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理念对儿童福利院孤儿心理行为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以人为本理念对儿童福利院孤儿心理行为的效果

陈敏

杭州市儿童福利院  浙江省  杭州市

摘要:目的研究人的概念对儿童保护机构中孤儿心理行为的影响。这一方法以儿童保护研究所的53名孤儿为对象,并导致为期六个月的人道主义护理干预。通过心理健康诊断测试和干预前后症状自我评估表,评估一组孤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孤儿心理健康诊断、孤独倾向、人类焦虑、犯罪倾向和术后过敏倾向的总评分大大低于前一次干预(p < 0.05或0.01),症状自我评估的评分也大大低于前一次干预(p < 0.05或0.01)结论在以人为本的培训之后,人类对孤儿的干预有助于改善儿童保护机构中孤儿的日常情绪和情绪,提高孤儿的孤独感和自尊,并提高孤儿对援助工作的总体满意度

关键词:以人为本;儿童福利院;心理行为

引言

孤儿主要是16岁以下的被遗弃儿童,他们失去了双亲或还活着。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指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502 000名孤儿,其中92 000名孤儿和410 000名散居国外的孤儿。孤儿比正常儿童更易受伤害和相对易受伤害,必须更加重视这一特殊类别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对孤儿的行为缺乏积极有效的管理和管制,可能对他们的正常成长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儿童保护机构是收养和教育孤儿的主要机构之一,积极有效的照料干预措施可以促进孤儿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健康的行为。在这一进程中,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发挥着关键作用,必须提高和加强他们的技能和服务质量,以提高他们向孤儿提供保健服务的能力。考虑到上述情况,对以人为本的护理人员培训在照料机构中孤儿的日常感情和情绪变化中的作用的数据进行研究和详细分析,旨在为照料机构中的孤儿制定有效的心理改善方案,如下文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儿童之家接受照料的孤儿被选为研究对象。入学标准:(1)7至16岁儿童;(2)身体健康;(3)为本研究报告提供知情同意和良好合作。排除标准:(1)明显的智力缺陷;(2)存在需要专门治疗的严重身体疾病;(3)精神疾病的存在。共有53名孤儿(33名男子和20名妇女)符合接纳标准;7-16岁,平均(12.90岁3.88岁)。该研究报告已得到儿童保护研究所道德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

1.2方法

保健人员培训(1)设立一个保健人员培训股,主要由护士司司长、首席护士和一些保健人员组成,负责制定保健技术和保健人员沟通技术的业务标准,并对保健人员进行业务示范。(2)教师甄选:教师必须从大学或大学毕业,具有护士长或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具备护理、组织、教学、心理学和人际交往方面的专业技能。(3)教育和培训的协调:计划每月拨出1个d时间用于教学和培训,并在教师胜任之后向护士进行示范。(4)学习新知识:就新出现的优先主题,包括护理技术的操作原则、护理评估技术和安全照顾孤儿等,提供集体课程。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1)根据清洁、生动、方便和安全的原则,在医院设施和环境管理方面,为儿童创造了与在家一样温暖的感觉。例如,它有24小时的热水和冷水供应、电视、一张非常合适的床、一个适当大小的笔记本和一个扶手,这些扶手位于内部走廊的墙上。确保儿童教室宽敞明亮,设有专为年长儿童设计的私人办公室和专为年长儿童设计的私人空间。(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以欣赏的眼光和心态面对儿童,发掘他们的长处和长处,让他们感受到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增进儿童之间的感情和友谊,为他们提供舒适和谐的环境,包括举办竞赛和活动。对儿童的缺点和错误进行耐心说服教育,使儿童感到受到护理人员的人道待遇。

1.3观察指标

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和症状自我评估量表(SCL-90)对该组孤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干预前后评估。Mht包括一个效率尺度(测谎尺度)和八个内容尺度(100个项目)。8个因素包括:孤独倾向、焦虑、内疚倾向、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过敏倾向、恐惧倾向和身体症状。分数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SCL-90包括九个因素:心理变态、偏执、恐惧、敌意、焦虑、抑郁、躯体感觉、人际敏感性和胁迫。他使用的评分是0-4/5,评分越高,表明心理问题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入组孤儿MHT评分比较

干预后入组孤儿MHT总分、孤独倾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及过敏倾向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见表1。

表1干预前后入组孤儿MHT评分比较(x珚±s)

2.2干预前后入组孤儿SCL-90评分比较

干预后入组孤儿SCL-90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见表2。

表2干预前后入组孤儿SCL-90评分比较(x珚±s)

3讨论

孤儿得不到父母的庇护和教育,身心发育不成熟,其心理状况和行为往往与普通人不同。孤儿的一部分心理状况涉及以下几点:(1)孤独,造成孤儿的心理不安全感和情绪不平衡,常常导致孤独。(2)儿童地位低下,孤儿得到的社会援助少于正常儿童,从长远来看可能导致抑郁和情绪恶化。(3)相反的心理,由于父母不在而成为孤儿的人,社会各阶层的照顾有助于产生一种怀疑和相反的心理。孤儿的行为包括:(1)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它们助长了许多有害的行为习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出现,从而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2)不道德和孤儿的生活条件阻碍了健康和高质量的成长教育。(3)孤独、孤儿与父母之间缺乏沟通,导致不同程度的疾病和对抗心理和个性反应、不愿融入社区、冷漠、援助和缺乏精神。孤儿对家庭护理人员在干预后的工作表现的总体满意度高于以往,这表明对家庭护理人员进行以人为本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孤儿对家庭护理人员工作表现的总体满意度。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照顾者的工作水平提高,他们的轻微关切可以在每个缝隙中得到满足,从而感染孤儿,使他们觉得受到照顾者的人道待遇,从而提高了对照顾者的信任与此同时,护理人员丰富的知识、技能和工具增强了他们对自己的信心,鼓励他们照顾和照顾孤儿,把重点放在与病人沟通的技能上,并促进与护理人员的良好关系。

结束语

最后,以人为中心的培训后对孤儿采取的干预措施的人道化效果显而易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儿童之家孤儿的日常情绪和情绪,同时有助于减少他们的孤独感,提高他们的自尊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曼莉.福利院“模拟家庭”内孤残儿童偏差行为矫正的行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9.

[2]黄宏亮,曾惠英,崔文瑞.模拟家庭养育模式对福利院孤儿成长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06):84-86.

[3]郭冲冲.福利院学龄儿童情感关怀缺失的社会工作干预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9.

[4]乔冬梅.人性化护理在孤残儿童自卑心理改善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6):196+207.

[5]蔡文睿.福利院儿童行为引导产品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