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7
/ 2

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构建

王,菲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十中学,吉林 132200

摘要: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也为道德与法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高,需要更多的教学策略来引导他们成为有道德素养的公民。然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难以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因此,教师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与法治教育。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增添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生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在线互动课堂等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形式;内容构建

1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吸收的位置。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课堂上缺乏有效的互动,知识巩固往往通过做题来达成。同时,部分教师过于强调考试导向,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偏重理论,单一的教学方式会导致课堂内容枯燥,学生失去兴趣。为了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应该尝试通过互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参观实地、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本质。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1.2学生的有效思考缺位

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学生往往缺乏有效思考,只能给出简单的结论而无法进行理性分析。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也让我们思考:为什么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缺乏深度思考能力?首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化是一个重要因素。许多课程内容都是抽象的、理论的,难以让学生产生实际的共鸣。同时,课程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此外,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面对的信息量极大,缺乏有效的筛选和分析能力,也导致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上缺乏深度思考。其次,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学生趋向“短、平、快”的思维方式,追求即时性和效率性,缺乏深度思考的耐心和毅力。这种思维方式往往只能让学生给出简单的结论,而无法进行复杂的分析和推理。

2初中道德与法治信息化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构建

2.1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源自于学习兴趣。这是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应该是一种愉悦的体验,而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更加积极地去思考和探究,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例如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和技能,通过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以及通过创设一些有趣的学习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融合,以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例如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方式来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通过创建教学情景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构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探究。在法律教育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具有法律意识,从生活中的事件出发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具有法律意识,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这些案例应当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案例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积极,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同时,教师也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学的满意度和效率。因此,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2.3强化问题设计

教学中,问题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课堂互动,推动课堂内容的生成与升华。因此,教师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加以仔细斟酌,设计问题的数量、指向性、可讨论性和关联。首先,注重问题的指向性。明确问题所需解决的具体问题,问题越具体越方便学生理解和讨论。其次,注重问题的可讨论性。尤其在高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问题的设计需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可发散思维的空间。例如,在讨论“人类是否应该保护野生动物”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野生动物的价值、保护野生动物的方法等方面,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自由度。最后,注重问题间的关联。需要教师在授课主题的视角之下来进行问题链的设计,让每个小问题都有一个显性的服务对象,同时,所有的问题都共同指向一个更好的隐性对象,也就是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在讨论“人类是否应该保护野生动物”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包括“野生动物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关系”、“人类对野生动物的破坏和保护”等,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主题。

2.4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

在当前教育教学体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师们重视的焦点。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由于思维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探究,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成为了帮助教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教学工具。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育软件、网络资源和互动平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引导。这些资源丰富多样,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进行选用,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信息技术也可以帮助教师轻松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和练习题,收集学生的作业和答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精准的指导和辅导。然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以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此外,教师还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引导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结论

为了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们需要注重课堂氛围和教学环境的营造。他们需要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爱上思政课。例如,可以通过举办讲座、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魅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最终,教师们的努力旨在完成培养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任。他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让学生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中华民族复兴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奚燕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2021(06):163.

[2]刘海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4):10.

[3]徐鹤嘉.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信息化教学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1(31).

[4]苏清妹.小议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J].求知导刊,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