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促基层党建质效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以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促基层党建质效提升

王思懿

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摘要:面对新时代党建工作新要求,将项目化管理理念运用到党建工作中,通过对项目的申报立项、组织实施、验收评估进行全过程管控,实现党建工作由“虚”变“实”的转变、从点到面的提升、从成功做法到长效机制的拓展,最终形成党建融入中心工作质量持续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持续增强的良好局面。本文主要阐述了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基本内涵、实施方法和落实成效。

关键词:项目化管理  党建融入中心工作

一、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内涵与意义

(一)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内涵

项目化管理是指在一个确定的时间范围内,为完成一个既定目标,通过特殊形式构建临时性组织运行机制,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充分利用既定有限资源的一种系统管理办法。

项目化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化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分解,把一个复杂的事物分解为最基本的单元,进行逐一完成。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细化目标、量化考核,把党建工作定性评价转变为定量考核,有利于增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抓党建工作落实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党建责任制,形成重视基层、真抓实干的良好风气。

(二)实施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的意义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党的十九大要求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长期实践表明,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是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能力的有力抓手,对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管理水平,解决基层党建“两张皮”现象,调动和激发各级党组织干事创业的主动性能够发挥良好作用。

二、党建工作项目化的实施方法

1、基本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大局。基层党支部要立足工作实际,找准党建融入中心工作的着力点,围绕重点难点任务,主动作为,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企事业单位科学发展、做大做强的不竭动力。

(2)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担当作为。要以解决党建工作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成效为落脚点,充分激发党务工作者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水平发展。

(3)坚持全面覆盖,服务职工群众。将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作为联系服务职工群众的重要抓手,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将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提升党建成效的出发点。充分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努力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不断提升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号召力。

2、项目类型

按照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将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分为以下四大类。

(1)强基固本型项目。主要是针对党建基础性工作不扎实,制度落实不到位,业务标准不统一,目标任务难考量等问题,需要从细处入手,实处用力,久久为功,常抓不懈的党建工作项目。通过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定时限、定标准,进行目标管理、责任推进、过程督导、绩效考核,实现党建基础性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2)攻坚克难型项目。主要是针对基层党建工作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从点上进行攻坚克难的党建工作项目。提高逐项攻坚、逐项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破除“路障”,消除“瓶颈”,补足“短板”,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3)为民服务型项目。主要是针对党支部和党员服务意识不强,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与群众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旨在通过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职工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4)创新驱动型项目。主要是针对党建工作创新不够,党支部组织生活缺少创新意识和手段,存在流于形式的倾向,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枯燥,方式方法单一,缺乏生机和活力等问题。旨在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形成示范引领党建工作项目。

3、项目实施

(1)落实责任,闭环管理。统一建立党建工作项目化项目库和年度管理台账,党支部落实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责任,明确具体职责和工作要求。建立清晰的项目进度-反馈-改进-提高-跟踪的良性循环保障机制,形成闭环管理,促使党建从务虚向务实转变。

(2)指导协调,统筹推进。上级党组织召开党建工作推动会,跟进项目进展情况,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修正解决,统筹做好项目过程控制。

(3)勤于沟通,积极宣传。注重党员和群众之间互动渠道,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加强宣传,提升项目影响力。

(4)总结经验,强化运用。在项目任务完成、目标实现后,及时总结经验,形成项目实施总结报告,对项目完成情况和实际效果进行自评。加强项目成果在党建工作中的迁移运用,对于优秀的经验做法,积极推广,在更大范围中去检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变个性做法为共性方法、暂时举措为长效机制、个别经验为一般模式,并上升为制度层面或典型经验,打造特色和亮点的党建品牌。

4、项目验收和激励

(1)项目验收。由上级党组织评审小组,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审,综合考察项目方案完整性和成果实效性、群众满意度、影响力等因素,对项目成果进行验收。

(2)项目激励。根据项目方案及验收结果,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选树典型与优秀案例,进行推广宣传。

一、实施效果

(一)观念作风得到转变党建工作从“虚功虚做”到“务求实效”,从被动等待指示到主动研究创新,从拍脑袋决策到严格设计计划,逐步沿着重落实、重推进、重绩效、重实用的主线推动,各党支部实现了观念、作风的良好转变。

(二)党建工作创新思路持续拓宽有效解决了以往党建工作开展系统性差、推进随意性大、成果实证性弱等问题。党建工作的理念设计更加清晰、责任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具体、措施更加可行。项目化管理的立项、实施、控制、评估和验收任务分解模式和时间倒逼等方式,为支部工作提供了一个更高效、更严谨、更系统的工作模式。

(三)党建融入中心工作质量明显提升“党建+”实践探索将支部工作融入到中心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在各项重点任务中,积极搭建党建平台,成立党员先锋队、党员尖刀组等党员攻关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积极开展联学联做,推动理论与业务双学习、双沟通、双促进,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的同频共振和互促互进。

(四)党组织凝聚力切实增强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为参与项目的每一个人都设定了一个统一的、共同的目标,变“个体作业”为“集体项目”,使参与者之间形成相互合作的关系。通过项目实施过程的沟通交流,使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职工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增强了横纵双向的凝聚力和协同性,提高了任务执行效率,达到了双赢局面。

(五)党员积极性不断提高根据项目组成员的个人所长和岗位特点,进行合理责任分工,充分发挥不同党员的优势,将每个人的长项和短板进行综合平衡,促进协同作战,最终使项目能够合理地、最大限度地达到目标,使每个成员都能够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获得工作的成就感,从而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学习,不断自我超越。

参考文献:

[1]吴华佳、刘胜乐.以项目化管理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以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扬州大学学报[N],2019(08):87-91

[2]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组织部课题组.党建项目化与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实现.上海党史与党建[J].2017(07):55-5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