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在当代美学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3
/ 2

工艺美术在当代美学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

傅国松

身份证号码:330721196707083510

  摘要:工艺美术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它主要用艺术表现形式来表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同时又离不开人类的生活生产。我国的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世界各国人民对我国的工艺美术一直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特征,不乏高度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并与中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本文首先指出了当前工艺美术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帮助实现工艺美术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艺美术;美育实践;美育方式;美育价值

  前言

  虽然工艺美术教育是建立在非常重要的遗产基础上的,但在很多方面,它体现了一种新的特点,开启了我国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工艺美术教育的当代价值和发展方向的研究,遵循了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逻辑,成为指导人们理解和欣赏当代艺术发展的现实理论基础,也是人们正视和看待不同类型艺术发展的共同课题。传统时代的艺术在与现代艺术的冲突和融合中,最终呈现出与社会发展一样的新发展形态。

1.工艺美术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工艺美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此后,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青铜器、陶瓷器、丝绸、刺绣、漆器、玉器、金银制品和各种雕塑工艺品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可以说,我国工艺美术发展到今天的漫长历史,显然也是一部典型的我国民族文化和国民经济发展史。工艺美术的双重性,即审美性和实用性,决定了它既有商品价值,又有艺术价值,而且两者相互影响。

  纵观漫长历史的发展,工艺美术作为我国手工业经济的固有形态,是传统经济的重要支撑,同时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审美中,为我国传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伴随着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工艺美术的发展一方面在文化上过度地依赖消费和传统,缺乏与时俱进的时代观念和对多元文化充分的融合吸收。

    2.工艺美术有助于美育实践的落实

  长期以来,审美教育被局限在艺术教育领域,体现在对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关注上,掌握至少一种艺术几乎成为当代青年成长的必备条件。但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调艺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而不是艺术心灵和审美人格的培养,这带来的弊端是很多受教育者学习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证书或证明,而没有体会到艺术带来的美和心灵的陶冶。

诚然,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普遍认同性和价值结构,对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有很大贡献,但它们不是实现美育的唯一途径。美育不是艺术教育,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不仅缩小了美育的范围,而且限制了美育的视野,以艺术知识和技能训练为主的艺术教育,对受教育者来说,不仅没有收获,反而增加了学习负担。工艺美术的审美点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在人类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科技与艺术的和谐统一,创造出既满足实用又满足审美的产品已不再是一件难事,工艺美术的实用价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呈现,而对美的追求和理想则是无止境的,其审美价值应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强化,让美学实践参与到实际设计中,不仅能提升艺术设计的构图美,还能在实践中强化审美思维和审美观念,传达美的精神。人们的审美能力是在审美过程中不断提高的,这个提高的过程就是美育不断积累的过程。为了满足日新月异的生活需要,人们不断改进产品、工具和住所,在这个过程中,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潜移默化地形成,从而达到美育的效果。

  3.工艺美术有助于涵养审美品格和审美素养

  艺术需要通过感性的形象来表达思想,而美育的实施则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培育思想和心灵。当代美学教育不仅要深化美的概念,还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审美实践进一步巩固理论和思想。审美实践不是人们头脑中的主观想象,而是要求人们通过对现实生活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改造,实现日常生活中的美,这也是促进生产、科技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美育的实践和实施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实践,另一条是精神,实践的最终指向也是精神的提升和超越。工艺美术不是纯粹的精神艺术,它是物质生产的一部分,具有很强的普遍适用性,人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它,如吃饭穿衣、端盘喝水、走路、坐卧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把它的实用性放在第一位,而没有意识到或忽视它的审美功能,从而认为工艺品的实用性 工艺品的实用性削弱了它的艺术价值。然而,在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早已不是简单地满足实用需求,而是更加注重周围环境和生活物品所带来的审美享受和愉悦。

在当代,各种材质、风格、图案的餐具琳琅满目,品类和种类难以计数。忽视工艺美术的审美价值,割裂审美与实用的关系,是对物质生活和环境的否定,工艺美术的美感和素养的构思是通过参与性和沉浸性完成的。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它不仅需要娴熟的生产技术,还需要极强的审美能力来设计和选择图案、颜色和样式。对于使用者来说,在日常使用这些产品时,需要通过对美的欣赏能力进行组合和搭配,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比如买衣服,需要考虑面料、材质、颜色、款式等,这些都需要印染设计、服装设计等过程;买车,需要考虑车的外观、颜色、性能、内饰等;甚至家里简单的摆设和布置都离不开工艺品。从这个角度看,工艺美术品的审美价值在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感、赋予人们生活中的美感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工艺美术的审美功能是潜移默化的,它既具有欣赏艺术的特点,又具有实用美的特点。把它作为审美教育的手段,比任何形式的美育都更有优势,更具有实际意义。实用性是工艺美术的首要功能,美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人们的审美知识、审美情感、审美情趣,使人们具备美的理想、美的品格、美的素质。

    4.工艺美术有助于民族美育方式的建立

我国有几千年的工艺美术传统,创造了独特而灿烂的工艺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艺美术是一种有形的文化艺术创作,但 "工艺美术 "的概念是一个现代术语,是伴随着 "美育救国 "的政策而产生的。民国时期的工艺美术教育以 "救国救民 "为主要目标,明确体现了通过工艺美术实现民族复兴的目的。新中国成立之初,工艺美术作为改善民生、改变落后社会状况的途径被重视和强调,出于国家发展和民生的需要,成立了许多工艺美术学校,主要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在方向明确、功利性强的前提下,工艺美术作为美育的价值和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忽视。如今,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蓬勃发展,设计教育的使命从 "救国"、"兴国 "转变为 "强国",在紧跟世界经济发展步伐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传统工艺文化的挖掘和改造,倡导民族文化复兴,增强民族自信心。

  结语

  总之,自历史发展的视角研究传统工艺美术,可以发现在艺术发展中不断引人新技术与新理念,实现积极创新与改革,同时借助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基础,展现中华民族特色,则必然会实现跨越性发展。我国文化中的吉祥文化代表着世界东方文化,本身有着丰富的题材与形式,有着较长的发展史,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比拟的,我国工艺美术必然会在世界艺术中焕发旺盛的生命力,在世界艺术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徐孟瑾.工艺美术设计中艺术创新思维的有效应用[J].艺术品鉴,2020,(30):74-75.

[3]吴天中.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思维分析[J].艺术品鉴,2020,(30):90-91

[3]尚刚.大而能化,含蓄典稚--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文化特质[J].装饰,2021(5):48-51.

[4]段笔耕.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包装工程,2020(8):2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