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三阴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60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针刺三阴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60例分析

王燕

攸县中医院针灸理疗科湖南攸县412300

【摘要】目的:对针刺三阴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刺三阴经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NDS评分更低,ADL、FCA评分更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上、下肢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93.33%,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3.33%、46.67%,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刺三阴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针刺;三阴经;中风;痉挛性偏瘫;疗效

弛缓性偏瘫移行是导致脑血管病后痉挛性偏瘫的主要原因,属于大脑休克恢复后的表现之一[1]。痉挛发生时不仅可引起一系列异常运动模式,同时也可导致患者关节僵硬畸形,严重影响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通过给予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了针刺三阴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9.8±4.7)岁;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70.4±5.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未见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刺三阴经的治疗:上肢取穴极泉、人中、尺泽、曲泽、大陵;下肢取穴阴市、阴廉、三阴交、血海、照海;采用平补平泻手法[3],1次/次,共留针30min,间隔5min行针1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抗痉挛体位的摆放、无支撑独坐训练、平衡训练等。

1.3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使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量表[4]评定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总分45分,0分表示无缺损,45分表示重度缺损,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价患者活动能力,总分100分,100分表示完全独立,0分表示完全依赖,得分越高,则患者活动能力越差;使用功能综合评定(FCA)量表[5]评价患者综合功能,包括自我照料、转移、行走、括约肌控制、轮椅使用、上下楼梯等,总分78分,最低分13分,得分越高,则患者综合功能越优秀。以《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为依据,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分,共分为治愈(无肌张力升高,生活能够或基本能够自理)、有效(肌张力有效减轻,在外力作用下可行动)、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或症状加重)3个等级,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卡方检验,P<0.05时,则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NDS、ADL、FCA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N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ADL、F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中医学认为,风邪从外入内、由阳入阴是导致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主要原因,风邪搏于阳经、皮表,则关节弛缓不收,患者四肢三阳经向三阴经转移,则耗伤津液、筋脉失养,致肢体拘挛,因此临床治疗痉挛性偏瘫,宜取阴经穴位[7]。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接受针刺三阴经治疗的观察组患者NDS、ADL、FCA评分显著优于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上、下肢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93.33%,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3.33%、46.67%,比较可知,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针刺三阴经治疗是在较短时间呢内有效提高患者治疗质量和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早日康复,与相关研究结果[8]一致。

综上所述,针刺三阴经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是减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姜桂美,贾超.针刺拮抗肌与主动肌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9):812-813.

[2]刘伶俐,刘忠象.电针结合康复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2):34-35.

[3]房显辉,周鹏,周蔚华等.温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4):50-51.

[4]熊家轩,陈奕雄,吴思平等.针刺拮抗肌群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09,15(19):151-152.

[5]马丽,王晓东,吕立江等.分别针刺阴、阳经穴治疗对中风痉挛期偏瘫上肢H反射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0):756-757.

[6]庄艺,孙建华.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2,04(4):3-5.

[7]王宁,李志峰,吴海红等.火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刺研究,2015,40(4):304-308.

[8]张瑞杰,孙西庆.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中医治疗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6(12):1089-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