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若把善恶视为完全主观的评价,将退回到善恶完全相对的立场,也就无所谓善恶。而以上下来理解善恶,以大地为参照,由现实生活提供坐标,则善恶不只相对待。向善成就事物之本性,赋予生活以意义。仅仅从形式上探讨善恶并不能回答实质上何为何为恶的问题。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仍然纠缠着我们。

  • 标签: 善恶 向善 善好 意义
  • 简介:一、“密云不雨”的天道启事在《周易》中,有两类积蓄,一类为财富的积蓄,一类为才能与道德的积蓄。与积德相比,积财只能算是小的积蓄。所以,阐述积财之道的卦,取名《小蓄》。现代人总结人类社会的生活经验,时常念叨: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万万不能。积蓄财富的目的,就是为了做任何事情都能顺顺利利。

  • 标签: 《易》 随笔 《周易》 生活经验 人类社会 积蓄
  • 简介:道拨乱》是日本江户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学家、哲学家太宰纯的著作,太宰纯(太宰春台)是信州(长野县)饭田人,生于1680年,卒于1747年,字德夫,小字弥右卫,号春台,又号紫芝园,是古文辞学派(萱园学派)创始人荻生徂徕的门人。著有《古文孝经孔安国传校正音注》一卷、《古文孝经正文》一卷、《古文孝经略解》一卷,太宰纯校刻、音注的《古文孝经孔氏传》被收入乾隆钦定的《四库全书》,还著有:《论语古训外传》二十卷、《论语正义》二卷、《论语古训》十卷等书。森銕大年,又称森東郭,江户时期中期的儒者,名鉄,字大年,生于1729年,卒于1791年,千叶县人,他排斥荻生徂徕之学,著有《非弁道弁名》、《道拨乱辨》等书。本文主要解剖《道拨乱辨》对《道拨乱》之辨驳,分析如下。

  • 标签: 江户时期 易道 日本 《论语正义》 古文孝经 《四库全书》
  • 简介:心学发展至晚明时期已产生诸多流弊,使得良心之实践工夫不能落实到实处。刘蕺山为纠其流弊,严厉批判阳明"四句教"与龙溪"四无说"。然而,刘蕺山哲学体系明确提出并详细阐发了心体"无而至善"思想,并作为其心性理论的基础,其心体理论在儒学思想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大贡献。

  • 标签: 刘蕺山 无善 至善 本体 工夫
  • 简介:胡明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数学家,他有比较丰富的科学论思想,主要涉及科学概念、现代科学的宇宙观、科学探索的动机、科学定律、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等。其思想导源于批判学派,尤其是彭加勒和皮尔逊。

  • 标签: 胡明复 科学 科学论 批判学派 彭加勒 皮尔逊
  • 简介:从越界视角审视胡塞尔的现象学,不仅胡塞尔在意向性学说和范畴直观理论上的突破得到了新的理解,就连他在意识和自我这样的核心概念上对近代哲学的颠覆也可以更容易地为我们所确认。从越界视角审视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我们会获得两个异于常识的观点:海德格尔早期所宣称的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越界是一种伪越界,他对存在、此在及其超越性的理解与胡塞尔的基本思想相去不远,他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甚至可以包容在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之中;而海德格尔在中后期逐渐认识到的关于存在的自身隐匿性和归闭性的思想表明他已越过了意识现象学的疆界。此外,从越界视角阅读两篇书评,评论中关于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的价值、纯粹自我的直观可能性、意向相关项与时间图型的关联、还原的合法性以及反思的两难性等问题都可以得到别具一格的回应。

  • 标签: 胡塞尔 海德格尔 现象学存在论 越界
  • 简介:功利主义是在自由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对功利主义的认识.也就是对自由主义的认识,更是对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的再认识,、功利主义理论以功利原则为基点.从边沁创立到密尔发展和完善。边沁主张以“最大多数人获得最大幸福”为道德的最高标准;密尔则以更加人性化和减少计算的方式来使功利主义趋于完善..桑德尔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功利主义并未充分尊重个人权利及重视个人价值尺度的差异性,甚至将人类的生命以货币价值为衡量是一种倒退现象.由此,桑德尔提出自己对权利与何者优先性的观点。这个争论的结果对当前中国道德生活建设也具有启发性。

  • 标签: 功利主义 桑德尔 权利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