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育启蒙研究: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30
/ 2

幼儿美育启蒙研究:问题与对策

王梦云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第一实验幼儿园月桂分园

摘要:幼儿美育是以幼儿现实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生活中美的事物为载体,培养幼儿完整人格,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审美情趣,满足幼儿追求美的教育。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幼儿美育目标是要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并强调幼儿美育课程要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

关键词:幼儿园美育;幼儿美育课程;美育价值

引言

幼儿美育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的各个领域,以自身的生命体验去感受美的世界与事物,不仅能唤醒幼儿审美心灵,使幼儿获得愉悦情感和身心发展,也能激发教师课程开发意识,提高审美素养,又利于园所形成特色学科以及促进社会人文资源建设与发展。

一、当前幼儿园美育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对美育功能的认识不够全面

幼儿教师应具备基本的美育素养,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即幼儿)进行审美观照、开展启蒙教育;在一日生活中,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美育环境中收获知识和技能,也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审美熏陶中获得审美思维、审美能力和审美经验等。当前幼儿教师的美育素养仍有待提高,对美育的功能认识不够全面,普遍以开展手工活动、音乐活动等艺术教育活动来取代美育,忽略了自然美、社会美这两类美育内容,导致美育活动开展缺乏全面性与多样化。

(二)资源运用不足,缺乏家园社区的协同共育

在美育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可以为美育提供辅助与优化。但是教师还不太善于合理且充分地利用互联网媒体资源,导致美育形式单一,未能充分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且感兴趣地参与到对“美”的发现与探索中。同时,家园社区合作不够。家长资源可以为幼儿园美育提供支持,社区资源为幼儿园美育提供丰富有利的条件。然而,目前大多数的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之间缺乏协同共育。一方面,体现在家长审美素养偏低、美育技能不足、无法开展科学的审美教育,而且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缺乏关于美育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幼儿园忽视社区这一开展美育的有利资源,两者缺乏合作,无法共同促进幼儿的审美能力发展。

二、幼儿园美育启蒙的价值

(一)养幼儿审美情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阶段是人一生的初始阶段,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也有其为成人期做准备的价值,由此幼儿教育亦是人终生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应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将幼儿审美道德能力和情感创造能力融入美的教育中,使幼儿身心愉悦,善于主动发掘自己,完成审美享受。而在美育课程中幼儿的美感倾向是以自我整体和谐与外界环境的整体结构而达成同构或对应的一种注意机制,而幼儿审美体验是以一种直观具象的活动展开,以美的生活形象来生动地表现幼儿的初始心灵传达和情感传输,相互感染、相互熏陶、潜移默化进行心灵碰撞,是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幼儿与周边环境相互交流的过程,产生“审美情趣、审美共鸣”。幼儿在美的课程中能够快乐成长,养成积极乐观的性格,激发生命的内在生长力,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二)促进社会人文资源建设与发展

美育课程促进了社会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校本课程开发的隐性价值或长远价值就是促进地方社会的发展,对其发展理念、模式和人力资源的培养具有较大影响,基础文化设施的规划理念与建设思路是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不仅为当地文化建设创造条件,促进经济发展,也引导人们善于用美的眼睛发现美好事物,用美的思维建立美好形象,用美的行动创造美好生活。

三、幼儿园美育的实施对策

(一)促进幼儿形成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幼儿园美育教育还能让幼儿形成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让他们对简单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式生成自我见解和认识。学龄前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灵敏的感受力,他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教师要结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地挖掘和开发他们这方面的潜能和天赋,引导他们将这些潜能和天赋运用于艺术鉴赏的过程中,让他们快乐高效地发现艺术中的多元美。此外,在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艺术鉴赏的过程中,要注意鉴赏作品和鉴赏形式的难易程度,要将其科学地控制在幼儿的认知范围内,从而以高质量的艺术鉴赏活动促进幼儿鉴赏能力的形成。给学前阶段的幼儿安排艺术作品的鉴赏活动时,要注意其内容难度和表现方式,不能让幼儿欣赏内容丰富、表达方式复杂的艺术作品,这会对他们的鉴赏积极性产生极为负面的影响。教师可以给幼儿安排一些颜色鲜艳、线条简单、充满童趣的作品,让他们在欣赏这些作品的过程中简单地说说“你们看到的这些画都画的是什么呀?这些画美吗?你们想不想也画出这么美的画呀?”通过此类的自由观察和欣赏,再加上相对应的启发性的引导,让幼儿对这些艺术作品的美有简单初步的认知和感受,并通过反复多次的美育教育形成一定的欣赏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欣赏一些蕴含美的器具,如具有历史感的器皿、造型独特的摆件等,通过这些美的物品增加幼儿对艺术美的认识,帮助他们学会鉴赏不同类型的艺术美。

(二)美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相适应

信息技术发展对幼儿教育提供了无穷力量,也给幼儿美育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多样化手段和技术支撑。数字化时代为幼儿了解科学之美创造了条件,强调幼儿亲身经验和实践操作,拓宽了幼儿发现美、创造美的空间,让幼儿在虚实结合的情境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和发现美育的情趣,促进幼儿感知能力发展。幼儿审美认知水平处于好奇好动的具象阶段,以生动形象的事物感知、探索世界,满足自身的求知欲。在美育课程前,可通过VR、PPT动画、视频等信息技术为幼儿提供情境式导入,营造美的氛围或环境,让幼儿以直观的视角和体验感同身受,激发幼儿兴趣;美育课程中,幼儿在教师支持下通过信息技术绘画作品、制作视频并通过PPT动画演示出来以展现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形成“创造与互动”“轻松与愉悦”的美育学习环境,促进师幼关系和谐发展;美育课程结束后,可利用信息技术带领幼儿回顾课程内容增强幼儿的感受力和学习力,保持幼儿对科学美的好奇。

(三)协同博物馆构建新型美育模式

每一类型博物馆的美育元素各具特色,可以为幼儿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与感悟。因此,幼儿园需要主动与博物馆联系,共同开展与“幼儿园美育”相关的项目,将公共美育的内容拓展到幼儿园各年龄段幼儿的参观展览环节中,并注意保持活动开展的持续性与连贯性。也可以借鉴鹿特丹现代艺术中心开展“探索博物馆”游戏的一些经验,该游戏为参观的儿童提供手工制作、猜谜语等环节,并鼓励儿童在参观完展览后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再创作,让儿童能够更直观且深入地感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或者美术作品的审美意蕴。因此,通过协同博物馆的美育模式,可以进一步增强幼儿对身边美好事物的兴趣和体悟。

结束语

为了使学前阶段的美育教育落到实处,真正起到促进幼儿内在素养综合全面发展的作用,教师要对当前的美育内容和美育形式进行创新性的调整和优化,要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沉浸式的美育环境和多样化的美育课堂,让幼儿无时无刻不受到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1]苏亚辉.幼儿美育启蒙研究:问题与对策[J].教育观察,2021,10(16):44-45.

[2]李聪.幼儿的道德启蒙教育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9,21(18):177.

[3]胡霞.基于幼儿审美情趣启蒙的美育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14):90-91.

[4]画世界美术美育课程[J].当代学前教育,2018(0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