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公共领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极权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一个本质特征是系统(经济子系统与政治子系统合一)与生活世界对立,是人民群众的被奴役和边缘化。权力的合法性基础是人民群众的拥护,没有人民群众支持的权力等于暴力。公共领域作为公共意识得以形成的领域,直接构成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因而,维护还是压制公共领域成为民主政治与专制政治的分水岭。哈贝马斯提出公共领域理论,本质上是提出了一种超越西方议会制民主的新形式。不仅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理论具有建设性的意义,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 标签: 公共领域 权力 合法性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列宁主义政党以严密的组织纪律性保证了权力的高效运作,影响了部分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政党政治样态和政治发展模式,其中政党的权力授受关系是重要因素。在列宁主义政党的发展史上,民主授权与科层授权是党的权力授受的两种路径选择,共同塑造了列宁主义政党权力授权方式。考察权力授受关系有助于理解列宁主义政党权力实现过程的合理性与不足,以规范化的授权机制改善党的权力授受方式,实现政党能力的全面提升。

  • 标签: 列宁主义政党 政党权力 民主授权 科层授权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开始得并不晚,几乎可以说是与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同步。由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是融入对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和现代性的批判之中的,所以它在众多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声音中表现得并不抢眼。但是,在金融危机之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和观点不但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而且这一批判对整个西方左翼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以及我国理论界对新自由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不过遗憾的是,这一批判仍没有突破西方马克思主义惯有的"重批判、轻替代"的局限。

  • 标签: 新自由主义 自由 技术资本主义 霸权 启蒙悖论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演进中,始终贯穿着哲学观念变革和现代性问题反思的双重主题,这双重主题的交织和互动,不仅内在规定着西方马克思主义演进的内在逻辑,也铸就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样貌。改革开放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资源而呈现其特殊意义的: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变革深刻互动,对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和思想解放产生了一定的推动效应;另一方面,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有效促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强化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国意识和中国立场。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中国意义 哲学观变革 现代性问题反思
  • 简介:<正>在西方文学理论的当代形态学研究当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最早作为政治异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成为"西方文学理论"的当代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其理论主张的普遍"政治化",和其政治的"美学化"所致——在反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的同时,走向了极端,走向了片面的深刻。因此要讨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问题,就不得不追究其形成的政治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在不同时期都发展着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共性,把握住其最为核心的部分,从而描绘一幅完整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地形图"概貌。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文学理论 戈德曼 美学化 黑格尔主义 美学理论
  • 简介:本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理论进行了初步梳理,总结了其基本特征和讨论的主要问题。绝大多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来自学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带有明显的学术色彩,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理论的实践性和战斗性。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是对马克思在不同时期阐述的国家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超越马克思。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国家理论 简评 资本主义制度 国家职能 阶级关系
  • 简介:对《资本论》与俄国农村公社和整个俄国社会发展道路关系的研究,体现着马克思对“西方中心主义”拒斥的全面性。其具体理论观点是:《资本论》第1卷关于资本主义起源和发展的概述不适用于认识当时的俄国农村公社和整个俄国的未来发展,但这并不等于俄国农村公社和整个俄国的未来发展与包括西欧资本主义在内的资本主义无关,更不等于《资本论》的方法论意义不适用于认识当时的俄国农村公社和整个俄国的未来发展。马克思对“西方中心主义”拒斥的全面性蕴含着他晚年关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研究范式的发展,即由从民族国家具体的“社会发展道路”层面上论证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进一步扩展到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层面上论证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 标签: 西方中心主义 研究范式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脱离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难以科学揭示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的理论特质与所属的理论谱系。开展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追踪研究,对于开启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的理论论域,深化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实现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研究之间的有机互动,是从根本上推进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论。

  • 标签: 经典西方马克思主义 国外马克思主义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简介: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历史地阐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思想的基本主张及其由来,侧重论述了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社会批判思想的主张,具体地分析了其主张的观点、根据、实质和存在的问题,客观地评价了其主张的历史价值。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法兰克福学派 社会批判思想 评析
  • 简介:在这篇讲演中,麦克菜伦考察了过去九十多年间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欧洲和北美的发展。他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是时代的产物,他们往往通过自己时代占支配地位的思想范式来解释马克思主义。他认为这是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变化的一种有益方式。他重点考察了当前的三个主题:全球化、帝国主义和生态问题。尤其是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为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资源。最后,他再次提到《共产党宣言》中的“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他认为:“人类拥有个人权利和义务的尊严不是来自于契约,或者个人所有的或是所做的,而仅仅是因为他们是人。”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全球化 帝国主义 生态问题
  • 简介:不同学者对权力研究的视角会有所不同,如尼采把权力意志作为未来的科学,罗素专注于权力的形态转换,福柯着力于受操控的权力微观领域等,而关于马克思的权力视角,因为其在政治经济学的贡献,许多学者都自然归之于资源、经济领域,这种认识有失偏颇。虽然马克思没有专门的权力理论研究,但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可以析出一条权力理论的模式路线:以权力的可交换性为起点,以权力不平等的内在化为过程,以权力的不平等改造为手段,最终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在权力不平等内在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概括出类商品属性理论、场理论、结构形成理论三种理论模式。

  • 标签: 权力理论模式 可交换性 权力交易 不平等性
  • 简介: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派别繁多,人物思想庞杂,如何在这些众多的派别和人物思想中梳理一条清晰的线索,逻辑地呈现出其中的哲学传统及其历史嬗变,这是开设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所需探讨的一个问题。本文从评析佩里·安德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历史叙述入手,依据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分别考察了欧洲大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形成及其内部分歧和英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论述了这两个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联系和区别,提出,应该以葛兰西、卢卡奇、柯尔施创造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兰克福学派、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线,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形成、变革及其在当代的风貌,从中发现当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法兰克福学派 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 简介: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的批判反思,以唯物史观和生命哲学为理论武器,呈现出在比较基础上批判、批判与认同的结合、强烈的革命性、批判与建构的统一、以启蒙为取向的显著特征。梳理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西方社会的批判,有助于总结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并为当代中国处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关系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 标签: 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 西方社会 批判
  • 简介:消费异化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命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消费异化不是当代社会一种表层的现象,而是在现代性的驱使下生成的一个深层的社会问题,它导致的不是单一的人与消费品的二元悖结,而是人与他人、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的多方面的深度矛盾。消费异化理论是对当代资本主义消费领域一系列问题的学理反思与把握,它既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也有令人生疑的断言。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消费 异化
  • 简介:批判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在2014年出版的批判理论著作中,既有从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上对西方主流理论提出批评,并尝试为社会政治理论建立新的哲学基础,也有对批判理论自身核心概念的重新阐述;既有对传统批判理论家论著的梳理,也有对新时期全球化条件下现实问题的论述。从其发展趋势来看,晚近批判理论一方面借助女性主义等认同/差异学说来对当前社会进行“解释一诊断”,另一方面也在提出一种情境主义的普遍主义,以实现“解放一乌托邦”的美好意愿。

  • 标签: 批判理论 差异 认同 普遍主义
  • 简介:西方波普享乐主义借助网络传播的独特优势,向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辐射其能量。它以所谓的自由、民主和性解放为幌子,把"美国生活方式"标榜为人类幸福的样本、理想的天堂,以此唤起大众的感性体验和生命冲动,追求奢侈糜烂的生活方式。在我国现阶段,以技术监控和网络传播立法相结合的措施强化对不良网络信息的过滤,提升大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的观念和行为选择,是有效防范和抵御波普享乐主义侵蚀的基本路径。

  • 标签: 波普享乐主义 网络传播 网络监控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 简介:<正>关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应不应该纳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谱系,在我国学术界是存在争议的。一种观点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理论形态,自然应纳入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谱系之中。如俞吾金、陈学明所著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和王雨辰所著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就是如此观点;另一种观点认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资本主义社会 国外马克思主义 总体性
  • 简介:<正>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一书中写道:一个幽灵在注视着我们,我们觉得自己正在被它注视着,并且是在任何共时性之外,甚至在我们的任何目光之前和之外,按照一种绝对的前后关联和不对称性,按照一种绝对不可

  • 标签: 文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 当代西方 新历史主义 科学出版社 鲍德里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