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本访谈围绕刘教授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当代传媒文化研究"、"国家形象建设研究"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展开,探讨在当代中国语境下,如何成为一名具有行动力的公共知识分子。

  • 标签: 公共知识分子 刘康 当代传媒
  • 简介:阿多诺关于自然美的论述别具一格,但它在理论上的重要启迪并没有引起当代环境美学家的应有关注。本文力图通过回顾阿多诺关于自然美的论述,重新恢复他的有关思想的活力。对阿多诺关于自然美的思想的正确理解,不仅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更新的角度理解当代环境美学的"自然全美"的主张,而且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主义艺术的本质。

  • 标签: 阿多诺 自然美 环境美学
  • 简介:今年是抗美援朝五十周年,回想20世纪50年代中国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尤其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在我国百废待兴的巨大困难面前,毅然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策,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笔者试图从当时的中苏美国际战略出发,重温中国出兵援朝的决策,加深其认识,对于21世纪正确处理中美关系,以及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提供了一些经验与启示。

  • 标签: 中国 美国 苏联 朝鲜战争 国家安全 国际战略
  • 简介:""从来就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它是文化整体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一定制度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的。语境作为历史给予的规则,是关系的编织,是各种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也因此成为""之为此""而非彼""的深层原因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在特定的语境中,"看"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凝视,如何成为关于"什么是"以及"如何审美"的视觉隐喻以及仪式如何创造出人们用以理解""所依据的分类系统,并赋予该分类以强制性和合法化的逻辑,于此透析""如何作为一种被建构的存在。

  • 标签: 语境 建构 意识形态 仪式
  • 简介:<正>艺术与生活美的关系问题,是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实践中重大原则问题之一,也是美学和文论中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又是中外美学文论史上讨论最多而又歧见迭出的问题之一。西方文学史上19世纪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与俄国著名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批评家、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名美学论争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我国古代美学文论史上虽无这个问题的系统理论阐释,但在文艺创作和鉴赏实践中仍然常常受到这个难题的困扰。我国明代著名学者诗人杨慎(1488—1559)曾记述过这样一件颇耐人寻思的事:"慎少时,先太师与瑞虹、龙崖二叔父看画。因问二叔父日:‘景之者,人日似画,画之佳者,人日似真,孰为

  • 标签: 毛泽东文艺思想 生活美 文艺创作 文论史 革命民主主义 社会生活实践
  • 简介:马克思认为美的本质是自由,因而可以根据不同自由度来区分美的层次。以自由度的不同可以把劳动区分为两类:异化劳动和自由劳动,其中自由劳动又可分为不以自由本身为目的的自由劳动和以自由本身为目的的自由劳动。这样,"劳动生产"就具有了三个层次,一是异化劳动所生产的,二是不以自由本身为目的的自由劳动所生产的,三是以自由本身为目的的自由劳动所生产的

  • 标签: 劳动 自由 马克思
  • 简介:<正>众所周知,根据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有关经典论述,""可以被定义为人在实践活动中具有的创造性自由本质的对象化感性表现。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美学与中国美学的比较,说明:马克思美学的这个定义虽然可以深刻地揭示客观世界中一切美的现象(包括自然、艺术甚至人体)的本质,但它并不足以充分解释中国美学十分重视的作为人的一种自由存在状态本身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吸收和整合中国美学的有关见解,以补充和发展马克思美学有关美的本质的基本观念。

  • 标签: 美学传统 中国美学 论美 美的本质 经典论述 感性显现
  • 简介:邓小平关于“共产党内部要搞好”思想蕴含着他对政党问题的真知灼见,彰显了我们党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体现了理论本源坚守、执政实践要求、体制机制创新的三重意蕴,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政党学说理论属性和政治立场前提下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积极发展,是在执政条件下怎样加强执政党建设的积极回应,是在不断增强党的自我修复能力进程中对中国特色治党机制的积极创新。这一思想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其逻辑起点是政党执政本体论,逻辑主体是政党执政实践论,逻辑归宿是政党执政建设论。深入把握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对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深刻启迪,即共产党人必须发扬自我革命精神,着力构建和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实施机制,走出一条独具特色和优势的管党治党之路。

  • 标签: 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内部要搞好 马克思主义政党
  • 简介:在邓小平的理论视野中,农业现代化问题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现代农业,重视'三农'发展。广安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农民关心的增收问题抓起,着力推进农业加快迈入市场化、规模化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从市场关注的食品安全抓起,净化产地环境,推广生态种植养殖,强化产品质量监管;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抓起,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养成好风气;从解决贫困问题抓起,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广安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的历史性跨越,全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 标签: 问题导向 精准施策 农民增收 食品安全 脱贫奔康
  • 简介:<正>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临的一些根本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他的突出贡献之一在于对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人民的范畴作了科学的界说,为划分人民与敌人提供了客观依据;同时对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态作了科学分析,指出这些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知识分子相互间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特殊化同群众之间的矛盾,党内党外的矛盾,先进与落后

  • 标签: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新时期 新形式 人民内部矛盾理论 毛泽东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所在,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工程和重要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指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对党的根本宗旨的坚持和传承,是精准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所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迫切要求,是有效抵御西方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现实需要,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内在要义,也是各级领导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题中之义。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穿于特定利益群体稳定工作的全过程,一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注重发掘正能量;二要坚持辩证思维,正确处理活力与秩序、维稳与维权的关系;三要坚持情、理、法并进,创新做好新时代的群众工作。

  • 标签: 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内部矛盾 群众路线 社会治理
  • 简介: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运用对立统一规律,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观察社会主义社会,内容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政治生活主题的思想等重要思想,都为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 标签: 毛泽东 社会基本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 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
  • 简介:今年是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50周年。这一经典文献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理论的时代背景、社会基础、理论内涵、价值指向,都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毋庸置疑,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具有与当年迥异的时代特点,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所揭示的共性规律和所作出的科学论断,为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方法论指导,这也正是它的时代价值所在。

  • 标签: 和谐社会 人民内部矛盾 科学理论
  • 简介: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围绕整体目标,多管齐下,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思想教育等多种办法,综合治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矛盾论》、《实践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仍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武器。邓小平把毛泽东关于处理两大类矛盾的原理与时代和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系列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战略措施。

  • 标签: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新时期 理论武器 行政 社会主义建设 正确处理
  • 简介: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内部国家制度”学说,批判的中心问题在于君主制和民主制的对立,同时也涉及到黑格尔法哲学关于中介要素的学说、关于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的学说。马克思的批判揭示出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把国家和市民社会头足倒置,但是另一方面,马克思的批判也有泛政治化的倾向。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内部国家制度 国家和市民社会
  • 简介:卢梭、席勒和荷尔德林的诗性之思处于逐步深化的关系中。卢梭的著作以自由为主要动机。《社会契约论》阐明了人如何能够作为公民而重新赢得他作为自然之人而无法挽回地失去了的自由。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筒》中阐述了为什么通往自由的路须经过。人为了完成他的政治自由的事业,必须首先通过美的艺术而进入道德教化和感性的和谐,从而获得完整的人性的自由。荷尔德林的诗性思想完成了深化的最后一步,美的创造只能实现在神性的当下。而近代之神是人的人性的神圣性而近代之神是人的人性的神圣性。

  • 标签: 自然 主与奴 人格 共和国 完整的人性 祖国
  • 简介:《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成熟之作,提出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科学论断。这一思想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60年后的今天,仍具有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梳理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现实依据、科学内涵及原则方法,探讨新中国成立后"建设语境"下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变迁,分析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我国新时期建设的启示。

  • 标签: 建设语境 人民内部矛盾 国家政治生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简介:不同于以往的见解,马克思通常将资本主义以后的新社会称为“联合体”(Association),并且在资本主义自身中发现了它的萌芽。本文的目的在于阐明马克思是如何理解“联合体”的核心内容,资本主义社会自身又是怎样孕育了“联合体”的要素。本文首先从基础理论层面论述了联合体的概念。马克思认为联合体社会的“主体”不是“资本”或“国家权力”等外在力量,而是“联合起来的个人和生产者”。另外,联合体本质上是以相互主体地、能动地、有意识地联合在一起的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这才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①。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社会自身怎样产生了联合体的要素(主体及物质条件),马克思又是怎样理解的?本文从此问题出发,并试图阐明这一问题的基本点。

  • 标签: 资本主义社会 新社会 联合体 联合劳动 合作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