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单元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要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5
/ 2

小学习作单元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要素

杨倩

重庆市南川区河图镇中心小学校  重庆 408400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习作单元的出现使习作教学自成体系,变得更加系统而有针对性,可以说,习作单元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体系中的一大亮点。同时,一个新的单元模式出现,又给小学语文教师带来了新的困惑与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逐渐发现传统的习作教学方式已无法适用于当前的习作单元教学,习作单元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利用习作单元,真正提升小学生习作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为之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语文要素

1语文要素在习作教学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小学生进入高年级之后,对小学生的要求逐步提升。在这一时期,如果教师仍沿袭低年级的写作模式,让小学生们跟随老师学做课后习作,记教科书上的写作范例,在训练小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的弊端就显示出来了。在六年级时期,如果老师让小学生在单元内容整合下开展习作训练,以更强表达能力要求,如经过"起因、经过、高潮、结局"的习作模式的培养,就可以使小学生逐步厘清记叙的时间与情感序列,从而逐步建立严谨的逻辑性,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1.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的读书意识是慢慢发展出来的。在低年级,小学生读的书籍通常是安徒生童话故事、格林童话、卡通绘本之类,这种书籍语文相对简单,学生的语文阅读是很少的。我们的单元整合教材能引导小学生们认真地研读语文教材,能提高小学生的读写水平。例如,学生的习作,开始是模仿别人好的文章,但要模仿别人的习作,则又必须学习书本上的一些作品,从而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又掌握了书中的写作方法,从而应用到了自己的习作当中。在认真研读语文教材的知识的时候,学生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自身的读写水平,为今后轻松地读更多图书打下了基础。

2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教学现状

2.1教学目标有错误

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目标定位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一般来说,语文教师习作教学只注重某一点,教学内容相对孤立僵化,很容易造成教学目标的割裂,缺失教学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很难促进小学生语文知识认知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例如低年级语文教学当中的识字教学等,识字被当作语文教学当中一个关键的教学目标,而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也仅仅限于课本当中的知识,把课本中的字一遍又一遍地练,每一个生字往往要写上10次20次,这样学生就会孤立地去认,去写,学生就会产生更多的疲惫感而难得有成就感。

2.2单元教学整体性不强

小学单元习作教学关注文本,关注课堂,关注单元,大力倡导和课外资源整合。研究发现: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一些教师对于单元习作教学不够重视,仍然把眼光投射到教材上,对于课外资源整合就更没有时间去考虑,对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在习作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教师虽然具有整合课外资源的自觉性,但是却不去分析研究教材内容的深浅,很难发现教材内容和课外资源的共性。这样很容易出现知识衔接不够流畅,整个单元习作教学缺乏整体性与衔接性等问题,使得单元教学变得碎片化,复杂化,使得阅读和写作的衔接变得日益悬殊。

3小学习作单元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

3.1梳理编排体系

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大框架意识,做到统揽教材,能准确把握各学段习作教学的“度”。纵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习作单元是编者按照学生习作能力培养序列进行设计的,观察、想象、续写、修改等需提升的能力都在单元教材中。比如,三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教学注重的是学生们的留心观察,然而到了三年级下册就需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四年级上册的教学指导方向在于让学生们学会写清楚一件事,四年级下册就进入了按照游览顺序去写景物。等到了五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教学主攻方向变成了让学生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五年级下册则是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将人物特征写的具象,最后就是六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教学需围绕中心意思写作,六年级下册需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
3.2了解内部结构特点

小学统编版习作单元的教学需围绕习作能力主线开展,其中包含了五个组成部分,分别是课文的精读、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以及习作例文和习作。课文的精读着重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掌握写作方法,交流平台需要和课文的精读结合起来一起分析,也就是梳理总结文章内容,然后从精读课文中学到更多写作技巧。所谓的初试身手指的是让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学到的写作方式去表达内心想法,而习作例文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多习作范例,以便学生得以借鉴和模仿,最后的习作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而顺利完成单元习作练习。

3.3做好课文的精读

在实践教学环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精读角度推动习作单元的教学工作,期间需要正确认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具体关系,然后在课堂上对学生强调知识的积累和迁移,同时还要强调从阅读再到书写的学习原则。例如:在教学指导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写清楚一件事”时,教师可以借助精读课文《麻雀》以及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这两篇文章,促使学生学习并且了解文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掌握写清楚一件事的全过程,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应该如何将重点部分写清楚。又或者在课文《爬天都峰》的精读和习作例文《小木船》的整合教学中,按照初试身手的教学原理,让学生们学习按照一定顺序写清一件事,借此机会还需要利用初试身手提供情境完成学生们的习作练笔。由此可见,在这样的整合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深层的认知“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这一语文要素。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精读课文时,教师千万不能忽略对学生的识字写字以及解词析句和情感表达的要求,也就是说直接进行表达方法的学习,这样会将小学语文习作单元孤立化,不利于统编教材各单元之间的知识整合,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3.4借助例文开展实践教学

首先教师需要了解习作单元教学任务开展的意义和作用,这样才能明白自己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也就是说,让他们明白应该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例如:首先教师需要结合交流平台带领学生们回顾两篇或者两篇以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式,就拿如何写清楚一件事来说,习作的要点在于按照一定顺序去书写,这里可以参考《爬天都峰》这篇文章,又或者是将事情发展中的内容写清楚,可参考《麻雀》该篇文章。紧接着,教学方向需要围绕初试身手给学生们安排一些任务,其实就是给学生们一些话题,让他们自行选择进行“写清楚一件事”的练笔。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学生们需要相互交流,并在学习内容时不能只读一遍,应该是认真回到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梳理后续习作方向并确定习作内容。最后,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们的“初试”成果,对于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学生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单元习作打好坚固的学习基础。

4结语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求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等为制定合习作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保证小学语文习作单元的教学更具趣味性以及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卢素芹.基于语文要素的小说单元教学浅探[J].小学教学参考,2020(19)

[2]赵洪艳 .做一场有规划地旅行——小学习作单元教学中语文要素序列性构架的必要性[J].新作文,20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