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大鼠模型的脑组织含水量变化。方法侧脑室接种隐球菌构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的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侧脑室注射隐球菌菌悬液,对照组大鼠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分别采用干湿重法于6h、12h、24h、48h、72h动态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大鼠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脑组织含水量于6h开始明显升高,12h到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隐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后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与对照组差异明显。

  • 标签: 新生隐球菌 大鼠模型 脑水肿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腰椎引流加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伴有恶性高颅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及探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详细分析和归纳整理了我科应用腰椎管法治疗的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经早期腰椎引流加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后临床症状迅速改善。经联合治疗后,痊愈3例,好转1例,4例患者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早期腰椎引流加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能有效的降低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高颅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 标签: 隐球菌性脑膜炎 腰椎置管 鞘内注射
  • 简介:麦长蚜是我国小麦的重要害虫之一.选育和种植抗虫品种是防治麦长蚜的理想方法.本文就我国小麦抗麦长蚜种质资源筛选、抗性机制和小麦品种对麦蚜种群动态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同时指出今后应加强小麦抗麦长蚜基因的研究.

  • 标签: 小麦 麦长管蚜 抗性 种质资源 种群动态
  • 简介: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治疗疱性疾病患者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类、危险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收集67例疱性类天疱疮和38例天疱疮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资料,计算医院真菌感染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疱性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出现医院真菌感染率达32.38%,口腔真菌感染率为27.61%,肺部真菌感染率为13.33%,主要病原菌分别为白念珠菌(69.77%),热带念珠菌(11.63%)和近平滑念珠菌(6.98%)。糖皮质激素剂量、免疫抑制剂、抗生素、住院日及糖尿病病史明显增加真菌感染危险,其中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和糖尿病病史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疱性疾病患者院内真菌感染发生率高,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和糖尿病病史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大疱性疾病 激素 真菌感染 防治
  • 简介:2002—2005年连续4年,选用蚜情指数法对小麦种质进行麦长蚜田间自然感蚜抗性鉴定,从2000份小麦种质中筛选出不同抗性材料34份,占总鉴定材料的1.7%,其中高抗种质5份、抗性种质9份、中抗种质20份。利用苗期室内接虫法,对部分抗感小麦种质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苗期的抗性表现与成株期基本一致。对杂交组合临远207(抗)×Witchita(感)的F1、F2的抗性遗传分析表明,临远207对麦长蚜的抗性由1对显性单基因控制。

  • 标签: 小麦 麦长管蚜 抗性鉴定 抗性遗传
  • 简介:采用SRAP技术分析了来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42个花蕙兰品种及4个国兰原生种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34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9对带型稳定、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98条谱带,其中387条为多态带,多态性比率97.2%,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多态性带13.3条。46份种质之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0-0.99,平均为0.76。基于29个SRAP标记的扩增结果,利用NTSYS2.10e软件计算Dice遗传相似系数,并建立UPGMA聚类图,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9处将供试材料分为4类,较好地揭示了花蕙兰品种及国兰原生种间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可为花蕙兰种质资源利用及杂交育种中亲本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大花蕙兰 SRAP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粉防己碱(Tet)对白念珠菌(Candidaalbicans)生物膜及芽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XTT还原比色法观察Tet对C.albicans成膜的影响;将0.01、0.1、1μmol/L的Tet分别与C.albicans悬液共同孵育,显微镜下计数芽形成率。分别设阳性对照组(两性霉素B与白念珠菌悬液共孵育)和阴性对照组(白念珠菌悬液中不加Tet),试验重复5次。结果Tet各剂量组对C.albicans生物膜及芽形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其中1μmol/L的Tet对C.albicans生物膜及芽形成的抑制率最高,C.albicans生物膜及芽形成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1μmol/L的Tet组生物膜及芽形成率低于0.01及0.1μmol/L组(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t对体外C.albicans生物膜及芽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粉防己碱 白念珠菌 芽管 生物膜
  • 简介:随着医学界对天疱疮和疱性类天疱疮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两种疾病的患者生存期延长,但是广泛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特别是口腔念珠菌感染为其中一种最常见的感染。本文对2003年6月-2006年6月期间,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住院的87例天疱疮和133例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进行口腔念珠菌检查、随访,旨在了解天疱疮和疱性类天疱疮患者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现状及其规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念珠菌病 口腔天疱疮 大疮性天疱疮
  • 简介:百合是百合科大百合属一种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本文采用基因测序法,利用叶绿体DNArpl16序列对10个百合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旨在为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rpl16序列矩阵长度为699bp,共检测到14个变异位点和12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Hd)为0.604;总的遗传多样性(HT)为0.660。该居群间遗传变异(71.53%)大于居群内遗传变异(28.47%),说明居群间变异是其居群的主要变异来源;居群间遗传分化很高(Gst-=0.677,Nst-=0.614,Fst=0.71531),基因流较低(Nm=0.0995)。失配分析结果表明种群在进化过程中曾经历过快速扩张,中性检验支持上述结果:Tajima'sD=-1.74368(P>0.05);FuandLi'sD=-2.69366(P<0.05);FuandLi'sF=-2.79896(P<0.05)。研究结果表明:百合居群遗传多样性较高,居群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主要与其生活史特征相关。基于得到的居群遗传信息,建议采取就地保护为主的保护策略。

  • 标签: 大百合 rpl16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 简介:在对长尖叶蔷薇和花香水月季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其转录组数据中共获得23条MLOunigenes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之间的氨基酸数量、碱基数、分子量差异较小,多数为疏水性蛋白,平均亲水系数为-0.157-0.190,富含亮氨酸和丝氨酸。亚细胞定位主要分布于质膜中,包含5-9个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组成。其中,等电点小于7的仅有1条,2条蛋白具有信号肽。这23条MLO蛋白具有15个长度在15-50个氨基酸间的保守基序。它们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结果揭示了MLO基因在长尖叶蔷薇与花香水月季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和保守性。将这23条unigenes与来自于月季和拟南芥的MLO基因进行聚类分析,确定了6条可能参与抗白粉病的候选基因,对这6条候选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仅有2条unigenes符合MLO型白粉病基因的典型结构特征。最后,通过qRT-PCR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这2条候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受到白粉病菌侵染后呈积极上调趋势。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这2条候选基因很可能参与了寄主—白粉病菌的互作过程。

  • 标签: 长尖叶蔷薇 大花香水月季 MLO基因 抗白粉病 生物信息学 QRT-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