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病毒感染启动宿主先天免疫反应是通过激活转录因子NF-κB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它们协同调控Ⅰ型干扰素的表达。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复制中间体双链RNA作为一个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被细胞内具有RNA解旋酶活性的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1)编码蛋白检测到。线粒体抗病蛋白(MAVS)作为一个接头蛋白,在RIG-1信号通路的下游和NF-κB、IRF-3信号通路的上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MAVS通过其疏水跨膜结构域定位在线粒体外膜上,是线粒体中发现的第一个与先天免疫相关的蛋白质,将线粒体和先天免疫联系在一起。

  • 标签: 线粒体抗病毒蛋白 先天免疫 维甲酸诱导基因Ⅰ 病原相关分子模武
  • 简介:线粒体不但是细胞内重要的能量提供者,而且在病毒感染后引起的细胞凋亡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新发现的线粒体抗病蛋白将线粒体与先天性免疫联系起来,这也意味着宿主免疫反应和细胞凋亡可能与线粒体密切相关,显示出线粒体在细胞内的重要作用,提示应加强对线粒体在抗病感染和治疗等方面作用的研究。

  • 标签: 线粒体 细胞凋亡 先天免疫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基于qRT—PCR的微量细胞中和实验改良法,快速、定量检测汉滩病毒感染中的中和抗体活性。方法:将本室前期制备的抗汉滩病毒高中和活性鼠源性单抗3G1、鼠/人嵌合单抗1D9和感染剂量为100TCIDso的病毒混合液于37℃孵育1h后感染Vero—E6细胞,提取细胞总RNA。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汉滩病毒76—118株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在上述实验基础上以细胞总RNA为检测样品,建立qRT—PCR快速、定量检测汉滩病毒感染中中和抗体活性的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建立了一种基于qRT—PCR的微量细胞中和实验改良法,可定量测定汉滩病毒感染中的中和抗体活性,该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和重复性好等优点。

  • 标签: 汉滩病毒 QRT-PCR 中和抗体 微量中和实验 肾综合征出血热
  • 简介:活性氧(ROS)是生物体有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活性含氧化合物的总称,机体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维持ROS产生与降解的动态平衡。研究表明,活性氧可作为第二信使调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c-JunN端激酶(JNK)通路可以介导氧化应激、细胞因子、紫外照射等引起的细胞凋亡。另外,κ基因结合核因子(NF-κB)是氧化应激调节的靶因子之一,同样也能诱导促进细胞内的氧化应激反应,还可通过活性氧蓄积抑制JNK的激活。简要综述活性氧对NF-κB和JNK信号通路的调节。

  • 标签: 活性氧 κ基因结合核因子 c-JunN端激酶 信号通路
  • 简介:匹诺塞林是重要的黄烷酮类化合物,是蜂胶等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本文综述了其多种生物活性,以期对其后续研究发展提供依据。

  • 标签: 匹诺塞林 生物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顶羽菊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Folin-Ciocaheu法测定顶羽菊水提物和醇提物中的多酚含量,并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其黄酮含量;通过总还原力测定法、Fenton法、改良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过氧化脂质测定、亚硝酸盐清除率测定和亚硝胺合成阻断率测定,分别对顶羽菊提取物的总还原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清除亚硝酸盐自由基和亚硝胺阻断率进行测定。结果:顶羽菊水提物和醇提物中含有以黄酮类为主要成分的多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和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活性,且醇提物的作用高于水提物;二者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达47%以上;顶羽菊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亚硝酸钠和阻断亚硝胺合成的能力,水提物对亚硝酸盐的最大清除率为60.4%,醇提物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为86.6%。结论:顶羽菊醇提物可作为抗氧化剂和防癌剂,用于清除机体内自由基、抗脂质氧化、延缓机体衰老、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癌症的发生。

  • 标签: 顶羽菊 提取物 自由基 抗氧化活性 亚硝胺阻断
  • 简介: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属植物的根及根茎,被喻为国老,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药材《,神农本草经》记载甘草具有主五脏六腑寒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肿,解毒之功效,现代药理表明甘草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保肝、降血糖等功效,本章节旨在综述近年来甘草的主要活性,进而为开发甘草新药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甘草 有效成分 药理
  • 简介:众所周知,海洋生物资源及其丰富,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呈现原始性和多样性特点。由于特殊的生态环境,海洋生物富含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高生物活性药用成分,可为新药研制开发提供相应的生物活性物质及重要先导化合物。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已成为人类医药宝库的重要来源。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生物信息物质、生理活性物质、海洋生物毒素及生物功能材料等。目前,从海洋生物中已相继发现3000余种新型化合物,结构新

  • 标签: 海洋生物活性物质 海洋生物毒素 芋螺毒素 海葵毒素 肽类毒素 先导化合物
  • 简介:黄芪属于豆科草本植物,在中医领域内黄芪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以及重要的临床价值,对于很多疾病的治疗都具有很好的作用。了解黄芪的化学成份,并对其药理活性进行研究,对于正确使用黄芪治疗各种临床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黄芪化学成份与药理活性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 标签: 黄芪 化学成份 药理活性
  • 简介:利用DNA重组和细胞体内同源重组技术,分别获得了P7.5启动子和P11启动子单独带动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和同一个重组痘苗病毒中含有P7.5和P11启动子分别带动一个HBsAg基因(正反两个插入方向)的四种重组痘苗病毒,比较了它们对HBsAg表达的影响。含P7.5启动子的比含P11启动子的重组痘苗病毒表达的HBsAg水平更高些;在同一个重组痘苗病毒中P7.5和P11两个启动子分别带动HBsAg基因时,两个启动子同向转录表达的HBsAg水平较低,而两个启动子又向转录时表达的HBsAg水平较高,但均没有单一P7.5启动子带动的HBsAg基因的表达水平高。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重组痘苗病毒 启动子
  • 简介:随着各种测序计划的完成及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取得了很大进展,至今有几十个基因已被克隆。研究发现,大多抗病基因都存在特异的保守序列,如富亮氨酸重复序列、核苷酸结合位点、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等。抗病基因的结构特征不仅预示了植物抗病反应中可能的作用机制,而且为分离克隆植物抗病基因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新途径,如基于同源序列的候选基因法,又称为同源序列法。我们简要综述了已克隆抗病基因的结构、同源序列法克隆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野生稻中的应用做了展望。

  • 标签: 抗病基因 克隆 同源序列法 野生稻
  • 简介:本文对培养20天后葛仙米不同氯化钙浓度下的三种酶活性进行对比发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苯丙氨酸转氨酶(PAL)在较低钙浓度下表现出较高的活性,而在较高的钙浓度下活性较低。

  • 标签: 葛仙米 钙浓度 超氧化物歧化酶 多酚氧化酶 苯丙氨酸转氨酶
  • 简介:利用O-超家族芋螺毒素具有保守信号肽编码序列的特性,采用RACE方法,对线纹芋螺O-超家族芋螺毒素的cDNA进行克隆、序列测定,并经化学合成,获得一种新型高活性芋螺多肽毒素SO3。该肽含25个氨基酸残基,其序列为CKAAGKPCSRIAYNCCTGSCRSGKC-NH2,有三对二硫键。对其进行了正确折叠及活性筛选。结果表明,该肽折叠主峰对小鼠脑内给药100ng,可明显观察到小鼠颤抖现象,对小鼠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而非正确折叠则无反应。

  • 标签: O-超家族芋螺毒素 线纹芋螺 SO3 折叠 活性
  • 简介: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的小RNA,广泛存在于病毒、植物和动物等生物体内。miRNA通过与目标mRNA互补配对,对基因进行转录后的表达调控,在生物体的发育、增殖、分化和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miRNA与病毒介导的肿瘤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尤其在调控乙肝病毒介导的肝癌、人乳头瘤病毒介导的宫颈癌及EB病毒介导的鼻咽癌、淋巴瘤等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病毒导致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miRNA表达谱出现时间与空间上的改变,其表达调控成为近年来病毒致癌的研究热点。我们简要综述病毒致癌相关miRNA的研究进展。

  • 标签: MICRORNA 病毒 致癌
  • 简介:目前有关造血的基因重组的细胞因子不断出现,如EPO、TPO、G-CSF、SCF及多种白介素等等。如何评价这些细胞因子的生物活性,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基中对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途径。本文就常用的几种体外培养体系及方法作一探讨,以提供检测基因重组细胞因子活性的有效方法。①培养体系的选择,大致分为二大类:琼脂培养法主要用于粒-巨噬系祖细胞CFU-GM;培养甲基纤维素法,用于CFU-E、BFU-E、

  • 标签: 生物活性 重组细胞因子 细胞培养方法 放射医学研究所 基因重组 医学科学院
  • 简介:目的:克隆并表达caspase-8/10相关RING结构域蛋白1(CARP1)基因,检测其泛素连接酶活性。方法:提取结肠癌HCT116细胞总RNA,RT-PCR扩增CARP1基因,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Flag中,序列正确的阳性克隆进行扩增,提取质粒转染至293T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通过体内泛素化检测其泛素化酶活性,通过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方法检测其对NF-kB转录活性的影响,利用细胞生长曲线检测CARP1基因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免疫印迹实验表明CARP1基因在293T细胞中获得有效表达;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当CARP1存在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被泛素化;萤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CARP1抑制肿瘤坏死因子a(TNFa)引起的NF-kB报道基因的激活;通过生长曲线发现CARP1能促进结肠癌细胞系HCT116生长,并能部分抵抗顺铂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结论:构建的人CARP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293T细胞中获得表达,表达产物具有RIP1泛素连接酶的活性,可抑制TNFa引起的NF-kB报告基因的激活,并且促进结肠癌细胞的生长,为进一步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CASPASE 8 10相关RING结构域蛋白1 真核表达 泛素连接酶 细胞生长
  • 简介:肿瘤是人类死亡的首位病因,研制疫苗防治肿瘤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麻疹病毒的减毒株是一种新型疫苗载体,它可以表达多种肿瘤蛋白,这些肿瘤包括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前列腺癌、肾细胞癌、肝胚细胞瘤、卵巢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等。

  • 标签: 肿瘤 麻疹病毒 疫苗
  • 简介:在目前的疫苗研究中,对新疫苗免疫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减毒或无毒的病毒疫苗载体能够激发高效持久的系统和黏膜免疫,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为研究新疫苗提供了一条途径。RNA病毒作为疫苗载体,在可操作性和免疫效果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近年来已成为疫苗研究领域的热点。综述了几种RNA病毒载体目前的研究状况及其在疫苗载体方面的应用。

  • 标签: RNA病毒 载体 疫苗
  • 简介:目的:设计靶向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保守区的人工microRNA(amiRNA),考察其对HBV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比对HBV全基因组现有序列,选择保守区设计amiRNA,定向克隆到pcDNA6.2-GW/EmGFP-miR载体,将amiRNA载体与HBV复制载体pHBV1.31共转染HepG2细胞,72h后收取细胞上清,ELISA检测HBV表面抗原(HBsAg)及e抗原(HBeAg)的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含量。结果:amiRNA可显著抑制细胞上清HBsAg、HBeAg和HBVDNA的水平。结论:amiRNA作为防治HBV感染的潜在有效手段之一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人工microRNA RNA干扰
  • 简介:很多小RNA病毒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引发宿主细胞凋亡,这种现象被认为是宿主细胞对抗小RNA病毒侵染的防御机制。凋亡机制可由某些病毒蛋白对细胞产生信号干扰来实现多种凋亡通路。虽然这些凋亡通路的上游事件是不同的,但最后的效应却很一致。此外,一些病毒蛋白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功能,它们能够令感染病毒后的细胞不死亡,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共存的持续性感染状态。

  • 标签: 小RNA病毒 细胞凋亡 持续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