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开展引导式名著阅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6
/ 2

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开展引导式名著阅读

廖国勇

重庆市永川区萱花中学校 402160

摘要:当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册都有名著导读,要求学生对一些名著进行阅读,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西游记》,七年级下册有《骆驼祥子》等名著导读。而且语文教材也有从名著当中选编的章节或者片段,所以引导式名著阅读便是教育者引导学生剖析文学名著作品中的精髓,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而能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地展开阅读,增强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思维,为学生之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阅读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兴趣;思维;措施

前言

名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初中语文教材的占比逐渐增加,在课堂及课外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名著阅读,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学审美意识有深远的意义,也是大幅度提升初中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加快新课改改革的重要举措。

一、通过名著导读模块,使学生掌握名著阅读方法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专门的“名著导读”模块,其中涉及一些较为实用的“阅读方法”,如圈点批注、精读和跳读、专题研究等阅读方法,而且“名著导读”模块在教材中的比重并不小,这也恰恰彰显出阅读方法对于学生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也意味着学生不仅需要从一些课文内容的语篇中锻炼阅读能力,还需要接受较为专业的阅读方法引导训练。宋代学者朱熹也曾说阅读要讲方法,“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1]。而教育者发现阅读过程中最容易发生的反而是这类现象,许多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大量的名著阅读,但阅读能力却并未有所提高。学生在阅读名著,尤其是阅读长篇的文学名著时,阅读到中段便会遗忘前面的许多情节,大大降低学生阅读质量,学生根本无法挖掘名著中的深刻精神内涵。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掌握导读模块中的阅读方法,再推荐和鼓励学生进行名著的整本书阅读,就整体而言,“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例如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中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的模块教学中,教师便可依据教材中节选的片段进行“圈点与批注”的示范,先让学生猜一猜片段中圈点符号的用意,引导学生在初读中比较片段中“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用的“圈点符号……”与“坐上吧,瞧着给”的“直线符号_____”,正确地理解直线符号用于用以批注注音或解词,圆点符号用以文中的重点词或优美词语的标示,并出示一段材料让学生自己尝试用这类符号做出初读标记。教师引导学生在标记旁边进行批注,掌握“分析、概括、评价、感想、疑问”等语句批注的具体方法,并展示具体的例题,如《骆驼祥子》的开篇形容祥子的话:“祥子,在与骆驼这个外号发生关系以前,是个年轻力壮的洋车夫。”批注的内容为:“小说开门见山,一开始就点明主人公祥子,以及祥子的身份。”而针对祥子的外貌“头不很大,圆眼……都那么结实硬棒”时,教师给的批注为:“白描式肖像描写紧扣其个性特征,彰显了年轻的祥子憨厚壮实、乐观而又富有朝气与活力。”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批注。而随着语文教材的深入学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名著导读模块中更多的阅读方法。

二、组织名著阅读活动,提高学生思辨思维

名著虽说需要学生静心品读、品鉴,但同时语文的学习讲究“读而思之、思而辨之”,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时,也需要锻炼学生名著阅读的思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名著阅读活动,组织学生学生自发成立阅读小组、开设名著阅读、在学校设立名著阅读天地等,并且定期组织各个小组之间进行名著阅读的辩论交流。比如在七年级上册就可以开展学生极感兴趣的《西游记》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个人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名著阅读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之间互动,利于学生互动交流阅读感受,启发学生更多的文学认知。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挖掘名著深层意义,彻底地“读懂、读透”文学名著。

三、通过信息技术设计情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纵贯古今的文学名著都是大浪淘沙,文学名著是历史明镜,是文化传承,亦是一种情感体验。学生在名著的阅读过程中将文字转化为脑海中的画面,尤其是一些自传、小说等名著作品,与名著达成情感上的共鸣,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学生在读到一些名著作品的片段时会有激动、悲伤、沉痛、喜悦等丰富的情绪,而教师在开展引导式名著阅读时,可以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设计一些情景,通过一些图片、声音、影像来还原名著片段的某个场景或讲述文学名著的文化背景,将学生在“脑海中转化的画面”进行实体化,引导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核心进行赏析,既能丰富学生个人的情感、陶冶情操,也能提升学生文学修养和鉴赏水平。比如开展《西游记》名著阅读,可以播放《齐天大圣》、《真假美猴王》、《三打白骨精》的图片和影视,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孙悟空的高超本领,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既直观又高效。不同于纯文字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设计的情景一方面更具有科技感,促进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能够为语文教学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提高学生对名著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一些文言文、近代白话文阅读难度大,通过情景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学作品,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2]

四、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名著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引导式名著阅读教学,除了要结合教材中名著导读内容,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还需要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不仅要“读好”也要“多读”,名著阅读也并非只有语文课堂教学才可进行,可以充分引导学生把握个人课外的学习、生活时间开展名著阅读,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初中生的生活阅历不足,而语文又是广如海洋深如潭,名著更是凝聚着深远文学内涵,其间充沛的情感、文化知识及语言逻辑,是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历史进程、自然变化、语言规律的通道,而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外名著阅读能拓宽这条通道,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延伸学生的知识维度,弥补阅历学识不足的问题。积累的知识逐渐增多,学生的大脑会更加活跃,思维才能灵敏,阅读效率提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爱好阅读名著的习惯,逐渐形成文学修养。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名著导读模块、组织名著阅读活动、信息技术设计情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外名著阅读四个方面,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文学素质的提升,让引导式名著阅读教学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 刘其振. 试析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开展引导式名著阅读[J]. 课外语文(下),2021(8):140-142.

[2] 叶建敏. 探讨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开展引导式名著阅读[J]. 中外交流,2021,28(5):372-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