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流程带教法在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1-08
/ 2

规范流程带教法在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刘鸿瑶

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  护理系  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流程带教法在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间于本院儿科实习的60例护生进行研究,将这些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习生采用传统带教发,研究组实习生采用规范流程带教法, 带教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的操作成绩。结果:研究组操作评分为(87.45±5.67),对照组操作评分为(81.32±5.41),研究组操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应用规范流程带教法,可显著提高实习护士的临床操作水平。

关键词:规范流程带教法;儿科护理;临床;应用效果  

护理实习是护理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节。实习期间,护理实习生能够亲身参与并了解医院的护理工作,锻炼专业技能,提高临床操作能力和护理质量。

而在儿科实习中,由于儿科患者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他们对待疾病的认知能力较低,易受生理心理因素影响。因此,在儿科实习中,护理实习生需要耐心细致地进行护理工作,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因此,在儿科实习时,带教老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带教老师能够为护理实习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促进其学习和成长。且带教老师掌握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帮助护理实习生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技能[1]。为研究适合儿科护理实习的带教方法,本次研究将规范流程带教法应用其中,观察其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间于本院儿科实习的60例护生进行研究,将这些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两组实习生均为全日制本科护理专业,平均年龄22岁,两组实习生及带教老师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参与研究的实习护士均为自愿;②所有实习生均为校内学业正常完成实习。

排除标准:①不配合此次研究者。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这包括对实习生讲解理论知识和进行必要的示范操作等。

研究组采用规范流程带教法:(1)制定培养目标:带教老师应根据儿科护理的特点和实习生的学习需求,明确培养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涵盖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例如,培养实习生对儿童生理发展、儿科疾病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儿科护理技能,包括给予药物、静脉输液、儿童急救等方面的操作;培养他们与患儿和家属的沟通能力,提高服务质量。(2)培养急救能力和意识:带教老师应重视急救教育,在实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实习生的急救能力和紧迫意识。可以通过模拟急救场景的训练,教授急救理论知识并参与真实急救案例的处理,让实习生学会正确应对不同急救情况,提高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3)重视入科见习:带教老师应引导实习生在进入儿科病房后,仔细观察和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这包括病史、主诉、疾病情况、生活习惯等。通过观察、交流和实践,实习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适应患儿的特点和需求,为后续的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4)改革教学模式:带教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实习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可以采用交互式教学,鼓励实习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组织小组讨论,促进信息共享和互动;进行病例分析,让实习生通过实际案例来学习和思考;开展模拟情境演练,让实习生在虚拟环境中锻炼技能,提高实践能力。(5)评估和考核:带教老师应根据培养目标明确评估标准,在实习结束后,对实习生进行实践操作、理论知识等方面的考核评估。

1.4观察指标

在两组实习生均完成带教学习后,对所有实习生采用实践操作考核评分,最终成绩区各组学生的平均分进行对比。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s)和计数数据(%),采用t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实践操作考核评分

研究组组操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实践操作考核评分±s

组别

例数

考核评分(分)

对照组

30

81.32±5.41

研究组

30

87.45±5.67

t

4.2843

P

0.0001

3讨论

儿科护理实习中的带教老师能够促进实习生的学习、实践和成长,为他们未来的护理事业奠定坚实基础。规范流程带教法是为实习生在临床环境中提供系统化的指导和培训。规范流程带教法在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应用时,带教老师作为导师,要提供专业知识、经验和指导;实习生则需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参与。这种明确的角色分工可以使双方更好地配合,达到高效的带教效果。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按照预定的流程和步骤进行,确保实习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例如,在进行实际操作前,带教老师会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引导实习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

[2]。因此,在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规范流程带教法能够准确明确地传达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实习生更加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提高带教的效果。由于规范流程带教法在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评估标准,通过评估和反馈,就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实习生的不足之处,确保其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另外,规范流程带教法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训练,帮助实习生建立起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实践能力。实习生通过模拟操作和真实场景的锻炼,能够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环境,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此外,规范流程带教法鼓励实习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实习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提出问题、参与讨论,通过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3]。此次研究中,研究组操作评分为(87.45±5.67),对照组操作评分为(81.32±5.41),研究组操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规范流程带教法可显著提高实习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临床实践。

综上所述,规范流程带教法在实习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能够提高带教效果、保障带教质量、强化实践能力,并增强实习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通过明确的角色分工、规范的流程和步骤,使实习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成为优秀的儿科护士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永男,王艳萍.临床护理带教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进展[J].科教导刊,2023,(24):91-93.     

[2]叶莺莺,胡艳,孙芳等.视频教学融合情景模拟在儿科临床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3,31(04):500-505+510.     

[3]钱孔嘉,徐红贞,程晓英等.儿科医院新入职护士带教师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21,18(07):586-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