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探讨

黄天祥

紫金县尔崧中学   517400

摘要:作为一种全新的德育工作模式,会诊式工作备受瞩目,这一工作有助于实现专业技术层面向操作层面的顺利过渡。教师会结合先进科学的教育技术策略积极融合实效性的德育知识和元素,有效规避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全面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针对性的了解学生在思想行为上所存在的各种弊端及问题,在与学生促膝长谈的过程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对策,主动借鉴成功案例,进一步抓住德育工作的要点,实现查漏补缺和对症下药。

关键词:“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引言

在全面践行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时,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在德育上,想方设法的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三观。班主任需要承担起德育工作重担,积极整合多种教育模式,综合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采取会诊式教学模式组织德育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确保学生实现知行合一,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真正实现个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成长及发展。

一、“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概述

会诊式德育模式主要是指教师以问题学生为教育对象,开展针对性的德育工作,与任课教师共享经验教训以及信息资源,深入分析问题学生的德育对策及手段。与传统的德育工作模式相比,会诊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凸显协同育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教师之间的通力合作。教师会在与学生以及同行进行谈话分析的过程中了解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足,主动听取他人的意见,学习同行的优秀做法,在借鉴成功案例同时迅速掌握德育工作的核心。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实现查漏补缺,经验有限的教师则可以在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主动尝试新的教育对策和方法,实现扬长避短。

二、“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对策

为了充分发挥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优势和价值,班主任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实事求是,逐步完善班级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及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接受班主任的的思想教化,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总结和自主反思。

(一)坚持生本理念

教师需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站在学生的视角,主动突破传统德育工作的束缚,夯实德育工作的基础。在正确思想认知的导向下组织开展德育工作,保障最佳的德育效果。首先教师需要革新德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行为模式和认知特征理顺会诊思路,明确会诊工作的要点。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班主任需要做学生值得信任的朋友,密切观察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并包容学生。从学生的日常习惯、性格特点、家庭情况、学业表现着手,分步骤、有目的、有层次的组织德育工作,实现有的放矢。比如有的学生得过且过,在课堂中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经常做小动作,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多门考试不及格。通过家访教师了解了学生的问题所在,这名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够理想,是离异家庭,缺乏父母的关照,安全感偏低。教师则可以结合这一现实情况给予学生来自于家长的关怀,通过与任课教师之间的联系及沟通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始终坚持启迪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让学生能够重拾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和能动性,积极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

(二)注重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会诊式德育工作中的重点及核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环境、基本学情以及育人目标针对性的选择德育内容,保障最佳的德育质量和效果,在多元化社会中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情绪波动比较明显,个性化发展诉求也有所转变。教师需要做到与时俱进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跟踪学生的身心动态,结合典型问题调整德育思路及方向,在深入剖析各种德育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最佳的解决对策。首先,教师需要加强与任课教师之间的联系,实现群策群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行为规范。比如在围绕“珍爱生命”组织班会活动时,教师则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习调查工作,了解学生在不同科目学习中的综合表现,针对性的组织会诊式的思想引导活动。比如有的教师提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足,直接翻越隔离带或将身体探出教室的窗台。班主任,则可以以“安全意识”为主题,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和教化。其次,班主任可以跳出课堂和班级的局限,组织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加强与邻班教师之间的交流及沟通,开展主题辩论赛。增进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情谊,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更好的凸显实事求是的教育准则。

(三)完善课堂教学制度

为了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提升整体的德育工作质量和效率,班主任需要从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行为指导和规范,凸显会诊式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健全这一工作的管理机制。首先,教师需要践行会诊式德育工作理念,在深入调查和理论研究的过程中调动其他任课教师的参与能动性,实现思想统一和行为规范,转变教师的固有认知。其次,学校需要站在宏观的视角,着眼于当前的德育条件组织开展定期会诊以及非定期会诊活动,以思想品德教材为依托,明确不同的德育主题。例如班主任可以在与任课教师进行合作时,以“诚信和失信”为主题积极搜集和分析各种典型案例,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意识。根据学生在德育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整合多种会诊方式,做好前期的会诊记录工作,逐步建立德育工作档案,为后续的德育改革及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职称。最后,学校需要及时公布会诊式德育工作的结果,组织开展班主任综合评价工作。结合班级学生的考勤、学习态度、纪律意识评价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将其与教师的绩效相挂钩,确保教师能够在开展会诊式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保持极强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真正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充分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和价值,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成长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及帮助。

结语

初中班主任德育中会诊式工作的出现频率较高,效果较为明显。教师需要扮演好德育指导者的角色,根据基本学情以及已有的德育工作经验精心筛选德育内容,逐步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与任课教师之间的互动。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鼓励学生、帮助学生,保证最佳的德育工作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唐烈喜. 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与探索[J]. 华夏教师, 2015(2):1.

[2]易艳春. “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与探索[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5, 000(005):151-151.

[3]吴飞翔, 孙洪波. "会诊式"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构建与探索[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1):12+19.

[4]周培林. 会诊式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建探析[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