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本质和文化现象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心理学探索文化差异问题有借鉴意义。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列昂捷夫的活动理论,以及经济方式影响文化差异的实证研究中,都能发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所在。目前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对文化心理学进行的研究几乎为空白,未来在解释文化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强理论批判性时可借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文化历史理论 活动理论 文化心理学
  • 简介:1947年,李达在湖南大学冒着被国民党当局逮捕的危险,强忍病痛完成了《法理学大纲》的写作工作。在该书中,他论述了法理学的对象、任务和范围,阐述了法理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法理学的三个基本问题,评析了法理学各流派,考察了法理学哲学的关系。《法理学大纲》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将法理学研究奠基于唯物史观之上;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对法理学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将法理学研究中国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法理学大纲》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的目的,并指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研究路径,提出了密切联系中国实际来研究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方法论原则,建构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体系。

  • 标签: 李达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 中国化
  • 简介: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如何理解哲学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影响,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艾思奇翻译了苏联新哲学的有关论著,并且在国内进行宣传和传播,也影响了毛泽东的哲学思索,新哲学有关的文本和观点在毛泽东的哲学著作中得到了详细的阐发。艾思奇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新哲学思维,丰富了毛泽东的哲学视野,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 标签: 毛泽东 艾思奇 新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简介:1956年毛泽东的《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是继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又一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文献,对当代中国文艺尤其是音乐指明了具体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毛泽东 音乐发展 方向
  • 简介:21世纪,媒体文化已经是社会生活的主要驱动力。全球化包裹下的跨国界迁移,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媒体迁移之间的关联,促使本文讨论其对种族、民族、国家、文化等的影响。这也让我们思考艺术、媒体和音乐怎样支持可能被认为是世界主义某种形式的过程,理解作为跨越国界和文化界限而想象和形构社群的一种方式。作为想象和表征移民及其历史的一种方式,这些艺术产品成为多层次图像制作的标志策略。参与迁移问题如何在政治话语的语境中被展演;解读跨学科方式中怀旧行为的扮演;讨论全球化和跨国主义如何让我们重新思考民族国家和学科之间的传统界限;在全球又在地的族群景观、技术景观和媒体景观中,提出诸如'家'、'家园'、'流亡'、'移民'、'身份'和'族群'等概念的新定义。

  • 标签: 媒体 跨界 迁移 移民 国族主义
  • 简介:<正>一普列汉诺夫(1856—1918)是俄国早期一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实际上,他还是一位十分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艺术学家。曾经是普列汉诺夫的论争对手的俄国另一位著名马克思主义艺术学家卢那察尔斯基(1875—1933)在他晚年完成的《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普列汉诺夫》(1929~1930)的长文中,对普列汉诺夫作为马克思主义艺术学家的地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正是普列汉诺夫奠定了马克思主义艺术学的基础。""普列汉诺夫作为艺术学家,特别是作为文艺学家、文学批评家的巨大意义,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 标签: 普列汉诺夫 艺术科学 文学批评家 艺术理论 艺术起源 哲学世界观
  • 简介:2015年上半年,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尹庆红博士在英国切斯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从事访问学者研究,在此期间,他有机会和切斯特大学校长惠勒教授进行了一次访谈。他们围绕缇姆·惠勒教授的教育背景、英国的心理学美学传统、艺术形式文化传统的关系以及审美教育在当代大学教育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 标签: 心理学美学 交流 文化传统 审美教育
  • 简介:李达作为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的探索者和追求者,对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法律观;运用唯物辩证法阐释法理学基本理论,确立法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以国家法律的关系为切入点,尝试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理论框架。李达对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的探索,对新时期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借鉴意义。

  • 标签: 李达 法理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 贡献
  • 简介:《陌生人的麻烦》是特里·伊格尔顿继《美学意识形态》之后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为什么陌生人在一起会有麻烦?作者最终想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该怎样重建团结。伊格尔顿借助雅克·拉康的想象界、符号界和真实界的理论框架,并与更具伦理资源的社会主义和基督教传统进行比照研究,将从亚里士多德到巴迪欧、齐泽克的伦理学理论整个现代欧洲的伦理学反思汇成一种个人的、政治的伦理学,从而形成一种政治热情,为悲剧、政治、文学、道德和宗教等领域提供了独特的分析视角。伦理政治并非毫不相干的两个方面,而是对同一客体的不同观点,如果说伦理回答的是我们怎样最有价值地彼此相处,政治则要解决何种机构才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①

  • 标签: 陌生人 伦理学 政治 真实
  • 简介:一、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潮李旸:塞耶斯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本次访谈。您是当代英国学界为数不多的公开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您所创办的《激进哲学》和《马克思哲学书评》亦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平台,能否介绍一下您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立场是怎样形成的?

  • 标签: 社会主义 正义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毛泽东社会心理学思想及其在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的运用,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实践价值的研究领域。虽然,毛泽东著作中并未明确地使用过社会心理学这一概念,但是,他的大量著作相长期的革命实践,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社会心理学方面的遗产。如同我们的古人并未明确地使用过哲学、美学等概念,

  • 标签: 社会心理学 毛泽东著作 心理学思想 实践过程 中国革命 实践价值
  • 简介:《论音乐的社会情境》是阿多诺早期最为重要的音乐社会学文本之一,该文浓缩了后来音乐社会学的诸多观念。阿多诺在该文中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开始,高度概括了音乐在当时社会中的处境。基于音乐社会的关系,他划分了音乐家的四种类型,并分析了音乐的再生产消费问题。

  • 标签: 生产 再生产 消费 中介 政治经济学
  • 简介:乌·金德霍伊泽尔(UrsKindhauser)教授,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学博士,1982—1987年间分别出任联邦高等法院刑事审判庭大法官职务和联邦高等检察院独立检察官职务,1987年任弗莱堡大学法哲学研究所所长,1992年任罗斯托克法学院首席院长。自1995年起任波恩大学刑事法学研究所所长,现为波恩大学法律—国家学学院的首席院长,兼任刑事诉讼法学所、法哲学所所长。自1980年以来先后以德文、法文、西班牙文、英文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学术专著10余部。其中学术专著《故意行为——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探究刑法当中对行为的理解》和学术论文《安全刑法:风险社会的刑法危险》产生重大影响,预见性地提出社会的危险因素是人类自身,并且提出要对恐怖主义实施提前预防。他的著述在关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产生巨大影响。2005年3月18日,德国波恩大学访问学者薛晓源先生波恩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刘国良先生联合采访了乌·金德霍伊泽尔教授,宾主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学术对话,现将录音整理发表,以飨读者。教授您好,很高兴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此次采访的主题是:在法治时代如何规避和化解危险风险。我们知道1986年前苏联爆发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举世震惊;同年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贝克教授提出风险社会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最近他又提出全球风险社会理论,引起了学术界巨大的反响。在一个全球化时代,在一个法治普适的时代,作为一个著名的法学家,从法学的角度您是如何理解风险危险的?

  • 标签: 乌·金德霍伊泽尔 德国 社会生活 心理活动 自我认知 法学
  • 简介:一本讲述政治家观点的书,20世纪末世界所发生的最重大变化都离不开他的名字,不能不引起有兴趣的读者的热切关注。米·戈尔巴乔夫鲍·斯拉文的访谈录第二版增补版探讨了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本国历史的现实问题以及当代政治问题。这是世界级政治家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之间一场生动坦诚、时而也是尖锐的对话,在读者面前展示出苏联第一位总统令人意想不到的新侧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开始在苏联实行改革时所遵循的观点和动机。

  • 标签: 戈尔巴乔夫 政治学 21世纪初 马克思主义 重大变化 政治问题
  • 简介:冯契先生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年了。今年又逢冯契先生的百年诞辰。觉得对先哲最好的纪念就是认真读他的著作,年初以来一直在读书。前几天系里的几位同事一起随“纪实频道”《大师》栏目组的编导拜访先生在诸暨山坳里的老家。边看边问边谈,百感交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冯契 哲学家 怀念 真诚 百年诞辰
  • 简介:萨米尔·阿明(SamirAmin,1931—),埃及著名经济学家,世界知名的全球化问题专家、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国际政治经济学专家,曾提出著名的'依附理论'。阿明曾担任埃及经济发展组织高级经济学家、马里政府计划技术顾问,联合国非洲经济开发计划研究所所长,第三世界论坛理事长,联合国未来非洲战略局负责人。代表作有《世界规模的积累》(1970年)、《不平等的发展》(1973年)、《帝国主义的危机》(1975年)、《帝国主义和不平等的发展》

  • 标签: 资本主义 系统性危机 全球化 中国
  • 简介:欧根·希穆涅克的《美学艺术总论》以列宁的反映论作为研究艺术的方法论原则,从艺术受现实和作者思想-审美意向的制约方面来研究艺术现象,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思想。首先,希穆涅克认为音乐是一种风格化的模仿,是主客观的统一;其次,他用音调去分析音乐的题材结构,认为音乐创作是通过一定的音调方式对人和现实的某种情感态度进行描述和音乐的'典型化';最后,他认为音乐活动是一个'语义化'的过程,其中包含了意义的生产和人的发展两个方面,并最终指向对社会的认识和改造。希穆涅克音乐美学强调了积极介入现实的基本立场,但也包含了反映论美学的固有问题——对作为个体的人的创造性和意识主体性的忽视。

  • 标签: 欧根·希穆涅克 《美学与艺术总论》 音乐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