世时,常常带着随行的弟子游化,将佛法传布到足迹所至之地。有一次,他们来到鸯伽国的瞻婆城,遇到了一个叫种德的大婆罗门。种德精通相术、祭祀、礼仪、天文地理等。今天见释迦的到来,看到瞻婆城的人民共相瞻礼,很令他恼火。

  • 标签: 佛法 佛陀 共相 弟子 祭祀 天文
  • 简介:缘师父年轻的时候有很多经历,甚至坐过牢。他来寺里的时候比戒嗔现在的年龄还要大。戒嗔曾经听缘师父讲过一些往事,那还是他出家以前的事情。缘师父年轻的时候很聪明,16岁就考上了大学。他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他上大学的那一年离现在已经有40年了。

  • 标签: 年龄 大学
  • 简介:李高道长,辽宁丹东市人,现年七十五岁。他长身卓立,须发如银,自然流露出文静儒雅的书生气质。他十三岁起上学读书,初中肄业后又在师范学校就学,毕业后教了十年书。他的父祖辈是来自山东的移民,因而李高道长童年时代家境穷困。他讨过饭,也给财主放过猪。其父兄长年在鸭绿江上从事水上运输,后来家境稍有好转后,才能送他读书。他们全家信神奉道,其母尤甚,因而李道长从小就受父母信仰之薰陶。一九四七年他在沈阳太清宫拜在孙崇礼道长门下为俗家弟子。一九五一年父母先后逝世,李高道长其年三十五岁,觉得自己俗缘已了,红尘无牵,遂找到其师孙

  • 标签: 道长 沈阳太清宫 纠仪 道协 水上运输 鸭绿江上
  • 简介:铲除“法轮功”邪教这一社会毒瘤,肃清“法轮功”歪理邪说的精神流毒和恶劣影响,用慈悲仁爱之心挽救深陷其中的邪教受害者,已经成为一切有良知的人们的共同愿望和强烈信念,更是我国宗教界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正邪不可两立,破邪方能显正,我们正信宗教是“法轮功”邪教的克星。特别是中国佛教,从古到今,一直是在对附佛魔道、歪理邪说的破除和斗争中不断正本清源,才得以将正信佛教保存和延续下来。政府依法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在我们佛教徒看来,是匡正祛邪的正义之举,是大快人心的菩萨之行。

  • 标签: “法轮功” 邪教组织 宗教 佛教 信仰观念 道德行为
  • 简介:“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做到极致,才能影响一部分人,我愿意一生死磕在佛教电影上。”2015年的情人节,对于80后导演张焜来说意义非凡。这一天,他自编自导的第一部佛教微电影《前世今生》在各大媒体网站登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 标签: 电影 佛教 《前世今生》 媒体网站 情人节
  • 简介:新世纪第一个农历年除夕下午,在神圣庄严的天安门广场,发生了数名“法轮功”痴迷者自焚的恶性事件,无情的烈焰吞啮了其中一位妇女的生命,另几位也大面积烧伤,幸被在场的公安武警战士和群众制止并急送积水潭医院,才没有当场成为“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殉葬品。该新闻见报后,立即在全国各地引起巨大反响,各界人士都对“法轮功”这一邪教组织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人们普遍感受到政府在1999年7月22日正式取缔“法轮大法研究会”决定的正确性和重要意义。

  • 标签: “法轮功” 邪教组织 社会稳定 神秘文化 腐败现象 宗教运动
  • 简介:19世纪西方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探讨了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德国古典哲学的先驱康德,在这个问题上走入了二元的不可知。继康德之后,费希特、谢林、黑格尔都用正、、合的辩证思维方式,论证了思维与存在之间能够达到一致或符合,证明人有能力认识这个世界。在东方6世纪(538-597)创立天台宗,就提出了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的“一念三千”命题,并用空、假、中的辩证思维方式,论证了心、物之间,能够达到圆融,证明人有能力把握绝对真理。两者所不同的,只是德国古典哲学用清晰、明了的哲学语言来表达,而天台宗则用含混、简约的佛学语言来表达而已。

  • 标签: 德国古典哲学 思维与存在 天台宗 黑格尔 图式理论 费希特
  • 简介:宫观是道教存在的主要依托,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建设和发展本身是道教发展的体现,同时又对促进道教的建设和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神州大地上恢复和新建的宫观越来越多,它们是新时期道教振兴的重要标志。但新时期宫观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方面是其文化素质如何提高的问题。对此教内外都有一些疑虑,都想弄明白怎样给宫观文化建设定位、怎样增强宫观的文化含量。中国道教协会闵亭会长

  • 标签: 宫观 中国道教协会 闵智亭 大地 存在 道教文化
  • 简介:1984年夏,北京化寺文物保管所的工作人员,从如来殿佛脏中,清理出三卷元代藏经。这一重要发现,对了解元代《大藏经》的刊刻情况.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尤其对于厘定《弘法藏》,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近日,笔者有机会得见此藏原件.并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下面特作一些介绍

  • 标签: 北京智化寺 《不知名元官藏》 简述 佛经 《弘法藏》 《大藏经》
  • 简介:“四种三昧”是频开创的天台止观实践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具有一定中国特色的禅观理论。其中前两种三昧从修持上可说是一种“念佛三昧”。在颧禅学思想代表作《摩诃止观》中,其“念佛三昧”都以法界、中道实相为系缘,体现了“实相念佛”的理论特色;其中觊对自力与他力关系的看法也有独到见解。

  • 标签: 智频 摩诃止观 三昧 念佛
  • 简介:清初秀才蒲松龄(1640~1715年,佛教居士)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有一篇名叫《蒋太史》(太史是明清翰林的别称)的纪实文言小说,写的是清世祖福临顺治四年(1647)探花蒋超的轶闻趣事,文中洋溢着佛教因缘学说的意味。这些并非出自蒲柳泉先生的杜撰,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蒲松龄与蒋超是同时代人,他的创作态度是严肃认真的,而不是“妄言妄听,记而存之”(见袁枚《新齐谐序》)。其所以要大量采用鬼狐故事,主要是为了避免清初严酷的文字狱,便于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倾向。

  • 标签: 清代 蒋超 翰林 佛教
  • 简介:2016年7月23日至24日,“中国伊斯兰教传承与发展——先贤刘及金陵学派思想研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净觉寺召开。一、会议概况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纪念先贤刘,弘扬伊斯兰教中正思想,传承金陵学派伊斯兰教中国化传统,展现当代爱国爱教精神”。

  • 标签: 思想研讨会 伊斯兰文化 智及 净觉寺 西道堂 回族穆斯林
  • 简介:基督教全国两会《天风》编辑部单渭祥牧师以及出版部包敏牧师于2013年1月30日至2月3日,赴台与台湾基督教传媒、出版界进行交流,并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台北国际书展。

  • 标签: 牧师 交流 《天风》 国际书展 基督教 出版界
  • 简介:传统以来谈论教判者,皆只以分立了“显露”和“秘密”两种“不定教”。本文追溯“不定教”的源流,指出对“不定教”有多种不同的论述,而且体现了其“圆融”和“教观并重”的教学精神,以补传统讲法之不足。

  • 标签: 《大正藏》 “渐” 偏方 金光明经 “顿” 《般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