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在小学音乐课程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28
/ 2

音乐鉴赏在小学音乐课程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张晓瓯

浙江省乐清市城南第一小学

摘要:2022年在河南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要求艺术课程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对艺术作品的理解程度等。基于以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实际中小学生学习乐器、舞蹈等音乐形式的数量,音乐鉴赏可以更好的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乃至对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树立。我们将音乐鉴赏更加系统的在音乐课程评价机制当中得以体现和完善,是对音乐课程标准的进一步深化改革。

关键词:音乐鉴赏   小学音乐   课程评价

音乐在美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乐记》中记载:“夫乐者乐也。”[1]而会鉴赏音乐,能在接触音乐作品中感悟音乐的乐与悲,积累音乐语言,并培养学生独立赏析音乐的能力是每位音乐教师需要在音乐课中重视的。经笔者调查发现,三线及以下城市实际中小学生曾有过学习乐器、舞蹈等音乐形式经历的学生数量在班级中只占有30%,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并不只是在音乐的表象,他们能够用自己奔放的“舞姿”表现快乐,能够用生动的语言和诗歌表现自己的感动,也能够用多彩的画笔表现自己的强大内心。

然而在音乐课程评价中歌唱与演奏、舞蹈却占有很大的分量,这对于那些没有学习音乐经历的孩子是有着一定难度的,将评价标准建立在专业的角度上使原本喜爱音乐的孩子对音乐学习望尘莫及,甚至在五六年级很多学习音乐专业技能的孩子也会选择放弃。这就亟待我们完善小学音乐课程评价机制,提高音乐鉴赏的作用,逐渐使音乐美育能够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在实践当中笔者发现小学阶段音乐鉴赏主要体现在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力、文化理解能力,以及能够用语言和多种元素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以下笔者将从这四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感知美是小学音乐课程评价的灵魂

音乐作品中的“美,如何美。”是学生一瞬间的感动,这种感动由心而发,“美”在学生的在创作和提炼后用自己最擅长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的感情得以抒发也是内心深处的一种宣泄,而这种宣泄正是当前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较好途径。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用音乐语言表现对音乐中旋律的“美”和脑海中所展现的画面“美”,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供更大的空间,提升了学生的感知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将鉴赏音乐美的能力作为完善小学音乐课程评价机制的重要内容,是美育的“灵魂”,更是测量学生心灵中对“美”的追求所在,以及教师对小学生学习音乐文化程度的一个重要参考,对于教师课前的学情分析和实际课堂中的教学互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音乐课程评价的表象

语言表达能力在人才培养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个对音乐有着较高感悟能力的孩子,能够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想并说出大家心中的共鸣,是音乐教育的表象,更是建立个人自信的重要途径。小学低、中阶段的音乐作品都是有着具体音乐形象的,无论是表现大自然中的鸟鸣还是一个吹口哨的男孩,孩子能够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出作者所要表现的快乐或自由,并诱发出其他学生的心声,这足以表现出孩子在音乐鉴赏当中的音乐分析能力和音乐形象描述能力。在小学高段的音乐作品中大多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表现人类真善美的音乐形象内容。学生能够用浅显的人生哲理或一首感同身受的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音乐美育的目的。我们激励学生用语言来表现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生哲理,并在音乐课程评价机制中得以体现对孩子的音乐学习和思维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文化理解是音乐课程评价的内涵

音乐课程标准在对3-5年级的音乐学业质量描述中提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应能够联系所学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描述和分析,并能够诠释出部分的人生意义和文化内涵。小学音乐鉴赏中整个阶段的作品都是丰富多彩的,如人音版一年级的《野蜂飞舞》和五年级的京剧《智取威虎山》,贯穿了中国和外国的经典曲目,题材涉及了历史事件、天文地理、文学名著和国外的风土人情等。小学生由于年龄过小不可能全凭直接经验去理解作品文化背景,能够在亲身经验和间接经验中去感悟到作品的音乐文化内涵足以作为课堂评价和期末考核的重要依据。如:在五年级《渔舟唱晚》一课中古筝所演奏的波光粼粼的河面和河边的夕阳美景,笔者布置了课堂作业就是用学过的音乐术语和优美词汇描述自己听到的场景,其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描写出流水声和劳动人民着急回家的心情,个别学生知道曲中运用琶音表现的流水声和劳动人民收获后的喜悦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将诸如此类的课堂评价、作业评价以及期末考核的结果作为期末评价的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状况评定依据,是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素养发展评价。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的音乐文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多维元素的艺术展示是小学音乐课程评价的色彩

艺术的形式是多样的,孩子的性格更是多彩的。有个性才是艺术的本色,我们将小学音乐的考核评定标准多数制定在唱歌和舞蹈等音乐专业水平的层面,孩子的个性难以施展。笔者在课堂中调查发现能够表达出音乐内涵的孩子不一定能唱准音,甚至有的孩子能够用奔放的“舞姿”表现出自己对音乐作品中喜悦情绪的理解,也有的孩子能够在鹅卵石上画出音乐中壮丽的大好河山。我们不能用自己武断的专业角度去考核孩子的内心世界,多彩的艺术是孩子们纯洁的向往。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创作出美术作品、科学模型、戏剧小品和微电影等,更能够体现出孩子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未来社会需要这样多维元素的人才,在我们的音乐课程评价机制中体现出这样的能力需要,为社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对于社会文化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小学阶段注重表演而淡化了音乐鉴赏的作用,实际中音乐鉴赏在小学阶段对孩子的语言能力、音乐感知力、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的,我们应当在音乐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和期末评价中体现出音乐鉴赏的作用,既完善了音乐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评价体系也体现了音乐核心素养,为每位孩子的茁壮成长提供更加有利的平台,也为音乐文化事业和未来社会发展挥洒出更加积极向上的能量。

参考文献:

[1]朱敬修.中外音乐鉴赏[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