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108例中风吞咽障碍患者开展本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行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行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比较2组的吞咽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VFSS评分、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53/54)高于对照组的87.04%(54/59)(P<0.05)。结论:给予中风吞咽障碍患者针灸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能够改善吞咽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推广应用价值非常大。

  • 标签: 中风 吞咽障碍 针灸 吞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说话瓣膜联合呼吸康复训练在气管切开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42例气管切开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以呼吸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说话瓣膜,比较两组各观察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吞咽功能更优,且心理状态也相对较优(P<0.05)。结论:说话瓣膜联合呼吸康复训练应用于气管切开吞咽障碍患者能够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为患者更快恢复正常自主饮食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说话瓣膜联合呼吸康复训练还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以保证患者持续形成处于积极、乐观心理状态下,有利于患者更快康复。

  • 标签: 说话瓣膜 呼吸康复训练 气管切开手术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专项吞咽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吞咽困难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海阳市人民医院120例中风吞咽困难患者,依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60例。常规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60.83±5.23)岁;联合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61.63±4.96)岁。常规组采用专项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联合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专项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表面肌电图(sEMG)指标[平均振幅值(AEMG)、持续时间]、神经营养指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91.67%(55/60)比73.33%(44/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4,P=0.008)。治疗联合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常规组[(1.89±0.65)分比(2.96±1.04)分],SWAL-QOL评分高于常规组[(171.39±17.86)分比(136.84±15.7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联合组舌骨下肌群、颏下肌群的AEMG均小于常规组、持续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联合组血清NGF、BDNF水平均高于常规组[(67.14±4.91)μg/L比(52.24±4.63)μg/L,(8.03±1.32)μg/L比(5.95±1.21)μ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专项吞咽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吞咽困难患者效果显著,可通过调节血清NGF、BDNF水平提高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

  • 标签: 通督调神针法 吞咽功能训练 中风后吞咽困难 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手术后早期吞咽功能评定和分层管理的恢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功能恢复护理,研究组接受术后早期吞咽功能评估和分级管理恢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吞咽功能疗效、并发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吞咽功能改善率(82.86%)明显优于对照组(74.29%),其中吸入性肺炎、误吸、呛咳、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88%,而对吞咽生活质量的评价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早期的吞咽功能评价和分层管理的恢复护理,可以使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患者的进食安全性,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品质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脑卒中 分级管理 恢复护理 吞咽功能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PACU病人最突出的特点是经历了一种麻醉过程,并继续受到麻醉程序和麻醉药物的影响,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短时间内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由此决定了PACU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工作性质和职责范围,要求护理人员继续观察麻醉病人苏醒,对症处理,防止并发症,并规范了设备器材、药品的专业要求。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病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分析在智力障碍/发育迟缓(intellectual disability/developmental delay, ID/DD)患者遗传学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确诊为ID/DD的530例患儿进行核型分析,对不能明确病因的120例核型正常或核型异常患儿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 SNP-array)技术进行CNVs检测。结果530例ID/DD患儿中检出染色体异常104例,染色体异常检出率19.62%;120例患儿中检出CNVs 44例,检出率36.67%,其中致病性CNVs 20例,检出率16.67%,可能致病性CNVs 6例,临床意义不明CNVs 10例,可能良性CNVs 7例,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 LOH)1例。结论SNP-array可提高不明原因ID/DD患者的病因诊断率,为其预后咨询、早期干预及再发风险提供依据。

  • 标签: 智力障碍 发育迟缓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 拷贝数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睡眠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睡眠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睡眠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临床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实施睡眠护理干预后患者睡眠质量指数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分裂症睡眠障碍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睡眠障碍 睡眠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通过对舌后坠病人插胃管方法的探讨、研究,总结出舌后坠患者的最佳护理措施,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依据。方法通过对16例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22~73岁,均为昏迷伴舌后坠病人,其中脑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临床表现,探讨不同表现所提供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应用探讨出的有效护理措施,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及好评。结论通过对多位患者的不同施护,总结出简单、有效、准确的临床护理措施,对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牙隐裂伴牙髓炎患者修复治疗急性疼痛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急性疼痛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于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接受修复治疗的92例牙隐裂伴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修复治疗后有无发生急性疼痛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并详细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牙隐裂伴牙髓炎患者修复治疗急性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92例患者中发生急性疼痛者12例,发生率为13.04%,纳入发生组,其余80例患者纳入未发生组。发生组死髓牙、根管超充、下颌牙、牙髓组织残留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前列腺素E2(PGE2)和白三烯B4(LTB4)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髓牙、根管超充、下颌牙、牙髓组织残留及PGE2、LTB4过表达均是牙隐裂伴牙髓炎患者修复治疗发生急性疼痛的影响因素(OR>1,P均<0.05)。结论死髓牙、根管超充、下颌牙、牙髓组织残留及PGE2、LTB4过表达均会导致牙隐裂伴牙髓炎患者修复治疗发生急性疼痛,临床应重视伴有上述风险因素患者的早期干预。

  • 标签: 牙髓炎 牙隐裂 修复治疗 急性疼痛 炎症反应 根管充填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优质护理在体检采血对穿刺点按压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首先抽取我院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期间体检者70例,为本文研究工作进行,选择2021年的70例体检者,前者为本文的观察组,后者则为本文的对照组,在体检采血结束之后均进行穿刺点按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针对两组体检采血者的实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和记录。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体检采血者实施不同护理方法,对于体检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形成了直接影响,其中观察组体检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低,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体检者来说,采血进行血常规检查是非常重要且基础性的一个项目,然而由于部分体检者自身的医学认知、理解相对有限,使其对穿刺点按压方式的理解不同,传统护理不利于取得良好效果,优质护理服务则可以显著降低一系列不良事件发生率,对于体检者自身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值得进行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体检采血 穿刺点按压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比较两种不同运动方案对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4个月以上的86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人,两组患者进行4个月的锻炼,实验组进行有氧组合运动,对照组进行传统康复训练,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患侧上肢肌力、肺功能、形体等改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屈肘时肌力、肺功能及身体质量指数(BMI)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各项指标,训练4个月后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训练效果优于传统康复操,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上肢肌力,提高肺活量,改善形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运动时需注意患者心率,保证运动时心率在靶心率范围内。

  • 标签: 乳腺癌 康复训练 有氧锻炼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 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运用静疗小组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选择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90例作为主要对象,分组的依据是随机数表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包括45例。其中,观察组在静疗小组指导下开展护理工作,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护理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并且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静疗小组运用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护理工作中能够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整体满意度,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静疗小组 肿瘤 化疗 PICC置管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采用双环醇药物完成治疗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18年3月~2022年7月范围,我院收治的80例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治疗研究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各组肝功能损害患者例数的平均划分;即参照组,例数为40例,采用硫普罗宁片完成疾病治疗;研究组,例数为40例,采用双环醇片完成疾病治疗;组间就不同时间段两组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AST(谷草转氨酶)水平、ALT(谷丙转氨酶)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治疗前,研究组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AST水平以及ALT水平相较于参照组,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治疗2周AST水平以及ALT水平、治疗4周AST水平以及ALT水平、治疗8周AST水平以及ALT水平、治疗12周AST水平以及ALT水平相较于参照组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结论:临床针对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相较于硫普罗宁片,双环醇片药物有效应用,可将患者的AST水平以及ALT水平显著改善,并且安全性显著,可促进肝功能损害(甲亢及抗甲状腺药物应用后导致)患者良好预后。

  • 标签: 双环醇 甲亢 抗甲状腺药物 肝功能损害 AST水平 ALT水平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血方对甲状腺癌术后碘131治疗相关性疲乏临床效果。对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甲状腺癌并行术后碘131治疗的患者,应用生血方治疗相关性疲乏的有效率为93.3%;主要不良反应为轻度胃肠道反应。结论生血方对甲状腺癌术后碘131治疗相关性疲乏的疗效确切,患者耐受良好。

  • 标签: 生血方 甲状腺癌术后碘131治疗后 相关性疲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脑血管支架置入术(VAS)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VAS术后ISR发生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截至2021年5月31日。2名研究者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卡尔斯-渥太华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篇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吸烟[OR=3.76,95%置信区间(CI):2.43~5.82,P<0.01]、糖尿病(OR=2.95,95%CI:2.15~4.06,P<0.01)、高血压病(OR=2.55,95%CI:1.50~4.34,P=0.006)、高脂血症(OR=7.12,95%CI:3.46~14.68,P<0.01)、冠心病(OR=3.06,95%CI:1.10~8.47,P=0.03)、同型半胱氨酸(OR=2.36,95%CI:1.30~4.27,P=0.05)、氯吡格雷药物相关基因(CYP2C19)突变(OR=3.04,95%CI:1.63~5.68,P=0.05)、病变血管直径(OR=3.43,95%CI:1.30~9.05,P=0.01)、残余狭窄(OR=6.08,95%CI:3.28~14.07,P<0.01)、支架类型(OR=2.26,95%CI:1.18~4.36,P=0.01)、支架长度(OR=3.52,95%CI:2.34~5.30,P<0.01)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VAS术后发生ISR有关。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术后吸烟、有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CYP2C19突变、病变血管直径较短、术后存在残余狭窄、使用金属裸支架、支架长度较长是VAS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危险因素调整术后患者的随访时间、制订个性化策略预防ISR的发生。

  • 标签: Meta分析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 支架内再狭窄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RPN)与开放性肾根治性切除术(ORN)在T2期肾癌治疗中的疗效差异,评价RP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有关RPN与ORN治疗T2期肾癌的文献。提取文献数据、交叉核对并分析。结果共纳入分析文献11篇、肾癌患者738例。结果显示:与ORN比较,RPN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2期肾癌的治疗中,RPN具有出血量少、肠道功能恢复早、术后并发症少及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肾肿瘤 肾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1例,均采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d测量病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背部疼痛消失54例,背部疼痛缓解7例。骨水泥注射量为3.0~5.7ml,平均(4.06±1.43)ml。术后3dVAS评分低于术前,病椎前柱高度高于术前,Cobb角低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占11.48%。结论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好、手术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单侧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