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习作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19
/ 2

浅谈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习作教学

陈文婷

江门市蓬江区范罗冈华盛小学

摘要:在新一轮素质教育改革下,核心素养成为各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导向,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都应重点培养学生各项学科学习所必需的能力基础。而语文学科教学中,习作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板块之一,通过习作教学可以让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也将为后续学生深入学习形成语文优秀核心素养,打好基础。为此,在当下必须要重点探讨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根据教学现状分析存在问题,针对性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以提升整体教学成效。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习作;兴趣;以读促写

引言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学生群体各项学习能力在不断发展,而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学科,更是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关键科目。面对核心素养培养这一高标准,语文教师仍在积极探索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方式方法,并逐步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优化。其中,习作教学板块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也是广大小学生极为挠头的学习内容,如何准确评估学生习作存在的典型问题,并针对性改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小学习作教学现状分析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习作教学已经在逐步探索优化与改进,并且在全面的教学改革路途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行优化和调整,以充分提升习作教学的整体质量,真正满足核心素养教育目标。首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学生群体的习作兴趣明显不足,大多数学生对习作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写作形式上,并没有真正形成正确认知,而且畏难心理较强。其次,学生群体写作技巧还有待提升,正是由于学生缺乏写作训练兴趣,而教师在课上,所能为学生提供的习作训练机会也较为有限,即使有固定的课程时间进行习作训练,但更多需要小学生自行练习摸索,并将教师所传授的写作技巧逐步融于实践之中,方能巩固内化。这也就使得当下小学生语文写作练习极为缺乏,既没有自主练习的热情也没有自主练习的动力,久而久之必然影响了写作的整体水平。另外,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整体质量仍然有待提升,分析具体原因与学生群体写作认知有关,日常缺乏对生活的关注,也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使得创作出来的习作作品缺乏感染力,需要进行优化。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探析

(一)趣味选题,激发习作兴趣

分析小学习作教学现存问题,发现学生群体缺乏学习兴趣,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应在习作训练中注意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进而唤醒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成效。而想要唤醒学生群体在语文写作中的热情可以从选题入手,开展趣味选题活动,重点尊重学生的日常喜好并贴近学生生活,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可以利用既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创作。除了趣味选题以外,教师还可以在选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创作出生动和形象的情境氛围,使学生群体能够快速调动自身记忆力,加强对写作内容的感悟,形成写作灵感,主动开展作文写作练习,提升教学效率。

例如,在“奇妙的想象”习作练习课上,结合本次习作课程中安排的几篇阅读材料,如《一支铅笔的梦想》《我变成了一棵树》《尾巴它有一只猫》等,让学生们通过回顾这些课文内容,充分感受想象的美妙,再自主结合其中最感兴趣的一篇课文,进行创编。而为了更好的激发起小学生的习作兴趣,教师还特意在此次习作练习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些选材的思路,如矮人国的故事,小狗变巨人,我有魔法了,我长长鼻子了等等,让学生能够获得初步的灵感启发,再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作文创编。这样一来,借助趣味的习作选题方式,能够有效唤醒学生心中的童趣,激活语文习作创编的深刻热情,进而提高课上主动开展习作练习的积极性,最终课上习作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二)方法训练,提升习作思维

小学生之所以在语文习作中存在畏难心理,与其写作技巧的掌握水平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应在语文习作训练中注意方法的运用,并逐渐锻炼学生写作技巧,让学生形成习作思维,这样才能在拿到语文习作题目后,第一时间有一定的创作灵感,快速搜罗写作素材,从而源源不断输出。其中,写作思维的训练是十分关键的一步,之所以要强调写作思维,主要原因在于小学生还缺乏一定的逻辑思维,而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性,为此教师应重点,帮助学生养成习作思维,这样才能在创作过程中条理清晰展现出来自己的思路。

例如,在“那次玩得真高兴”习作练习课上,教师重点向学生展示了如何用气泡图、树状图等方式梳理写作思路、谋篇布局后再落笔写作。从题目为中心,分别标出开头、中间及结尾,每一个子项目都进一步梳理出细类,包括如何开头,采用开门见山方法或制造悬念方法等等。而在中间部分又如何细致描写那次玩得真高兴的故事,情节如略写原因,详写过程照应开头或其他细致创作方法。如此借助树状思维图,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清晰的写作思维,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三)创新教学,拉高习作审美

最后,教师在语文习作教学训练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充分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以逐步强化学生群体在写作中的审美能力。小学生本身语文习作中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加强写作过程中的美感意识,进而提升整体写作质量,解决当下小学生写作质量普遍不高的难题。为此,教师应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等新颖元素,将习作训练内容以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展示出来,唤醒学生审美意识加深情感体验,方能在创作过程中融入更多灵感。

例如,在“这儿真美”习作训练过程中,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群体的写作方向,随后重点筛选了几个典型的“地点”,运用互联网络搜集丰富的图片及视频资源,在课上为学生展示出来。而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教学资源辅助下,获得了更高的写作灵感。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群体重点分析本单元所学的富饶的西沙群岛及美丽的小兴安岭,从这两篇文章中景色描写的技巧中进行练习创作,进而提升习作审美,提高写作质量。如此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能够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质量,强化习作审美。

结语

综上所述,习作是语文教学极为关键的板块,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与时俱进,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新型习作教学方法,改变单一教学模式,真正提升学生群体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习作教学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程国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习作教学策略浅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23):15-17.

[2]郭敏.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1):77-78.

[3]李洁.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习作练习情趣化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1(0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