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及口岸枢纽建筑规划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轨道交通及口岸枢纽建筑规划设计研究

崔亚薇,原广玉,李鑫

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北省 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传统口岸建筑的功能更多地的是体现一个国家的国门形象。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口岸建筑在交通功能上的作用日益突出,呈现出枢纽化的趋势。口岸枢纽建筑是多功能空间相互连接、交错的立体流通式综合建筑,在城市经济空间节点中起协调、运转的作用。交通枢纽与口岸建筑融合而形成口岸枢纽建筑,解决了当代口岸大规模人流、物流的实际服务需求。建设口岸枢纽建筑往往投入巨大的资金成本,而这些投资的回报就需要通过口岸建筑中提供相应的商业服务来实现。因此,口岸建筑自诞生以来就存在着商业的基因。不仅仅是设置口岸建筑内部商业,合理规划口岸建筑附属商业及口岸建筑区域商业,实现整体口岸建筑商业利益的最大化,成为了口岸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设计研究内容。

关键词:轨道交通;口岸枢纽建筑;一体化

引言

口岸枢纽建筑商业的业态和口岸建筑旅客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口岸建筑内部商业主要以免税店、旅游门票类商铺、货币兑换、便利店等小型零售业态为主。口岸建筑附属商业设置相对灵活,以餐饮、银行、旅游纪念品铺面等中型零售业态为主。口岸建筑周边区域商业以口岸经济为核心,组织区域型商业活动,业态以酒店、办公、公寓、购物中心等城市功能为主。口岸商业空间包含了近口岸商业空间和远口岸商业空间,商业空间与口岸枢纽建筑的有机整合使得城市、枢纽与人的行为息息相关,三者相互依存,彼此依靠。本文从口岸建筑内部商业、口岸建筑附属商业、口岸区域商业这三个方面对口岸枢纽建筑商业空间进行研究。

1轨道交通与口岸建筑一体化设计趋势

1.1传统口岸建筑与口岸枢纽建筑交通空间特点区别

传统意义上的口岸枢纽建筑的核心功能部分是口岸设施,主要功能为通关功能,通过通关旅检的固定相连流程来实现这部分建筑的内部空间组合,主要功能包括出入境旅检大厅、口岸管理办公、车辆检查设施等。同时出入境旅检大厅也是承载通关功能的核心功能空间,主要由通关空间、检验检疫监管区、边检监管区、海关监管区等及其相关配套设施组成。与一般的交通枢纽建筑不同的是口岸枢纽建筑交通功能更为复杂,除了综合枢纽的换乘功能外还有因本身建筑功能要求的口岸通关接送及过关功能。主要包括客车通关服务、货车通关服务、旅游大巴服务、摆渡车接驳服务及边检、检验检疫、海关等单位的配套服务设施。对应的设施有两侧的查验楼、候检区域、查验通过区域及复检等候区域。传统口岸建筑周边设置长途车站、公交车站等交通站场,以平面布置为主要形式,需要占用大量的城市土地。

1.2轨道交通与口岸建筑一体化远期发展趋势

大型交通枢纽建筑近年来出现了集约化、复合化的趋势,尤其以城市轨道交通建筑表现最为突出。越来越多的交通设施集聚在一起形成多种内容、多重功能的大型交通枢纽节点,成为城市内外连接的重要节点。口岸枢纽建筑是一种特殊的交通枢纽建筑,相比之前政治色彩浓烈的“国门项目”以及缺乏整体规划的口岸建筑,口岸枢纽建筑既是城市的特殊入口,又聚集着轨道交通站点和商业等不同城市功能。目前的口岸枢纽建筑已经开始通过交通节点构建了一整套网络化的内部结构,形成口岸、轨道交通、商业开发多维空间的复合一体化建筑。

2口岸建筑附属商业空间设计

2.1口岸枢纽建筑旅检大厅商业空间设计要点

大型口岸数量庞大的人流带来了优越的商业机会,形成了较为特殊的商业业态。散乱性、通过性是此类商业空间的重要特点。口岸建筑是城市户门形象的最佳展示体,通常附属商业建筑空间也承担了一部分城市形象展示面的功能。口岸往来贸易极其频繁的特点,使建筑附属商业空间成为了口岸建筑商业空间中的重要节点。通过商业空间与口岸连通通道空间的融合、引导,使客流能够顺利到达商业活动地带。附属商业空间内也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小型节点,这些节点融汇于口岸建筑的交通疏散空间内,从而成为一种新的复合型口岸附属商业形态。

2.2口岸建筑附属商业空间设计方法

口岸建筑附属商业形成的过渡空间的序列感往往较长,且分布有一定量的空间节点。这些节点使得附属商业空间在其他各个轴线上的空间层次富有变化,集聚人气,使人流连忘返。随意性人流往往是口岸附属商业空间存在的主体,该人流群体逗留时间长,行动路线随意、方向不确定。因此,口岸附属商业空间所营造的氛围应该是舒适的、美观的,具有一定观赏性的,与一体化大型综合商业空间类似,却又略有不同。当顾客步行穿越口岸建筑商业空间的同时,应将建筑景观纳入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不仅提升了步道两侧空间的商业价值,而且还有利于口岸枢纽中的人员疏散。

3轨道交通与口岸建筑一体化分析的设计方法

3.1以粤港澳地区为例的口岸建筑交通空间

口岸枢纽建筑的通关功能以线性空间为主,在集约化利用土地的要求下,决定了口岸的通关功能空间以由单层布局转化为立体叠加的布置形式,口岸枢纽建筑主要旅检大厅布置原则。通过大量案例和数据分析,以前口岸枢纽建筑交通空间的形式主要以单纯站场式交通空间的形式为主,其主要特点是:建设成本低、浪费土地、完成交通事件成本高。新建口岸建筑均会以立体复合功能式空间形式为主。公交、长途汽车、出租车、轻轨及地铁等交通枢纽系统与通关空间结合后,通常为节省用地及换乘时间,轨道交通及口岸建筑需要将各功能空间进行立体结合,主体空间如等候、旅检及商业空间也将进行竖向分配,交通空间如轻轨、长途客运站和出租车蓄车场等候向地下发展。这种做法既节约了土地,又扩充了整个口岸的城市空间,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相比平面场站口岸布局简化了通关旅客的流线和节约了整个通关时间。

3.2轨道交通与口岸建筑立体高架式一体化设计

在建筑用地较为富裕的前提下,轨道交通与口岸建筑一体设计可以采用立体高架式设计方法。莲塘口岸的立体交通体系中最独特的一点就是利用架空连桥连接各功能,其中地面层被用于货车检验,这种做法满足货物检查的特殊性,方便检查作业管理。为了节约用地,在地面层的布局中把大量的查验车场集中布置;查验通道以及其他查验设备进行分散布置以满足查验作业要求。主要人行空间均通过合理的交通流线予以区分开来,外部车辆进入区域内地下停车场,过境散客及接客人员通过地下停车场坐电梯到天桥步行到出境旅客查验大厅。工作人员通过联检大楼地下停车场坐工作电梯到办公区,形成内畅外达的交通体系。罗沙路立交的完善将接驳区交通从口岸内部剥离,保证了过境交通和口岸交通的有序和顺畅,降低它们之间的干扰。

结束语

轨道交通近年来在我国进行了大量的建设,应对口岸建筑大客流的最重要的解决方案就是将轨道交通站点引入口岸建筑,以口岸枢纽建筑的设计理念来实现一体化设计建设才能更好实现口岸建筑的便捷快速的通关功能。笔者提出的各种轨道交通及空间的设计方法也需要通过跟踪研究验证设计方法合理性,以后的口岸建设通过轨道交通口岸建筑一体化实现复合化口岸空间、交通空间、商业空间一体化建设,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及建设资金开发。

参考文献

[1]王子宁.湾区门户,花园中心——珠海拱北口岸枢纽方案研究[J].世界建筑,2022(S1):56-59.

[2]黄俊,郭淯晟,李奇志等.横琴口岸及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预留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建造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No.462(16):122-126.

[3]许早欢.城市更新条件下的口岸综合体设计探究[D].深圳大学,2019.

[4]张晓春,田锋,纪铮翔.深港共建都市圈交通体系探索[J].城市交通,2011,9(03):6-13.

[5]王建聪.城市客运枢纽换乘组织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