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算例一:设某一船只位于我国罗兰C系统东海台组的左侧基线延长线附近,其地理坐标为P(φ:10°00′N,λ:113°30′E),该点至三岸台的大地距离分别为S1=1560054.877m,S2=2398108.765m,S3=3126522.685m,化算到地心球面上得到球面距离差α1=-7°.528238688,α2=6°.543342783,试将该点的大地距离差采用地心球面迭代法反解该点的船位大地坐标,并比较其计算船位的精度。

  • 标签: 高斯等角球面 奇异现象 罗兰C 导航定位 大地距离 距离差
  • 简介:通过多波束测深的基本原理、参数校正和数据改正方法的讨论,阐述了保证多波束测深精度的主要校改正方法,并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声速剖面的结构及其时空变化对多波束测深精度的影响,指出了三个特征海区声速结构的分布特点,并提出了抑制三海区声速改正误差的可能方法及控制多波束测量中声速改正精度的措施

  • 标签: 海洋测量 多波束测深 声速改正
  • 简介:针对作用距离、数据同步、姿态、声速等因素对全球定位系统动态后处理(GPSPPK)无验潮沿岸水深测量精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分析了GPSPPK无验潮水深测量作业模式消除涌浪影响的机理,对姿态传感器的测量和安装精度以及GPS天线与测深仪换能器相对位置的量测精度等提出了定量要求。

  • 标签: 全球定位系统 动态后处理 水深测量 精度 涌浪
  • 简介:基于模糊影响图(FPID)和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建立了一种海洋结构风险分析方法。鉴于风险分析中某些事件发生概率和关系概率两个重要参数确定时需借助专家主观判断,本文将模糊概率的概念引入海洋结构影响图评估方法中。该方法成功地应用到海洋平台人员伤害分析中。虽然这里仅给出了该方法在海洋平台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但其具有更广泛应用价值。

  • 标签: 风险评估 海洋结构物 模糊影响图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
  • 简介:本文根据中国近海存在着海水密度变化与海面地形相关的规律,以及华南沿海(包括厦门)由于大气扰动使沿岸平均海面升高的现象,研究了多年水文资料计算海面地形、日水文资料计算海面地形、一次水文资料计算海面地形的有关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计算结果,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 标签: 海面地形 水文资料 近海海面 中国近海 无运动层 相关性
  • 简介:有些文献指出:“赤潮发生起因因种而异,但大体上气候气象条件诸如温度、风力、风向,季风转换、气压等;海况、潮汐、流等以及海水的理化特征,如盐度、营养元素等,这些皆会成为某种赤潮爆发的因子或诱导因素”。根据赤潮监控区监测资料分析:在南海赤潮多发区,海水富营养化条件已经具备,因此气象、水文要素条件就成为赤潮爆发的重要启动因子,而天气环流的维持与变化决定了气象、水文要素因子的稳定与变化,再根据赤潮生物培养试验,从初期繁殖到后期的爆发性繁殖,直至达到赤潮生物密度,这一过程一般都需要4—5d的时间。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近10a的赤潮发生个例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其生成前期的天气环流形势和水文气象要素,分析出赤潮生成前期的环流模式和筛选出诱发赤潮爆发的重要因子,并依此来作为预报赤潮生成的方法,依照此方法对2003年的赤潮进行预报,其效果是另人满意的。

  • 标签: 赤潮 气象条件 天气环流 海洋污染
  • 简介:航天测控站分布在全球不同的板块,其站址坐标随地壳形变而发生变化.分析了中国大陆区域的地壳形变运动速率,讨论了地壳形变对航天测控站站址坐标的影响,提出了改正措施.

  • 标签: 地壳形变 航天测控站 形变影响
  • 简介:大气垂直折光是影响三角高程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视线距离地面较高时,在有利观测时段进行垂直角观测(中午),并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可有效减弱大气折光影响。而在沙漠戈壁滩等干旱环境下这两种条件难于实现。从数据处理的角度,结合某测区高程导线的观测数据探讨了减弱折光影响的一种改进的平差模型,与传统方法相比能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三角高程测量 平差模型 大气改正 折光误差
  • 简介:一、引言现代海洋测绘的研究和实践正循着综合性和多样性两个不同的方向交叉展开。一方面,由于组合定位和传感器的高度综合,实现了海量数据的获取。同时,也造成了测绘过程中的控制对象和数据类型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由于现代航海、武器和海洋工程的多种不同类型的应用,又促进了对海洋测绘数据的现势性和表示形式的综合性需求,由此,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数据的有序性和无序性,在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平衡状态,已经构成了主要矛盾,制约着现代海洋测绘学科的发展。采

  • 标签: 海洋测绘数据库 数据库建立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数据 数据库系统 属性数据
  • 简介:海图生产进入数字技术时代以后,海图生产的概念、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陈旧的制图技术和方法已不适应海图生产的要求.依据这些形式与内容的变化探讨海图生产技术变化的实质,通过建立海图生产新思路,调整制图过程和工艺,缩短生产周期,不断提高海图质量水平.

  • 标签: 海图制图 数字海图 纸质海图 生产流程 数字技术
  • 简介:针对导线测量中出现的测角粗差,对粗差的产生原因、有无粗差的坐标关系进行了分析,对粗差判据方法进行了理论推证、实例验证和讨论,证实了该方法具有理论的完整性和实际的可操作性,并对减少粗差出现的措施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测量平差 测角粗差 前推计算 后推计算
  • 简介:通过研究分析Si和水温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变化和其集群结构的改变影响,探讨了砗和水温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变化和其集群结构的改变,本文研究发现,浮游植物生长的变化和其集群结构的改变的过程,营养盐硅和水温影响浮游植物生长变化和其集群结构改变的机制,确定了营养盐硅和水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的动力。

  • 标签: SI 水温 浮游植物生长 集群结构 机制 生态系统
  • 简介:本文首先对潮汐研究和应用中常见的“误差”概念进行了分类和分析,从而消除了使用上的模糊性;其次较系统地分析了海洋扰动因素给潮汐调和常数的提取所造成的误差,并分析了振幅、振幅误差及迟角误差之间的关系;最后讨论了调和常数误差对潮汐预报的影响

  • 标签: 调和常数 潮汐分析 误差分析 潮汐预报 平均海面 观测误差
  • 简介:分析岛屿的制图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岛屿自动综合的原则和方法。介绍了研究成果应用情况及其局限性,指出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取得突破的方向。

  • 标签: 制图综合 岛屿 地图数据库 自动化
  • 简介:本文就“GPS动态点定位”这一主题进行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用伪距观测量进行动态点定位及其数抛处理的数学模型;(2)从点定位的误差来源出发,分析所能达到的理论精度和适用范围;(3)介绍作者初步开发的“KSPP—DP”软件;(4)分析实测数据的验算结果,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 标签: 点定位 定位精度 卡尔曼滤波 时钟偏差 伪距观测 数学模型
  • 简介:较之潮汐分析、预报的研究而言,目前关于潮流的计算还相对落后。简要论述潮流准调和分析与预报的基本原理,编程实现了潮流准调和分析、准调和预报以及潮流椭圆绘制,并具体给出了实际算例,用以说明该程序的可用性和正确性。

  • 标签: 水文观测 潮流准调和分析 潮流调和常数 潮流椭圆要素
  • 简介:实时差分GPS在海上动态定位的精度,一直是海道测量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然后介绍了利用两台AshtechM-Ⅻ型GPS接收机进行实时差分定位精度比对的情况。结果表明,这套仪器海上实时差分GPS定位精度达到了3m以内,完全能够满足海道测量的要求。文章的最后还分析了在实时差分GPS作业时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实时差分 精度分析 差分GPS GPS定位 定位精度 中误差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沿海RBN/DGPS系统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重点研究了系统的精度问题。在分析测试数据的基础上,文章认为,该系统是一个节约大量投资、用户广泛、效益显著的空间信息服务系统。系统的精度与用户到基准台的距离、用户收到差分信息的时间以及接收机的性能有关。系统的覆盖范围为距基准台200海里(海上),定位精度优于5m(2DRMS,95%置信度)

  • 标签: 定位精度 中国沿海 基准站 基准台 GPS接收机 伪距差分
  • 简介:在适航水深技术标准研究过程中,引进荷兰SILAS走航式适航水深测量系统,在天津港对其测量精度、深度分划正确性和重合精度等进行了系统的测试研究.对该系统的配置、技术性能、使用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 标签: 海洋测量 水深测量 SILAS 适航水深 测量系统 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