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质量低效引发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作业质量低效引发的思考

杨建芬

丽江市玉龙县职业高级中学 674100

【摘 要】 作业不仅是学生自我检查知识掌握情况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的最及时的反馈依据。一直以来,作业质量的低效始终困扰着教师们,批改作业引发的不良情绪已成为常态。即使作业量减少,也没能改观多少。知识需要不断地接触、理解、应用才能铭记于心,成为自己的。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迫切要求与学生对作业的冷淡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师们陷入了无奈和矛盾?这篇文章着眼于分析影响作业质量的因素和解决途径,谈谈我的一些肤浅的见解,希望与各位同仁们共享。


【关键词】 作业 低效 影响 途径

引言

“到中考、高考前夕,某某学校已经做了120套题,我们才做了26套题,哪是人家的竞争对手”。类似这样,比做题量的多少作为备考的必须已司空见惯了吧。在刷题盛行的当今社会,题海战术被学校、教师们极力推崇 ,它所带来的成功榜样频频登上新闻报道,更证实了此举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似乎不经过系统的学习,刷题多了也就自然会了。一时间,名目繁多的复习资料层出不穷,学生应接不暇,一石激起千层浪,始料不及的问题也接踵而至。

作业问题的表现

作业低效。书写不规范 ,字迹潦草,错别字比比皆是,回答与题意不符,三言两语就打发,学生做作业按时交差,可避免受老师的追究。大量的作业缩短甚至占据了学生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于是匆匆抄袭就把作业打发了,疏于思考。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少责任心,态度不端正,怎么能学好呢?

影响作业质量的因素

1. 重复限制了思维的发展

教师普遍达成共识,作业量与学业成绩未必画等号,但它是巩固知识,强化记忆的好渠道,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应试教育的今天,任何教学行为无一不是指向成绩的。越小的孩子,好奇心越强,专注时间短暂,思维活跃。重复学习法违背了小年龄段的身心特点。重复性行为能麻痹思维神经,因失去了吸引力而使学生不感兴趣容易走神,学习热情以减法走势。迫于教师的强制才不得不从事学习行为,情感的低或零投入会有高产出吗?

2. 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当今的应试社会,校内外的激烈竞争和严格的分数排名,论优进职。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从而影响总成绩,教师们不惜牺牲宝贵的休息时间,挨个跟学生促膝谈心,制定下次考试进步几名的具体目标,更多的是少不了语言激励。在教师的倍加关注下,学生的精神负担加重,郁郁寡欢,焦虑时时困扰着他们,这种无形的力量正慢慢地剥夺学生的快乐,学生因此渐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好奇心是使学习走得更远的不竭动力,然而,教育者们却以“不压不成才”为理由,熄灭了天然火种。与天性逆向而驰,违背了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即便再创造优越的外在条件,也难以激发学习动力。难道教师们就忍心静观学生荒废学业了吗?不,虽然教师们不能支配学生学什么,但是可以充分地提供表现的机会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足可以让他感受到被人欣赏的自信和骄傲;虽然教师们不能控制学生的行为,但是我们可以用智慧引导他成为同学们乐于接纳的班级不可缺的一员;虽然教师们不能改写学生的历史,但是可以创造充满正能量的新的团队氛围。

灌注学习动力

知识的欠缺是造成学生做作业无从下手的根本原因,而思想的认识是导致学习态度端正与否的关键,教师只要最大限度的提供表演舞台,让学生的聪明、创意都毫不掩饰地展示出来。

1. 开端导入得好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棒

学生从课间的散漫思维到进教室后仍未停止,“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在这之前我们先复习”,听到这,你觉得你的注意力会被深深地吸引住吗?”不会,大家都认为还是老一套,没劲。我在讲述“宽容”时,以视频方式提供蔚蓝的大海和手机的图片资料,二者的关系激发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猜测二者的关系,争论后学生带着悬念仔细地倾听音频故事,成功地揭晓了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表现专注,信息的输入量几乎100%,理解到位,在吸收材料时自主筛选出最重要的信息。导入材料吸引力的强弱决定了学生听课专注与否,学生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干扰的抑制力就越强,观察越细致,思维越活跃,记忆越牢固,此时师生的心理距离最近。教书最重要的不是学科层面的东西,而是用爱与学生建立起来的一种亲密关系,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没有鞭策和怀疑,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充分感受学习带来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成就感,此时作业便成为自觉的行为,不需要监督,没有抄袭,一手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杰作,效果就不必多言了。所以,创设教学情景一开始能抓住学生的眼球,就为师教生学的顺利开展打开了良好的开端,。

2. 疑是学习过程中引导目的性学习的源泉

长期以来,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占课堂主导地位,早已习惯这种环境的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逐渐减弱,直至沉默。为了服务应试教育,教师们急功近利,把开启学生心智的有限的课堂变成背诵课,代替点燃创新思维机会为重复地抄写、默写,如此下功夫,没有不成功之理呀?不,反复练习的知识点,擦肩而过却形同陌路。台上教师声嘶力竭地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本该作为主体的学子们一副漠不关心学习的态度,这种现象在很多学校都普遍存在,如此难以驾驭的课堂要保证课后作业质量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把教学变成单纯的记忆活动,很快就使人产生疲倦。没有经历过对书本深思的体验,缺乏脑力劳动是不会产生学习知识的愿望,最终看不到成果的。叶圣陶先生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无论如何也学不好。”教师根据自己的认知设计的问题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他们自己发现的问题更符合他们本身的认知能力,是自己独立思考生成的宝贵的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地重视, 保护勇于“问”,敢于“疑”的积极行为,及时地肯定他们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珍贵的资源,激励周围同学想要进一步发现问题的热情。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理念,勇于挑战自我,把传授知识改为传授方法,只为激发学生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自主学习,乐于探究新知识的根本性转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重在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主动出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能力,成功地完成知识迁移过程。只有拥有了学习的意识,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真正体会成功的幸福感、获得感,才会更聪明,而教师是使他们变得聪明的关键。帮助学生向他们能看到的成果和结果的积极事情灌注能量和梦想,这才是教师们教学育人的最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宁智明 《课堂应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土地》 《基础教育参考》2013年 02期

2. 叶圣陶 叶圣陶集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