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这两本书是国外最新出版的毛泽东50年代著作的英译本和注释本,它们不仅为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而且也为研究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前者集中理论,后者反映实践。就学术的基础工作而言,这两本书不仅翻译精确,注释丰富,而且前面的导言相当有价值。他们

  • 标签: 毛泽东研究 共产主义运动 注释本 《毛泽东选集》 毛著 农村调查
  • 简介:批判解释学是构建交往行为理论的反思前提。哈贝马斯用批判解释学去沟通事实和价值,以使社会科学研究具有规范基础,但批判解释学虽然提供了一种分析社会的新视角,却很难达成其理论使命。

  • 标签: 批判解释学 哈贝马斯 交往行为理论 规范基础
  • 简介: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什么是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为什么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又该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呢?

  • 标签: 国家治理 现代化 社会主义制度 治理能力 治理体系 三中全会
  • 简介:《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继19世纪40年代对哲学、经济学进行初步探索后,其哲学和经济学思想发展的又一个高峰。长期以来,学界对这部手稿中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本文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梳理了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形成脉络,阐述了三大社会形态的基本含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界关于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几种理解进行了反思。

  • 标签: 唯物史观 社会形态理论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 简介: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但社会主义经济决定资源配置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需要将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要用市场调节的优良功能去抑制“国家调节失灵”,又要用国家调节的优良功能来纠正“市场调节失灵”,从而形成高效市场即强市场和高效政府.也即强政府的“双高”或“双强”格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本身就是经济和政治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不容割裂。没有一个国家没有宏观调控,只是力度大小和方式不完全相同。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不是两种平行的事情,某些意识形态与经济工作有着密切的交叉关系。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本身就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模式,是国际大垄断资产阶级的一种经济意识形态。“经右政左”说法从理论上讲是一对矛盾的概念。应当在政治上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经济上既要市场经济,又要社会主义。政治上经济上两边都要摆正。

  • 标签: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 宏观调控 “经右政左”
  • 简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解释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解释意识、解释原则与解释方法。作为一种解释学意识的大众化,它强调要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原本精神;作为解释学原则的大众化,它强调要立足中国语境解释马克思主义;作为解释方法的大众化,它通过“主客体统一”、“理论实践统一”、“雅俗结合”、“继承创新”等诸多方法的运用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应用与发展指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解释学意识 解释学原则 解释学方法
  • 简介:学习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要把握好三个问题: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待《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和《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这三部党纲的不同态度和启示;二是领会《哥达纲领批判》要把握重点和亮点,重点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重要特征、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按劳分配,亮点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体现出来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三是阐释《哥达纲领批判》还要联系学习其他经典著作,主要有恩格斯的两份文献、《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国家与革命》。此外,学习《哥达纲领批判》还要把握好围绕这一经典著作展开讨论的三个问题:共产主义社会到底有几个阶段、过渡时期问题上的三种观点和国家消亡问题上的两种观点。

  • 标签: 共产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 按劳分配
  • 简介:马克思认为资本的涵义包含三个方面的本质属性:资本的"生活本能"是增殖自身;资本是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的"普照的光";资本作为生产关系是资本的社会属性。

  • 标签: 马克思 资本 本质属性
  • 简介: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概念框架,而且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同时也为马克思哲学变革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思维向度。本文以对库恩范式理论的考察和理解为前提和基础,选取和借鉴范式理解维度对马克思哲学变革及其理论实质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作者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及其理论实质,从范式生成维度来看,它是通过多环节变革而展开的新哲学范式的历史生成过程;从范式构成维度来说,它是以多领域变革为基础的马克思哲学范式的理论建构过程;就范式变革的内涵和意义而言,它是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范式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传统的开创和形成过程。

  • 标签: 马克思哲学变革 库恩范式理论 范式理解维度 实践哲学范式
  • 简介:社会要素之间确实存在着功能上的相互依赖关系,马克思曾经用有机体的概念对社会历史进行功能解释,并通过这种功能解释确立了经济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基础地位。而一些学者却用社会要素在功能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来否定经济基础。或者把马克思的历史观功能主义化。功能主义片面强调了社会要素在功能上的相互依赖关系,而忽视了社会要素之间的矛盾、社会关系的正当性,甚至犯了社会还原论的错误等。我们不能狭隘地用功能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来解释和谐社会。

  • 标签: 功能解释 功能主义 历史观 .
  • 简介:阿尔都塞认为,通过文本的理论配置功能,能够实现对社会空间的再叙述,再定义和再分类,从而将理论认识的立场和策略转化为一种阶级、政治、经济以及意识形态等权力和利益的分析,最终再造社会空间。而政治拓扑学空间就是通过理论配置的方式来表现一种新的社会结构(阶级、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阿尔都塞认为,无产阶级就是从这种社会结构中获得对自身的意识和关于资产阶级及其社会的认识,而这是无产阶级政治实践的必然前提与合法性基础,也是通达社会主义的必然之路。这二者共同构成阿尔都塞对马克思著作的解读方法,特别是对《共产党宣言》的解读。

  • 标签: 阿尔都塞理论配置 政治拓扑学空间 马基雅维利 《共产党宣言》
  • 简介: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演化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在于前者是自为的,而后者则是自在的。但是,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所忽略的,那就是社会发展的自为性有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这就是说,社会发展的自为性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量”的差别性。

  • 标签: 自为性 自在 差别性 事实 自然界 本质
  • 简介: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认为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在这个语境中,科学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并将哲学从自然界和历史中驱逐出去,因而科学与哲学是对立的;“科学”意谓一种各门学科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标准,恩格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唯物史观是“科学”;拥有“范式”是科学最根本的特征,唯物史观尚没有成为历史观领域中的“范式”。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个理论理想和理论使命就是使唯物史观真正成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 标签: 科学 哲学 标准 范式
  • 简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质,学术界有一种看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解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体系,即认为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的一个核心部分、核心成分。换句话说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这一整体中的核心部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从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来看,都是难以成立的。

  • 标签: 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 学术界 核心
  • 简介:党的十九大正式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对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作出高度概括,进而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紧密结合等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和不同向度揭示了新时代的基本特征,为我们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提供了正确方向和根本遵循。我认为,对新时代内涵的理解和掌握既可以是多维度的,也可以是多向度的。因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年第2期发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内涵的多维思考》一文已经从民族复兴之维、社会主义之维、现代化之维三个基本维度,对新时代的内涵进行了较为集中的解读,因此,今天主要从新时代的基本向度来对其内涵进行解读。

  • 标签: 向度 代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 历史与现实 理论与实践
  • 简介:马克思与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存在着差异:恩格斯限于“经济关系起决定作用”的观点,而马克思则进一步推进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的思想。这种差异反证了马克思才是创立唯物史观的第一提琴手。

  • 标签: 唯物史观 第一提琴手问题 生产力 生产关系
  • 简介:萨米尔·阿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包含一些独特的内容。他不同意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进化论和经济决定论理解,也不同意作出辩证唯物主义理解,而主张历史唯物主义地阐释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而不是自然、思维等其他思辨科学的对象,也不是探索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规律的,因而理解马克思主义要有一个合理的态度、要多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尤其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方法来理解,而不要把它当作某种理论来对待。阿明主要从经济学语境上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肯定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的方法论意义,这与其他新马克思主义者有所不同,也是他的理论的亮点所在。不过,阿明的理论仍然包含了某些消极成分。

  • 标签: 萨米尔·阿明 新马克思主义 新左派运动
  • 简介:众所周知,阶级理论是马克思著作中最基本的理论。对于阶级,从古老的政治学理论上寻找源头,笔者发现不管是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是黑格尔的著作中,都有对社会成员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类。可以说,从马克思之前的政治学理论源头出发来看,笔者认为,阶级可以表示任何能够对社会成员进行有意义的一种分类标准。比如,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他将公民按照金、银、铜铁三种品质划分为护卫者、辅助者和赚钱者三个阶级,柏拉图在此划分阶级的标准

  • 标签: 马克思著作 阶级理论 文本分析 政治学理论 分类标准 社会成员
  • 简介: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十一条写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对于这句话,一般认为马克思在这里是想指出以前的哲学家们只是消极被动地解释世界,一味地去对现存世界进行解释,而不重视改变世界,不懂得通过实践活动去对现存世界进行变革。而马克思所要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不仅要正确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改变世界,实现世界的革命性变革,从而达到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统一。邓小平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秉持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将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统一起来,在正确解释世界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不断改变世界,又在改变世界的实践进程中通过经验上升为理论的方式不断解释世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解释世界 实践活动 改革开放 邓小平 进程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