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诞生在中国的农业社会之中,其经济形势、社会结构、思维方式等铸造了中国特有的伦理政治色彩、重自然生命的传统及潜在的存在方式。理解和阐释中国的特色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至关重要。

  • 标签: 中国美学 特色 伦理色彩 自然生命 潜在的
  • 简介:<正>敬启者,《中国》是南京大学文艺学学科和南京大学美学研究所主办的专题性学术刊物,自今年起每年年底出版一期,当期的截稿日期为当年的6月底。敬请惠赐未刊的最新美学研究成果。本刊以发表中国研究(包括中国当代艺术批评)、译文、述评、书评以

  • 标签: 中国美学 约稿函 敬启者 艺术批评 南京大学 文艺学学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美学和美育,有自己独特的范畴,几千年来它指导着中国文学艺术和审美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甚至可以说是东方文化所独具的特点。一、中国和美育思想的发展历程1.在中国古代关于美育和艺术教育最早的记载,可以《尚书·舜典》中舜命夔典乐的一段话来作说明:“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所谓“典乐,教胄

  • 标签: 中国美学 美育思想 儒道互补 审美教育 美学思想 中国文学艺术
  • 简介:美学“意境说”是中国史的一条重要线索。本文提出美学“意境说”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老庄美学思想、而“意境说”在唐代已诞生并被当时美学家作为标示艺术本体的范畴。

  • 标签: 中国 美学史 古曲美学 意境说 老庄美学 唐代美学
  • 简介:中国的悲剧意识,体现了主体以己度物的诗意体验,包括对自然生离死别的感受等。中国古代诗文中的伤春悲秋之作,就是这种体验的表现。人生悲剧中的文人悲剧意识、英雄悲剧意识和女性悲剧意识有着自己的独特特征,其内在的精神力量值得我们崇敬,给我们留下了强烈的悲愤、沉痛的哀思和无尽的思索。而中国古代文艺作品中的悲剧,则由英雄气概逐步走向平民化、世俗化。这种悲剧意识一方面深受儒、道、释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也具有突破传统文化樊篱和束缚的潜质,体现了感人的悲悯情怀、深沉的忧患意识、宣泄怨愤的情感和悲喜交错等特征。中国戏曲中的悲剧往往以大团圆结局,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求善的文化心理的影响,具有强大的道德感染力,是主体欣赏心态得以平衡的需要,也顺应了大众文化的娱乐性要求。

  • 标签: 悲剧意识 伤春悲秋 忧患意识 悲喜交错 大团圆
  • 简介:摘要目前,“生活美学”己经成为全球美学发展的“最新路标”,这种最新的美学建构己在东西方之间形成了基本共识,2005年之后西方学界出版了关于“生活美学”的多本专著。国际上最重要的美学杂志《美学与艺术批评》(JAAC)的主编苏珊•费金(SusanFeagin),在第18届世界美学大会期间接受采访时便前瞻说“今天美学与艺术领域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是美学与生活的重新结合。在我看来,这个发展趋势似乎更接近于东方传统,因为中国文化里面人们的审美趣味是与人生理解、日常生活结合一体的”。由此可见,国际美学界不仅视“生活美学”为国际美学的最新主流,而且看到了从传统到当代的中国对“生活美学”己经与正在做出的贡献。

  • 标签: 生活美学 美学观念 当代艺术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1-14
  • 简介:当代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模式 ,当代中国文化市场的真正出现,无论是文化体制改革还是文化产业发展

  • 标签: 中国美 国美学 学文化产业
  • 简介:摘要:中国电影起源于1905年的丰泰电影馆,如今已经过了一个世纪,电影工作者们拍摄了数以十万计的电影,这些电影往往带有强烈的中国传统美学色彩。基于此,本文将分析中国电影中蕴含着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以此来达到肯定中国电影对于我国美精神传承的根本目的。

  • 标签: 中国电影 中国美学 电影史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从庄子的以道观之(望)—郭象的以物观物(看)—禅宗的万法自现(见),是从庄子的以道观之(望)—郭象的以物观物(看)—禅宗的万法自现(见),例如禅宗美学、现象学美学

  • 标签: 中国美学 传统西方 智慧中国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18
  • 简介:从庄子的以道观之(望)—郭象的以物观物(看)—禅宗的万法自现(见),是从庄子的以道观之(望)—郭象的以物观物(看)—禅宗的万法自现(见),例如禅宗美学、现象学美学

  • 标签: 中国美学 传统西方 智慧中国
  • 简介:从庄子的以道观之(望)—郭象的以物观物(看)—禅宗的万法自现(见),是从庄子的以道观之(望)—郭象的以物观物(看)—禅宗的万法自现(见),例如禅宗美学、现象学美学

  • 标签: 中国美学 传统西方 智慧中国
  • 简介:不要小看一朵花,一朵花里面能显示出不同民族完全不同的精神。梅、兰、菊、竹,在中国被画界誉为是“花中四君子”,那么,这种称谓缘何而来呢?从“忧道不忧贫”“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君子品德来看,花中“四君子”是中国文人对花的文化品格的注解。

  • 标签: “四君子” 中国美学 “比德” 文化品格 中国文人 精神
  • 简介:中国起源于“美”字。美是在上古仪式的整体活动中产生的,因此,美的整体性体现在“禮”字上。“禮”字由四部分构成,即后起的“示”和原有的“王王”、“豆”、“,豈”。这四部分正好体现了上古之礼的四大结构:“示”与仪式地点相关,“王王”与玉相关,“豆”与盛食器皿相关,“豈”与仪式中的音乐有关。这四大体系产生了上古美学的八大重要观念:象、味、玉、文、中、和、观、乐。

  • 标签: 美学 起源
  • 简介:摘要:本论文以近现代德国美对现代中国育理论建构的影响研究为论题,从影响研究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近现代德国美与现代中国育理论之间的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以期对当下的美育理论建构提供借鉴与学习之处。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现代中国育理论深受近现代德国美的影响,唯有拥有开放包容的学术襟怀,坚守民族文化的本有立场,将美育理论同实践活动加以对接,才能真正建构起拥有世界学术视野、富有中国本土特征、具有社会现实效用的美育理论。

  • 标签: 近现代德国美学 现代中国 美育理论 影响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建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研究真可谓热潮迭起、声势浩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当代中国以其特有的人文条件和时空环境,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道路,在经历了复苏时期(1978—1980)、高峰时期(1981—1989)和高原时期(1990—

  • 标签: 中国美学研究 实践美学 逻辑起点 当代中国 美学问题 研究层次
  • 简介:白玉牌承载着中国人雅致庄重的气质,不管你是否熟知它的前身今世,看过后便知什么是清骨,什么是内涵,一种肃然起敬之感往往会油然而生;当你仔细察看玉牌的形制,它张力饱满的美,由方形圆角、平面微弧的细微润光展显无遗;而白玉牌一旦握玩于你手中,光滑、温润,更让人爱不释手。传统玉牌常规6×4×0.9cm(长×宽X厚)的比例似乎是不容改变的,上部是额头,常规透雕龙饰图形,作用在于方便佩戴;下部是画面,

  • 标签: 中国人 美学表现 白玉 透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