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双侧脑梗死临床特点及病因分型和预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10
/ 2

急性双侧脑梗死临床特点及病因分型和预后

姚伊娜

大庆市第四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712

【摘要】目的:急性双侧脑梗死临床特点及病因分型和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脑梗死部位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入院NIHSS评分、病灶分布情况、病因分型以及预后。结果:双侧组多以男性居多,且在年龄、吸烟史、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入院NIHSS评分、前后循环与后循环发生率上要高于单侧组(P<0.05)。结论:与急性单侧脑梗死相比,急性双侧脑梗死多以男性为主,且入院时NIHSS评分更高,病情更加危重。

【关键词】急性双侧脑梗死;临床特点;病因分型;预后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一种常见疾病,又称缺血性卒中。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脑内出现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坏死的疾病[1]。其临床表现以肢体障碍、言语功能障碍以及行动困难为主,具有严重性、突发性,脑梗死多发生于中老年人(40-70岁),由于老年人身体免疫力下降以及身体机能不同程度退化,从而导致脑梗死发病率、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偏高,但由于急性双侧脑梗死病情复杂,症状较重,且预后不佳。因此,我院开展了对急性双侧脑梗死临床特点及病因分型和预后分析,用以提高急性双侧脑梗死的认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取3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脑梗死部位分为单侧组与双侧组,每组患者均18例。

纳入标准:(1)年龄>18周岁;(2)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在7d内于我院接受治疗;(3)符合临床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

排除标准:(1)发病后进行静脉溶栓或手术介入治疗者;(2)合并严重的其他疾病。如全身感染、颅内出血、肾衰竭以及呼吸衰竭等;(3)患有精神疾病使其无法配合本次研究。

1.2方法

收集所有患者相关资料,包括性别、姓名、年龄、BMI、吸烟史、酗酒史、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是否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基础疾病史等信息。

1.3观察指标

病因分型[3]:(1)大动脉粥样硬化型:①原位血栓形成;②穿支动脉闭塞;③动脉栓塞;④低灌注四个亚型;(2)不明原因型:经过临床多方面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的病因。

相关疾病诊断标准:(1)高血压:血压值持续(非同日3次以上)超过标准值。(2)血脂异常:空腹状态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正常值,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正常值。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计数采用%表示,计量采用 (X±S)表示,使用X2/t校检;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双侧组多以男性居多,且在年龄、吸烟史、血脂异常、心房颤动上要高于单侧组,组间数据对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BMI、酗酒史、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贫血、心脏疾病以及入院mRS评分上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X±S,n)

组别

单侧组(n=18)

双侧组(n=18)

X2/t值

P值

性别(%)

6(33.3)

12(66.7)

4.000

<0.05

12(66.7)

6(33.3)

年龄(岁)

63.21±4.12

67.51±5.21

4.625

<0.05

BMI(kg/m2

25.15±3.21

26.14±3.47

1.254

>0.05

吸烟史(%)

2(11.1)

8(44.4)

4.984

<0.05

酗酒史(%)

5(27.8)

6(33.3)

0.130

>0.05

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

8(44.4)

9(50.0)

0.111

>0.0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1(5.6)

3(16.7)

1.125

>0.05

高血压(%)

9(50.0)

10(55.6)

0.111

>0.05

糖尿病(%)

6(33.3)

7(38.9)

0.120

>0.05

血脂异常(%)

2(11.1)

9(50.0)

6.414

<0.05

心房颤动(%)

1(5.6)

6(33.3)

4.433

<0.05

贫血(%)

2(11.1)

2(11.1)

0.000

>0.05

心脏疾病(%)

1(5.6)

3(16.7)

1.125

>0.05

入院mRS评分(分)

3.14±0.21

3.22±0.31

1.068

>0.05


3.讨论

由于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以及设施的广泛投入应用,导致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增长,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从而导致脑梗死发病率逐步上升,脑梗死是由于脑内血管形成血栓或堵塞所引起神经组织供血中断所导致的。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双侧组多以男性居多,且在年龄、吸烟史、血脂异常、心房颤动上要高于单侧组,组间数据对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高龄患者身体机能的退化,导致自身血流速度降低,且应激事件代偿能力下降等因素,促使脑部血供异常、低灌注等现象发生,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从而增加脑动脉硬化风险。两组在BMI、酗酒史、颅内血管狭窄或闭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贫血、心脏疾病以及入院mRS评分上无明显差异(P<0.05)。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双侧组入院NIHSS评分在10分以上,而单侧组入院NIHSS评分均值在5分左右,两组组间数据差异有意义(P<0.05)。另外,单侧组发病部位大多集中在前循环,这可能与脑血管本身解剖结构有关。前循环在血流速度、管径以及血流量等方面与后循环均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导致前循环更易发生血管堵塞。总之双侧组患者发生部位在前后循环、后循环上要高于单侧组(P<0.05)。但本研究中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仍是急性双侧脑梗死最为常见因素,而其次为不明原因型。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双侧脑梗死病情复杂,明确病因较为困难有关。因此,早期及时的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急性双侧脑梗死多以男性为主,且年龄较大,入院时NIHSS评分要高于急性单侧脑梗死。在病因分型中,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最为常见,其次为不明原因型。与急性单侧脑梗死,急性双侧脑梗死病情更加危重,预后不理想。


【参考文献】

[1]黄文新. 双侧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D].南昌大学,2020.

[2]孙玲玲. 急性多循环多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D].吉林大学,2019.

[3]李新,申存周,李亮,冼文彪.双侧延髓内侧梗死13例临床特点[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9,45(03):14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