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肿瘤是人类死亡的首位病因,研制疫苗防治肿瘤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麻疹病毒的减毒株是一种新型疫苗载体,它可以表达多种肿瘤蛋白,这些肿瘤包括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前列腺癌、肾细胞癌、肝胚细胞瘤、卵巢癌、宫颈癌和乳腺癌等。

  • 标签: 肿瘤 麻疹病毒 疫苗
  • 简介:摘要麻疹(measles)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没有疫苗之前死亡率一直很高。该病由麻疹病毒(MeV)单链引起。本文主要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麻疹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介绍。

  • 标签: 麻疹病毒 基因组 N H蛋白基因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麻疹病毒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检验措施及其检验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疾控中心接到各辖区内上报的160例疑似麻疹病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集咽拭子、血液标本送检,咽拭子采取PCR检验,血液标本采取ELISA法检验,比较两种方法对麻疹病毒的检测结果。结果160例疑似麻疹病例中,经两种方法检测后排除23例风疹病毒阳性病例,剩余137例病例中,发病后4d内,PCR检验对麻疹病毒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法检验(80.28%vs60.56%,P<0.05),而在发病4天后,PCR检验对麻疹病毒的阳性检出率与ELISA法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2%vs78.79%,P>0.05)。ELISA法检验结果为阴性而PCR检验为阳性的病例中,其检测时间多分布于发病后1~4d内。结论在麻疹病毒的病原学检测中,PCR检验可对早期麻疹患者进行诊断,还可对早期ELISA法诊断为阴性的患者进一步诊断,可有效减少漏诊,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 标签: 麻疹病毒 PCR检验 ELISA 检验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分析 PCR 检验在麻疹病毒检验中的作用效果情况。 方法 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所检测的麻疹患者 90 例,根据患者采样的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 45 例,其中参照组患者给予 MV-IgM 抗体检测,试验组患者给予聚合酶链反应检验,之后对 2 组患者麻疹病毒阳性检出率情况,和对患者发病后选取的样本进行检测,对患者的阳性检出率情况进行登记。 结果 对患者发病在 7 天后采集的样本进行检测,其中,试验组患者阳性反应为 41 例,所占的比例约为 91.1% ,参照组患者阳性反应为 32 例,所占的比例约为 71.1% ;试验组患者发病 7 天后采集的样本检测阳性率约为 91.1% ,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 71.1% , 2 组患者情况对比差异性比较明显, p < 0.05 。对比 2 组患者麻疹病毒阳性检出率,试验组患者阳性反应为 43 例,参照组患者阳性反应为 40 例,试验组患者麻疹病毒阳性检出率为 95.5% ,明显的高于参照组阳性检出率 88.9% ,两组情况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麻疹病毒检验采用 PCR 检验,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这对于初期患者来说, PCR 检验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临床价值和效果非常大。

  • 标签: PCR 检查 麻疹病毒 检验 应用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疹病毒 PCR检测方法,总结出最有效的检测措施,为我们治疗麻疹奠定基础。方法:对30例疑似麻疹病毒病例进行 PCR检测,并对确诊的麻疹病人及时给予有效治疗。结果:对这些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后,我们确定有21名患者经 PCR检测呈阳性,其余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麻疹疑似病例检测,比较分析核酸检测和IgM抗体检测在麻疹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RT-PCR法检测西安市2014—2018年504例疑似麻疹病例咽拭子样本的麻疹病毒RNA,ELISA法则检测同时采集的血清标本中麻疹病毒IgM抗体。结果504例的疑似病例中,实验室确诊总阳性数133例,其中RT-PCR检测麻疹病毒RNA阳性90例,阳性检出率为17.86%(90/504); 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124例,阳性率为24.60%(124/504);总阳性检出率为26.39%(133/504)。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8,P=0.009)。在出疹后3 d内,ELISA法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RT-PC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6,P=0.032)。结论麻疹实验室检测中应将病毒核酸检测和IgM抗体检测结合使用,以确保实验室检出率。

  • 标签: 麻疹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核酸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东兴区适龄儿童麻疹抗体水平,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儿童指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性检测麻疹病毒抗体。结果全区共采集41528名儿童的血液样品,经检测,麻疹病毒抗体阳性率达到97%以上。各乡镇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段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东兴区麻疹防控工作扎实,但仍需继续努力,建议对麻疹抗体阴性儿童进行疫苗接种。

  • 标签: 东兴区 麻疹 抗体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麻疹肺炎的胸部影像表现特点,提高对麻疹肺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探讨12例麻疹患者胸部CT及高分辨率CT(HRCT)资料,分析该病的影像特点。结果胸部CT表现胸膜下病变及间质性损害12例;累计双肺(≥3叶)9例;结节影9例;树芽征8例;磨玻璃影7例;晕征7例;肺气肿5例;胸膜增厚3例;片絮影或球形4例,其中2例伴有支气管充气征;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结论成人麻疹肺炎以肺间质损害并双肺胸膜下多发多形态病变为主要改变,常伴有肺气肿、多形性病灶,甚至出现胸膜增厚、淋巴结肿大征象。

  • 标签: 成人 麻疹 病毒性肺炎,计算机体层成像 HRCT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我县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及时发现免疫薄弱地区及人群,制定防止麻疹暴发、流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个乡镇9个村15个年龄组419人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麻疹病毒IgG抗体检测。结果我县健康人群麻疹病毒IgG抗体平均阳性率93.32%。结论健康人群中已形成了较好的麻疹抗体免疫屏障。接种麻疹疫苗是提高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的唯一有效方法,应加强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消除免疫空白区。

  • 标签: 健康人群 麻疹IgG抗体 监测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严格控制麻疹IgM抗体ELISA检测试剂的质量,消除试剂误差产生的检测错误。方法根据麻疹IgM抗体定量测定结果,选择标准曲线线性良好部分血清标本制备外对照血清,并计算出外对照血清对于海泰公司试剂的参考值范围。结果实验测得外对照血清的活性为48.3~60.6Units/ml,对于海泰公司试剂的OD参考值范围是0.631~0.675。用此外对照血清对海泰公司共4个批号的试剂盒做复核验证,发现海泰公司批号为20151108试剂盒检测结果失控,而正是此批号试剂对200份血清标本的检测阳性率和符合率明显低于其它试剂盒。还验证了此外对照血清的有效活性在4℃条件下可至少维持6个月。结论对于只有阴/阳性定性指示的ELISA检测试剂盒,制备特定OD值范围的外对照质控血清很有必要。

  • 标签: ELISA 麻疹病毒 IgM 抗体 血清外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福建省2018年输入性B3基因型麻疹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筛查和扩增麻疹病毒核酸阳性咽拭子及Vero/Slam细胞培养阳性产物。对麻疹病毒N基因羧基末端634个核苷酸片段进行扩增测序,比对分析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结果分离获得2株麻疹病毒株,18条病毒核酸序列。所有福建株在亲缘关系上与WHO B3基因型参考株同属一个分支,其中标本MV18-41和MV18-42与2018年分离于中国香港地区的毒株(HongKong.CHN/35.18)核酸同源性为100.0%;其他毒株序列与2018年分离于日本的毒株(Mvs/Osaka.JPN/38.18/B3)同源性最高(99.9%)。福建株与除B3基因型外,23种WHO不同麻疹基因型参考株之间比较,福建株与B1基因型参考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差异性最小,分别为95.1%~95.4%和95.3%;与H1基因型参考株同源差异性最大,其中与中国目前优势流行的参考株MVi/Hunan.CHN/0.93/7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差异分别为88.7%~89.0%和87.3%;在病毒N蛋白羧基末端150个氨基酸位点上,福建株与疫苗株(Shanghai-191)之间存在13个变异位点,但这些位点并未引起该蛋白区域的功能变化。结论福建省成功分离获得2株B3基因型麻疹毒株,B3基因型麻疹病毒是福建省发现的新基因型麻疹病毒,在补充和丰富福建省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本底资料的同时也进一步警示必需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才能更好地完成福建省麻疹病毒的控制和消除工作。

  • 标签: 麻疹病毒 B3基因型 病毒学监测
  • 简介:摘要我国当前麻疹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已证实流行的H1基因型是绝对优势本土基因型。近年来的麻疹流行株在H基因和N基因上可能已产生了变异,现行麻疹疫苗免疫保护效果的下降可能与病毒的变异因素有关,为此本文综述麻疹病毒(MV)病原学结构蛋白H和N基因变异研究状况,为制定免疫策略及进一步消除麻疹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麻疹病毒 基因变异 病原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2019年北京市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MV)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通过北京市麻疹实验室网络收集2015—2019年麻疹病毒阳性咽拭子标本,提取病毒核酸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N基因C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获得基因序列同WHO麻疹病毒基因型代表株、中国和其他国家D8基因型参考株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对D8和B3基因型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5—2019年全市麻疹病毒基因型鉴定株546株,其中H1a基因型531株,疫苗株5株,B3基因型1株,D8基因型9株,其中8株为2019年流行株。本土株H1a基因型MV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为91.5%~100.0%和73.6%~100.0%。2019年8例D8基因型麻疹病例均为成人,其中2例为一起暴发疫情,其余6例为散发病例。结论输入性D8基因型成为2019年北京市MV主要流行基因型;2015—2019年随着麻疹发病下降,本土基因型H1a已经不占优势,而其他不同基因型输入,形成混合流行的趋势,建议在消除麻疹工作中,不仅要努力阻断本土麻疹病毒传播,更要防控非本土基因型病毒输入和持续传播,避免其逐渐演化为优势毒株而建立本土传播的风险。

  • 标签: 麻疹 麻疹病毒 H1a基因型 D8基因型 B3基因型 分子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福建省2014—2019年不同基因型麻疹病毒流行情况,为制定后续麻疹防控策略,完成消除麻疹目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福建省2014—2019年麻疹发病监测数据及各地市上送的麻疹疑似病例咽拭子样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麻疹病毒N蛋白羧基端450个核苷酸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鉴定和分析。结果2014—2019年福建省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 102例,年发病率为0.47/10万;实验室共接收咽拭子标本884份,获得除疫苗株外麻疹病毒N蛋白羧基端450个核苷酸序列179条,其中110条为H1基因型麻疹毒株序列,43条为B3基因型麻疹毒株序列,26条为D8基因型麻疹毒株序列。福建省H1基因型麻疹病毒属于H1a基因亚型,存在两个分支,有19种不同的变异序列毒株,部分毒株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麻疹毒株高度同源(99.8%~100.0%);福建省B3基因型麻疹病毒存在6个变异序列毒株,与国内外流行的B3型麻疹毒株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8.4%~100.0%,其中部分毒株与2018年的香港HongKong.C HN/35.18/B3毒株同源性为100.0%,与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的B3基因型毒株高度同源(99.8%);而福建省D8基因型麻疹毒株存在5个变异序列毒株,部分毒株与2014年越南的HoChiMinh.VNM/11.14/MV95毒株、2019年日本的MVs/KobeC.JPN/28.19/19MR69毒株、2018年的泰国MVs/Samut_Sakhon.THA/8.18毒株高度同源。结论2014—2019年福建省共发现三种不同基因型别的麻疹病毒(H1、B3、D8型)流行传播,其中H1a基因型依然是福建省的本土流行基因型,B3和D8基因型麻疹病毒为福建省输入性基因型毒株,并引起有限的传播流行。结果提示福建省近年来麻疹本土病例虽有所减少,但境外输入病例的风险在增大,后续应加强境外输入病例的监测。

  • 标签: 麻疹病毒 B3基因型 D8基因型 病原学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4种麻疹IgG抗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性能,为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健康人群血清176份,使用4种试剂盒平行检测,采用配对卡方检验比较结果一致性,比较4种试剂盒的Kappa值、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比较各试剂盒CV值,对定量试剂盒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4种试剂盒检测结果与参考标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33、2.000、1.000和0,Kappa值C试剂盒最高(0.976),灵敏性A、C、D试剂盒最高(99.34%),特异性B、C试剂盒最高(100%),阳性预测值B、C试剂盒最高(100%),阴性预测值C试剂盒最高(96.00%),试剂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异系数D试剂盒最低(5.30%),相关性检验显示,C和D试剂盒结果有相关性r=0.639,P=0.001。结论4种试剂盒有较好的检测性能,可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标签: 麻疹 试剂盒 性能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在麻疹病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由本市各医院采集并送至本中心接受麻疹病毒检测的50例疑似麻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标本均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进行麻疹病毒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在不同出疹时间段所取标本的阳性率、检测水平。结果:在50例疑似麻疹患者中,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22例,IgM抗体阴性28例,阳性率为44.00%;RT-PCR法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26例,IgM抗体阴性24例,阳性率为52.00%,两种检测方式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疹第1天收集的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阳性率为60.00%,采用RT-PCR法检测阳性率为80.00%。随着患者采样时间不断改变,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率均逐渐降低,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麻疹疑似患者同一时间段采集血清和咽拭子标本,24例患有免疫史,不伴随有免疫史亦或者是不详的共26例。结论:RT-PCR法适用于出疹时间在2d之内疑似麻疹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而ELISA法则适合使用在出疹时间在2d或以上疑似麻疹患者的临床检测中。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麻疹病毒
  • 作者: 任虎 曹蕾 毛乃颖 张荣波 赵培蓓 李海 马若群 王慧玲 张燕 许文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淮南 23200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病毒和病毒病重点实验室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麻疹/风疹参比实验室,北京 102206 ,邯郸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056004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病毒和病毒病重点实验室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麻疹/风疹参比实验室,北京 102206;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淮南 232001;中国科学院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武汉 430071
  • 简介:摘要目的以原核系统表达的麻疹病毒核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检测麻疹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人群抗体水平的评估。方法对各项实验条件进行筛选和优化,确定间接ELISA法的操作流程,并检测了157份健康儿童和新生儿母亲血清中的抗麻疹病毒IgG抗体,与商品化麻疹病毒ELISA 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批内和批间的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试剂盒检测结果相比,血清标本的总符合率为95.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可达94.8%和98.3%。其中,两种方法检测的85份0~15岁健康儿童血清麻疹病毒IgG抗体阳性率,无论是<8月龄组或8月龄~15岁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13,P>0.05;χ2=0.000,P>0.05),且通过本研究所建立的ELISA方法检测的麻疹病毒抗体水平表现出与试剂盒检测结果在不同年龄组一致的增减趋势,两种方法定量结果的相关系数r为0.893(P<0.001),显示出该方法具备的定量潜力。结论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灵敏度高、特异度强,与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可用于麻疹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免疫后人群抗体水平的评估。

  • 标签: 麻疹病毒 核蛋白 血清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兴县中、小学生麻疹病毒IgG抗体(抗-MV•Ig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Ss)水平,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及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为学校预防麻疹爆发、乙肝防治提供措施和意见。方法采集手指末梢血,采用ELISA方法,对中、小学生进行抗-MV•IgG、抗-HBs进行检测。结果24444名在校学生抗--MV•IgG平均阳性率为95.09%,抗-HBs平均阳性率为56.42%。结论兴县中、小学生麻疹抗体水平处于较好状态,只需针对个体进行麻疹疫苗的补种,学校爆发麻疹几率较低乙肝表面抗体水平略偏低,应加强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同时学校要加大宣传教育、普及乙肝防治知识。

  • 标签: 学生 抗-MV&bull IgG 抗-HBs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