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诗画结合水墨画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路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小学美术诗画结合水墨画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路径探究

赵阿玲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第三小学

摘要:美术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科目,有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种形式,承载的不仅是中国人审美的内涵,还有中国文人的情趣与志向。教好水墨画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学生学习美术必不可少的一环。基于此,以下对小学美术诗画结合水墨画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路径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诗画;水墨画教学;学生文化理解素养;路径探究

引言

水墨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1]。中国的水墨画流传已久,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现代文化活动中呈现出独特的美感。将水墨画元素融入绘本,可以使儿童绘本的题材更加多样、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将其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知力。

一、水墨画教学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意义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紧紧相连,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让人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四季物候的变化,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拥有亲近自然、发现自然的眼睛。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引入水墨画教学,不仅可以继承和发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还能将水墨画中蕴含的精神文化传送给新时代的小主人翁,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文化价值。由此体现出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是水墨画教学精神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途径,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水墨画教学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之中,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接轨,不但可以让古老优秀的中国风景文化得到继承发扬,还可以促进学生个人的审美、美术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认知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美学教育意义。小学美术教育不只是简单的教导学生学习绘画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加强小学美术教育的人文主义色彩,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让美术教育成为真正的美育,展现美术学习的情感内蕴和文化价值。

二、小学美术诗画结合水墨画教学中提升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路径探究

(一)“水墨”游戏,培养学生的控笔能力

水墨画有着独特的创作工具,由于画笔较软所以不容易掌握。学生刚接触水墨画时经常会有各种“意外”发生,导致无法将脑海中的构图展现出来,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从控笔练习开始,增强学生对画笔的驾驭能力,让学生在能独立完成不同笔锋的绘画后进行整体创作。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不喜欢长时间做同一个任务,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水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对笔锋控制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水墨游戏”一课时,教师可设计水墨游戏训练学生的控笔能力。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通过控制水分调节墨的浓淡,学会中锋、侧锋的基本使用方法,提升对水墨画的兴趣。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在上课之初先带领学生欣赏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的片段,并道:“看完动画片你有哪些感受?”学生表述完后教师继续道:“水墨画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一种浓缩,画家们用水墨、笔锋的变化,在小小的宣纸之上留下了无数的民族记忆,你想学习水墨画吗?接下来,我们先观看视频,了解水墨画的绘制过程。”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组织学生实践,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一张纸上表现水墨的浓淡变化,展现的变化最明显和丰富的小组将获得奖励。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对刚学习的控制笔墨浓淡的技法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技能。同时,这种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在集体荣誉感的驱动下,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实践。

(二)进行准确和真实的表达

水墨山水画是水墨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进行山水画教学时应该注重让学生更有想法和创意。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基本就是和教师进行一模一样的绘制,很多学生害怕自己出错,无法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其实在绘画中我们应该允许犯错误,这样才能有新的发现,才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想法。所以在水墨画教学中一定要力求真实地表达,不要害怕出错。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在创作的时候手和眼还有脑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精准,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将错就错,能够借助错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原有的想法上面进行重组,从而把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加以改进,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让学生看到水墨画更多的可行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江苏少儿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水墨山水画”时,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水墨山水画的笔墨技巧,掌握山石和树木的基本用笔用墨的方法,以及山水画的各种表现形式,体验水墨山水画欣赏表现的方法。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受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李白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来进行创作,引发学生思考山水之间的联系,借助对古诗的想象做到更为准确和真实的表达,借助笔墨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实现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水墨画创作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真实表达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将自己的想法真实地表现出来,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这样可以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和全面的发展。

(三)带领学生写生,深入感受水墨画中的意境

“艺术源于生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绘画创作能力是密不可分的。自然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只有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才能更好地进行绘画创作,水墨画的学习和创作也是如此。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选择写实观察的地点,让学生能通过观察身边美好的景色进行艺术创作。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在公园内观察自然。由于学生不易携带水墨画需要用的笔墨纸砚,教师要在公园内进行绘画场地的规划布置,公园内最多的就是花鸟树木,让学生以“山水花鸟”为主题进行创作,学生融入自然中,对自然的描绘更加生动形象。在学生进行绘画的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绘画状态,部分学生面对大自然中太多的景物不知道该观察什么,对什么物体进行描绘,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以让学生选择一棵树,观察树的大小、树干的粗细、树枝叶的茂盛程度以及树上有什么果实、树下有什么动物等,让学生针对一棵树进行观察,将自己观察到的描绘下来。对学生写实的作品,教师将其全部展览在教室内,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学生的作品,发现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和其他人观察到的大自然有没有什么区别,感受其他学生作品中的意境,自我思考,在接下来的水墨画学习中,更好地进行学习,深入感受水墨画的意境,提高自身创作能力。

结束语

总之,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传统绘画的教育,让学生在“水墨”之间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相关精神,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为其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关静.浅谈诗画结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C]//.2021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1:285-286.

[2]吴恩嵘.意在笔先——小学美术教学中诗画结合的尝试[J].美术文献,2019(12):120-121.

[3]林钰.基于诗画结合的小学美术教育发展新途径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8(08):30.

[4]宋津娟.浅谈小学美术诗画融合教学[J].文理导航(下旬),2018(07):59.

[5]陈天宝.小学美术教学中诗画合一教学模式的探索[J].新课程(上),2017(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