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欢乐在课堂中延续——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让欢乐在课堂中延续——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策略探究

陈晓雯

合肥市螺岗小学 230011

摘要:兴趣是目前学生接触小学科目知识最好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发展的环境下,教学要求由学生被动学习转换成学生主动学习,只有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才能切实帮助学生把握语文学科涉及的内容,有利于尽快开展趣味教学模式下的语文任务。借助刚刚提出的教学方法,既可以调整学生在传统时期语文教学模式中低效的学习状态,还可以构建一种符合学生情况的语文教学环境,且促使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策略探究提出观点。

关键词:兴趣;趣味教学模式;学科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

一、引言

培育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对现阶段教师语文教学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对目前掌握语文课程知识的影响,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既需要教师在小学阶段的努力教学,还需要学生、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对此,教师要及时采取符合学生情况的教学方式“趣味教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兴趣[1],且有利于教师在后续的语文教学中变得更加游刃有余起来。

二、趣味教学在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情况与学生实际情况不匹配

对于现阶段一直推行的趣味教学方法而言,主要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学基础、以语文课程内容作为教学过程的核心。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调整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听课状态。但在目前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太过依赖自身的教学经验来掌握学生在语文学习时的实际情况,导致趣味教学法的优势未能在语文教学中展现出来,甚至出现教师教学情况不能与学生实际情况匹配的现象。为化解上述提出的教学矛盾,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趣味教学在现阶段语文教学流程的注意事项,以便确保学生在小学时期的学习进度。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不单形成一种高效化的语文教学环境,而且还引导学生自主投入到教师语文教学的氛围内[2]

(二)趣味教学内容与目前教学环节脱节

趣味教学法是教师构建高效化课堂的手段之一。为切实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核心素养,教师往往需要将其他教学方法与趣味教学法相互结合起来,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目前语文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法时,教师一般忽视其他教学方法与趣味教学法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片面特征。所以在接下来的语文教学任务中,教师要注重其他教学方法与趣味教学法之间的关系,以此更快展现趣味教学法在现阶段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势。

三、如何进一步在语文课堂中应用趣味教学方法

(一)增加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优势

在传统时期教师语文教学过程中,一般将语文基础内容以讲述的方法传递给学生,学生则在自己的位置上被动的听讲、记笔记等。不难看出,教师、学生之间缺乏明显的互动、交流等教学环节。因此,教师需要在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以便确保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频次。借助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让班级形成一种激烈化的语文教学环境,且帮助学生找到语文科目内容的重难点部分。

例如:在《坐井观天》内容中,针对本课教学特点,教师需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进一步将学生划分小组。随后为学生布置一些朗读类型的任务,当每个小组学生朗读结束后,教师就可依据学生朗读表现提出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小组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互动。比如:1.作者在“坐井观天”中描述什么样的故事情节呢?2.“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呢?3.朗读完文章后,你们知道什么样的道理呢?等一系列问题。在学生长时间的讨论、交流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小组学生的状态,目的在于指导、引导学生尽快把握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当每个小组学生讨论环节完成后,教师随机挑选某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将某一个问题讨论的结果表述出来。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必须给予回答问题学生适当的点评,以至于小组学生熟知自身在本次问题讨论过程的不足之处。通过上述教学,不难发现,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反而能够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时的积极性。从而切实凸显趣味教学模式在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优势[3]

(二)科学、合理利用信息时代下的教学手段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信息化时代的优点已经被小学阶段语文教师所关注。为进一步适应素质教育提出的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在语文课堂中重视信息化时代下多媒体技术、微课技术等手段的运用,主要在互联网中找寻与语文学科相关的图像、音频等资料。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对教师语文教学内容充满兴趣,且实现理想的科目教学效果。

例如:在《秋天的雨》内容中,针对本课教学特点,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技术优势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秋天季节的图片,如:稻谷、枫叶等,或者以微课技术优点向学生播放秋天下雨的动画。基于上述教学背景,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刚刚展现的景象、图片,以此帮助学生勾勒关于“秋天的雨”文章情境。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可以让学生脑海中浮现作者描绘文章时的景象,还可以让学生尽快理解文章中涉及的思想情感,有利于真正突破传统时期低效化等教学模式的弊端,并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发展。

又如:在《精卫填海》内容中,针对本课教学特点,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一段“精卫填海”的电视剧情节。在学生有着一定的基础后,教师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有关电视剧情节的句子,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本篇文章情节的印象,且启发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思维。

(三)适当将趣味元素加入到语文课后作业中

在小学语文课程结束后,教师会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所学知识的基础。对此,教师可在课后作业中适当加入一些趣味元素,才能让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作业,并强化学生在这一环节的作业技巧。

例如:在《小英雄雨来》内容中,针对本课教学特点,在完成本节课知识的讲解后,教师需要按照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布置如下作业:1.运用课下时间进一步搜集有关民族英雄的真实事迹,以整理、整合的方式将这些民族英雄反映的精神品质总结出来;2.使用网络资源深入观看关于民族英雄的电影、电视剧,并完成“我对民族英雄的看法”为题的小练笔;3.以思维导图等方法收集民族英雄的语文创作资料;等一系列作业。在这样的课后作业中,能够化解传统时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时的矛盾,还能够让学生以自主、轻松的状态去解决教师在课后作业中布置的习题,有利于切实考察学生在本节课语文学习过程的水平,与此同时,教师要以科学、客观的角度来评价班级学生在此次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在小学阶段完成课后作业的效率,并使得学生处于教师语文课后作业布置的主体角色。

四、总结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对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知识有着明显的基础影响,是目前教师教学工作中重点关注的科目之一,同时针对学生特点而言,正处于打好基础的黄金时期,那么教师需要进一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情况,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知识重难点部分的注意力,且确立学生在小学时期掌握语文内容的方向。在这样的教学趋向中,一面维护学生小学阶段把握语文知识的进度,另一面创新教师语文教学时的环境。

参考文献:

[1]秦永美.刍议趣味性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2):56.

[2]徐养清.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14):246.

[3]王良燕. 让学习充满趣味——浅谈趣味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C].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0: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