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设计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设计方法

张秀萍

西宁市红星小学 青海 西宁 810007

摘要:为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与深度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以问题情境为媒介,激发主体意识,提高学习有效性。本文结合小学生年龄特征与认知水平,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设计应遵循的若干原则,并分享有效教学思路与方法,期望能真正发挥问题情境作用,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思考与探究中有所收获。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如何从“教”向“学”过渡,这对教师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从数学学科特征为出发点,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发挥问题情境的媒介作用,吸引小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从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数学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发展。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应用方法,笔者给出建议如下:

1.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设计原则

1.1 趣味性原则

一切教学设计都要以“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小学生受到年龄特征、思维水平与认知能力等多方因素影响,他们更多在感兴趣的事物中产生探究欲望,自觉深入学习,获取知识经验。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问题情境,首要遵循“趣味性”原则,先从激活认知兴趣出发,寓教于乐,调动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全身心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为有效教学做好铺垫。

1.2 针对性原则

任何问题情境的设计都要有目的性、有针对性,才能更好地运用于课堂,保障教学效果。围绕数学核心素养教育目标为切入点,建构高效课堂,发挥问题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生动、灵活、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探究知识、解决问题、实践发展,以此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1.3 差异性原则

新形势下数学教育活动追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根本目标,归根结底体现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尊重。因此在数学课堂设计问题情境,要充分体现差异化原则,切忌“一刀切”,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情,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过程,积极投入思考状态,才能有所收获。

1.4 渐进性原则

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循序渐进、不断获得与积累的过程,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与认知能力也呈螺旋式上升状态。那么教师设计问题情境要有层次性,遵循渐进性原则,由简入繁,环环相扣,这样学生乐于参与、能够接受,在奠定扎实基础的同时,不断挑战自我,增加学习难度,逐步发展学科素养。

2.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设计方法

2.1 故事性问题情境设计方法

  “讲故事”历来是小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抓住好奇心理,将“故事”与“问题”相结合,既能活跃学习氛围,也能激发探索欲望。比如学习“平均数”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生动的故事场景并提出问题:“森林王国的运动会马上开始了,大家看一看今天有多少小动物参加比赛?”“在运动会的开幕式上给小动物们分发蛋糕,需要将蛋糕切成多少份,才能确保每个运动员都有?”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导出“平均数”的概念及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情绪,为进一步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2.2 探索性问题情境设计方法

设计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就是引发认知冲突,激活数学思维,驱动创造性学习。因此教师要把握新旧知识的关联性,以设置矛盾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探索学习情境,推进自主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比如学习“圆的认识”时,结合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设计探索性问题情境:“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的?”“为什么将车轮的轴安装在圆心位置?”“在一张白纸上迅速画出一个圆形,你会怎样做?”层层递进设问,调动联想与想象,学生逐渐对圆的概念、特征、性质形成清晰认知,顺利完成知识建构。

2.3 生活化问题情境设计方法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降低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与复杂性,便于学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与把握。比如学习“小数”时,以生活中常见的“购物活动”为背景,观察超市物品的价格,初步认识小数并学会计算方法;再如,学习“百分数”时,观察食品包装袋上关于能量、蛋白质、钙、铁等含量,对比其所占百分比等数据信息,理解数学知识并迁移运用,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2.4 游戏化问题情境设计方法

从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如果教师一味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导致他们在课堂学习过于被动,跟不上思路。结合小学生心智发展水平,不妨从感兴趣的内容着手,设计游戏化问题情境,由此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比如小学数学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将其改编成模拟小游戏,由4名男生戴上“小鸡”的道具,10名女生戴上“小兔”的道具,这样就能直观观察“地上有28只脚”,解题思路豁然开朗。再如学习“旋转与平移”时,同样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趣味表演什么是旋转、什么是平移,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学习效率更高。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更体现了数学学科的价值特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科素养,受益终身。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不能闭门造车,而是紧跟素质教育发展趋势,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与需求,既要传授理论知识,奠定数学基础,也要拓展实践活动,积累生活经验,带领学生在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中手脑并用,从不同角度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深化理解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唐力.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开放的数学教学[J].中外交流,2021,28(1):325.

[2]刘春水.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探析[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1(2):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