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6 个结果
  • 简介:正在举行上海世博会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其中包括来自五大洲180多个国家。这么多国家的人们汇聚在浦江两岸,不仅将展现他们各自现实理想中“城市”,而且将表达他们“让生活更美好”理解。

  • 标签: 人类进步 价值观 文化 上海世博会 国际组织 国家
  • 简介:布兰顿认为,我们仅能从人所独具智识能力出发,以概念作为哲学探究起点;麦克道尔则试图保证世界可应答性,挽回经验之于思想判断证成限制作用.两人思想矛盾在于,布兰顿认为麦克道尔没有必要保留经验谈论,麦克道尔则认为布兰顿至多只能获得语义表征,而不能真正地直接谈及对象.强调两人哲学中实用主义因素,可以实现两人哲学上可能和解乃至互补.

  • 标签: 布兰顿 麦克道尔 表征 经验 实用主义
  • 简介:当代哲学已经疏离于生活世界——这里"生活世界"指的是,人类在时空背景中形成实践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类赋予自己生活意义,指引自己生活方向。这种疏离源于如下事实:自现代以降,哲学就是依据科学范式来划定自身。问题关键在于,如何重新将现代哲学与生活世界之间裂痕加以弥合。因此,可以从哲学采纳科学范式时所面临诸问题开始进行思考;特别考察是,智慧加以估是否能否重新恢复哲学与生活世界关系,是否有助于批判科学过分自负。

  • 标签: 生活世界 智慧 科学哲学 笛卡尔 康德
  • 简介:在写出以下评论拙见之前,得先提及先刚君关于学术创新和批评一个重要“表态”:真正“创新”毋宁在于潜心领会哲学家丰富而深刻思想,把哲学家认识消化为自己认识……当“柏拉图”认识成为“我”认识,它就已经是一个“新”东西……如果有人随意批评柏拉图这里不对那里有错。

  • 标签: 柏拉图哲学 对话录 宾根 哲学王 先著 德若
  • 简介:胡塞尔关于“原初生活世界”分析可以依动态构造法则和静态内容而做区分。在他那里,就作为内容面向生活世界而言.有关历史先天和历史目的论现象学分析构成其主要内容。但胡塞尔历史现象学没有同等公正地对待历史哲学。利科关于记忆、遗忘虚构想象研究可以被看作对内容面向生活世界修正和进一步发展,它们分别揭示了人类记忆历史处境、遗忘存在处境想象“彼在”存在论。据此,生活世界内容可被刻画为作为记忆(遗忘)希望(失望)生活世界。这一人类存在论基础内容关注是哲学家使命,依此关怀,哲学家能够在伦理和政治现实层面给予人们振聋发聩提醒。

  • 标签: 生活世界 记忆 历史现象学 遗忘 想象 希望
  • 简介:马克思在笔记本I中发现了"私有财产"社会历史意义,这意味着"异化劳动"视界不足以支撑起扬弃"私有财产"现实或逻辑途径。但是,"谋生劳动"视界逻辑框架却仍旧没能超越笔记本I中"异化劳动"价值批判范式。所以,在整个笔记本IIIII"世界历史"视界,马克思则通过市民社会黑格尔历史辩证法式考察,透视私有财产与人本身矛盾现实发展历程。因为只有在"世界历史"视界中,私有财产与人尖锐对立才是可以被逻辑地扬弃

  • 标签: 劳动批判逻辑 “异化劳动”视界 “谋生劳动”视界 “世界历史”视界
  • 简介:中介是存在于事物外部、相对于两事物或一事物内部对立着两个方面的“第三者”,它只是在事物发生转变时才参与到事物内部,因而事物并不总是“一为三”。相对于事物之“一之二”观念划分“一为多”实体划分,“一为三”只具数字比附形式而不具有深刻辩证法意义。

  • 标签: 中介 第三者 辩证法 事物 “一分为三” 观念划分
  • 简介:穷理并非一般意义上把一切道理穷尽,而是追索理后之理,以求追索到众理所归原理;实践哲学还是哲学一部,中止说理不是实践哲学要求;没有不同寻常之见称不上哲学家,但身为哲学家,他须把这些洞见连回寻常之理,这本身并非寻常无奇之事。这种论证充满了创造性。

  • 标签: 理性 实践 连回常理
  • 简介:一种纯语义学意义概念是能够得到界定,因而除了与数学/或逻辑有关那些承诺,并不需要妄称其他更多东西。自然语言语义学可以充当一种逻辑分析法,而且这能为分析性与综合性之间严格分界提供辩护。事实上,奎因并非驳斥而只是拒绝了对于自然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思路,因此,分析与综合之间区分并不过时。

  • 标签: 分析性 综合性 内涵 构造 概念 语用学
  • 简介:传统上,马克思恩格斯被刻画为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德国理念论反对者。然而,如果我们把德国理念论解释为从纯粹哲学角度论证了思想之本源性学说,把马克思恩格斯学说解释为从政治哲学角度论证了物质生活特定历史—社会中众多思想进行选择机制,则两者就可以被视为互补关系。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康德-黑格尔 思想的本源性 思想选择机制
  • 简介:时间问题关键在于:时间与空间之间关系如何,以及它们与人类理智或心灵有何种关系。以康德为代表近代哲学家认为,时空观念依赖于心灵本性,物质空间性被隐含地赋予了比时间更基础地位——因为空间性作为因果范畴根基保证了逻各斯秩序的确定性与必然性。柏格森则反对这种先验主义时间观,在他看来,时间本性就是绵延,它意味着连续、流动、内在、多样,它与空间、测量、间断、同质等无关。他借由绵延引入了一种流变哲学,在连续变化而又纯粹融合时间(即绵延)中,逻各斯序列荡然无存。这正是柏格森主义与康德先验主义哲学在时间问题上根本差异。

  • 标签: 时间 空间 绵延 逻各斯
  • 简介:叶晓璐(以下简称“叶”):刘老师,很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接受我访谈。首先,您能不能先跟我们谈谈您求学经历?

  • 标签: 哲学研究 访谈录 教授 求学经历 感谢
  • 简介:近现代科学以及科学文化在成为主流文化过程中,反抗、破坏乃至摧毁着其他文化传统。不仅如此。科学主义成为霸权文化,造成了学文化人文文化僭越以及科学人文僭越。而且,就现代科学文化内涵分析,一是存在科学的人为“祛文化”现象。如科学性别、种族等价值中立;二是负荷了不恰当社会文化,如消费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文化等。鉴此,必须明确科学以及科学文化文化地位,针对其“文化缺失”,进行“文化回复”,使其回归人文自然。这包括:反对科学霸权,消除科学主义文化负面影响;认清科学人为“祛文化”状况,明确科学蕴含文化内涵及其意义:改变科学以及科学文化不恰当社会文化负荷.引导科学健康发展等。这是“文化科学”主要内涵。

  • 标签: 科学 科学文化 人文文化 科学主义 人文 文化科学
  • 简介:诸多恐惧与现代性并行不悖,城市是其重要发生空间。围绕传统社会理论来看,两种城市形象理念均与都市理念异乡人反理念密切相关。作为外来者,异乡人总是与城市形象相伴随。特别是当我们都是异乡人时,这种与外在经验融合共存关系使城市内在生活紧张或不安。

  • 标签: 城市 恐惧 现代性 异乡人 赫勒 齐美尔
  • 简介:张鑫毅诉诸丘奇—哥德尔—尼尔弹弓论证来反驳本人关于句子指称事态结论是失效。弹弓论证默认了共指替换组合原则,而共指替换应该包含两种形式:整句共指替换组合共指替换。两者不加区分运用会导致乞题,而且该论证无法证明所有的假句子共指。从弗雷格本人关于概念作为函数理论出发,可以发现,"真""假"不是代入对象之后概念值,而是一个高阶函数(带断言态度句子)值,因此,断言态度才指称真值。

  • 标签: 句子的指称 弹弓论证 共指替换原则 组合原则 概念作为函数
  • 简介:海伦·朗基诺批判语境经验主义可被理解为两个版本。弱版本认为在科学实践中社会性因素必然地参与到知识论过程中。强版本则坚持一些社会性因素是科学实践中知识论过程构成性成分。弱版本被大多数学者接受,强版本则引起许多争议。这两个版本之间存在着论证上鸿沟,而该鸿沟是学界质疑批判语境经验主义(CCE)主要原因。当代认知科学中具身进路也存在着类似的强弱版本之间鸿沟。生成理论强版本具身进路辩护策略可以被借用来处理批判语境主义强弱版本之间鸿沟。两种对应强弱版本鸿沟策略相似性并不是偶然,而是意味着生成进路所提供资源可为批判语境主义提供更好辩护。

  • 标签: 批判语境主义 海伦·朗基诺 生成进路 具身认知
  • 简介:康吉莱姆把"生物规范性"看作有机体在病态状态下创造新功能性规范能力。从康吉莱姆这一定义出发,可进一步分析皮亚杰如何从儿童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儿童道德规则意识起源,以及儿童道德规则意识在不同年龄段演化。通过分析托马塞洛如何从人类认知文化起源视角,比较文化因素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儿童个体发育中不同作用,则可发现"语言建构作用"对于人类规范性意识发展基础作用。把康吉莱姆皮亚杰理论联系起来,并以儿童创造改变规范心理学研究为例,是揭示规范性概念理论内涵一种路径。

  • 标签: 规范性 规则 道德意识
  • 简介:殷墟甲骨文中,需同于儒。需、儒人群在殷商频繁活动,在王室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也已形成专门化、垄断化职业。《周易》需卦虽与儒有一定关联,但将它与殷商民族或儒原始发生联系在一起,则尚欠证据。汉字中。偏旁带需字,多具有柔、弱意思。儒文化性格受启发于周室勃兴。周王朝建立与发展及周初诸王事功业绩与崇高德行,为最初儒不仅提供了理想原型。也构成了儒家学派自身创生精神动力。原始祝、宗、卜、史职业已经不能满足儒者政治生活与精神生活双重需要.他们游离出祝、宗、卜职业安排.而相对保留史存在。他们要使用民间舆论工具。通过思想与文化力量积极参与社会上层政治活动。保护弱者利益,为弱者说话,自觉地认同于弱者代言人身份。

  • 标签: 周代 文化性格
  • 简介:技术批判理论关注主题包括敌托邦②(dystopia)民主.双面的技术(即包括技术社会两方面),技术系统环境改造,以及社会建构主义技术哲学贡献。批判理论主张,工业社会设计在政治上是偶然,以此反对技术决定论经济决定论。现如今从属于技术律令需求的人类,或许在将来能够控制技术并决定技术演化。批判理论将建立这样一种社会过程称为“民主合理化”(democraticrationalization)⑨,它所需要技术进步以公众广泛参与技术决策为前提条件。这种“成本”与“收益”根本性转变是难以预测

  • 标签: 民主的合理化 技术 建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