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探究”激活课堂一池春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4
/ 2

用“探究”激活课堂一池春水

姜云燕

衢州中等专业学校  324100

摘要本文借助一个教学案例来阐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笔者认为有效课堂评价体系应该从根本着手, 改进关系,完成了由教堂学堂的转变,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注意把握四度,即密度,节度,深度,灵活度。立足课堂,减负增效。

【关键词】课堂;有效;诗歌;探究

参加“基于中职语文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执教能力提升培训”的培训班,并现场观摩学习了各校老师的现代诗歌展示课教学,有所感触,特别是对冯至的《蛇》一课尤为印象深刻,今天借对此课分析,和大家一起探讨课堂有效性以及探究能力培养的问题。

【案例回放】

一、导入  分两步进行,一是询问喜欢蛇吗?知道文学作品中哪些关于蛇的传说,故事?(学生回答略);二是多媒体展示狄金斯的诗歌《草丛中那个细长的家伙》,学生齐读,教师提示,中西方文化对蛇态度认识有所不同,学习现代诗歌《蛇》。

二、品读赏析

1.介绍作者,重点是评价和作者的西学背景。

2.学生品读诗歌

3.教师点拨:袁枚《随园诗话》中有“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本诗如何写情?(学生回答,意象是蛇,表达乡思之情)

4.教师板书:蛇——乡思;我——相思 教师提示:写暗恋

5.教师提示:这种感情,像哪一句流行歌词。(略)

三、分组讨论,自由赏析  就其中的某个片段谈谈你的理解,组内交流,推选发言人,参与全班交流。(学生组内讨论,班级交流略)

四、教师小结。

课后评价本堂课教师教态自然,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特别是选材,慧眼独具,功底颇深,让人击节赞叹。然而,在技术层面上,有两处硬伤一是导入时用狄金斯的抒情诗歌不甚妥当,篇幅太长,喧宾夺主,而且老师也太用心了,想扭转学生对蛇的观感,殊不知这正是本诗的最大卖点,是作者匠心独到之处,把观感扭转了,艺术效果也就减弱了二是分组讨论,要求就某一段来理解赏析,有割裂文本,断章取义之嫌。从理论层面来说,缺陷更为明显。不足有三,其一,急于抛出规范解读,使得多元解读戛然而止,而这本该是诗歌教学中最有价值,最精彩纷呈的部分;其二,从整体来看,教学环节是零碎孤立的,其内在逻辑性不够鲜明有力,因而无助于学生进行相关的联想和思考,从而形成有效思维;其三,就课堂呈现而言,我们无法找到诗歌阅读鉴赏的有效方法,所能得到的尽是些单独的模糊的印象,也许当学生再次阅读时,还是一些似是而非的印象,如雾里水花,而不能在原有理解的基础上常读常新。

   我认为,现代诗歌是最适合训练探究思维的,这节课应该是探究课。《蛇》的教学,应该用探究这条草蛇灰线,将诗歌的语言、意象、结构、主题、情感、风格等串联在一起。

【我的解读】首先有三个定位问题:这首诗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感情基调是热情奔放的还是哀婉低沉的;它的主题是单向爱恋(暗恋)还是双向爱恋(相恋)的。

冯至最初是学德文的,1923年开始写诗,而且是叙事诗,以爱情为主题的诗都有叙事的影子,比如《南方的夜》,我和你坐在北方的海滨,一起听燕子南方的静夜的情景,就是以一个情节作为外形,凝聚心中热烈的情绪。这是一首爱情诗是确定的,抒情诗也几乎确定,但其中又有叙事的影子,很像是恋爱三步曲:第一乐章,寂寞的等待;第二乐章,热烈的相思;第三乐章,温柔的靠近。后面两个问题可以合并起来考虑。很多人认为这是写单恋的,因为单恋似乎更纯粹,更让人心动。我以为是相互爱恋,试想,你不思念我,又怎么会梦到我的寂寞。“乡思”是故乡的情思,最起码你得在那儿呆过,因此,把“乡思”谐音成“相思”是懒惰的,从“乡思”可以看出曾经相偎相依,甚至青梅竹马的影子的。更为重要的证据在末尾,“绯红的花朵”不仅仅是姑娘青春容貌的象征,更应该是情窦初开、春潮涌动的应许时的害羞情态,真是晕生双颊,笑靥如花,活写出慕艾时期少女的特殊情态。有的人可能被“蛇”吓怕了,以为它一定是阴郁的,其实,蛇是寂寞的比喻,取其紧紧缠绕,冰凉难耐的特征,从第二乐章开始,蛇便成了抒情主人公的替身了,替我传达相思,接近你的梦境,衔回爱的花朵。这个问题一解决,感情基调就确定了,整首诗好象是个寻找爱的过程,从冰冷的洞穴到茂密的草原,再到你的窗前,步子越来越轻快,色彩越来越明亮,心情越来越明朗。所以,感情是一个从挣扎到思念,从思念到两情相悦的过程,应该是低沉到深情,再到愉悦轻快的过程。

现代诗歌,探究点大致有三个层面和两条线。三个层面即语言和意象,结构和主题,情感和风格或表达。两条线,一条是语言——结构——表达——风格,另一条是意象——形象——主题——情感,两条线各有侧重。就《蛇》的探究教学而言,可以分成四步来完成:寻章摘句,披文入情;把握意象,品读形象;赏析结构,体认表达;拓展延伸,举例阐发。第一步,由语言到情感。语言是表情达意的,要贴近文本,仔细体悟作者赋予的感情,如“静静地没有言语”、“茂密的草原”和“轻轻地走过”等等,分别体现了挹郁烦闷、向往仰慕和温柔深切的感情。第二步,从意象到形象,并深入主题。优秀的诗歌并非以堆积意象来取胜,而是简单明了,因为越精练内涵越丰富,指向性越复杂。本文中,主要意象是缠绕的蛇,茂密的草原(浓黑的发丝),绯红的花朵。这其中,“缠绕的蛇”容易让人想起陷入爱恋时,少男寂寞难耐、无法自拔的情景。另两个意象,是慕艾少女可爱的形象。还可以探究“蛇”这个形象,作者是如何用“蛇”来表达相思的呢,蛇的习性很复杂,其缠人,盘绕,自我咬噬的特点与人类难以排遣的寂寞、烦闷相似;蛇是恋家的潜行的动物,体态柔美,身姿轻盈与爱恋中的人类相似,紧扣蛇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点,演绎人类特有的爱恋行为,,这是对传统“蛇”形象的颠覆和突破,也是本诗最叫座的地方。尤其是衔着的情态,更是活灵活现,让人浮想联翩。第三步,探究构思结构与表达方式。三个乐章,暗合开端、发展和高潮(一般无结局)的叙事结构模式,采用层进式,寂寞——相思——入梦,如踩着蛇的舞步轻盈而来,又化作幻境袅袅归去。泰戈尔说,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剪裁自然,不着痕迹。从表达方式看,最主要采用对比映衬,情感上的抑与扬,冷与热,色彩上的淡与浓,静与动,梦境与现实……欲扬先抑,欲热先冷,欲浓先淡,从而反衬出情感的痴迷和浓烈。不能忽视的还有写梦中梦,用虚幻的虚幻来暗示和表现真实,如第一乐章中的“你万一梦到…”其实是一种反代,是在说指自己的梦,然后还是梦到自己像蛇怎样怎样,最后梦到了你的梦,至于这两个梦,是重合,是包容还是穿过,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梦是一个甜美的好梦。至于主题则可以放开去讨论,,让观点在碰撞中成型,应该不局限于单恋还是相恋,自圆其说即可。第四步,建议使用郑愁予的抒情诗《错误》,这也是很有探究价值的现代诗歌,如对意象的解读,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分析,主题如到底是谁的错误以及表达方式上进行探究。

    高效的课堂要求我们用探究激活一池春水,让课堂有四“度”:一是密度,即应该有一定的容量,精讲精练,要讲究而不是将就;二是节度,教师根据学情,把握梯度,用一个个节点将课堂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深入;三是深度,将课文内容拓展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意于课外;四是灵活度,好的课堂应该是有弹性的,体悟既是细腻的,更应该是主动和生动的。

【参考文献】

[1]、朱立群《创设教学情境  构建优质课堂 》

[2]、宋秋前《有效课堂管理的基本策略》                   

[3]、王  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           

[4]、袁彦华《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究方向及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