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背景下遵义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7
/ 2

城乡融合背景下遵义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余紫瑞

贵州师范大学 550001

摘要:为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和人口素质,从而促进城乡融合协同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必然途径。本文以遵义是乡村义务教育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为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网络调查、云访谈的方式对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进行了分析,认为乡村教师数量和分配不合理、乡村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低、教育观念难以转变、信息化基础教育设施未得到充分利用、教师培训形式化和不规范性凸显是当前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提出了合理投入教育经费、完善教师管理制度、规范培训标准的建议,旨在为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物质支撑和充分必要条件。

关键字:城乡融合;遵义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20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9乡村振兴规划落地见效,城镇化水平跨过60%的门槛。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镇化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的学历、素质以及与城市融合的适应性,教育作为培养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活动仍然是重中之重。作为农村教育“活的灵魂”,乡村教师这一社会角色得以重新定位。

一、相关概念

(一)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主要是指城乡一体化,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在城乡融合的趋势下,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必然渠道,并不是说城镇教育各方面必须优于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大体上虽不及城镇教育,也有其可取之处。换句话说,城乡教育发展既可“以城带乡”,又可“以乡带城”

(二)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成为符合要求,能为学生发展做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的成长过程。该定义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训,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二是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职业进步的过程

二、遵义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1.教师名额分配失调,各学科教师数量不合理。

每年特岗教师指标为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三个区,赤水、仁怀两个市,以及桐梓、湄潭、余庆等九个县所共同分配。首先每个地区学校众多,分配到每个学校的特岗教师数量极少。每个地区优先考虑平衡县级或镇级中心学校各科目教师名额,然后再向乡级学校分配少量名额。其次,因信息技术、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副科无法实现一门学科一个专业教师的配比,乡村教师多从事跨专业执教,所需教师分配数额达不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2.教师整体水平偏低,专业化程度不够。

随着教育地位的提高,近几年乡村教师的学历水平得到强调。通过特岗及事业编制招聘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地区,本科学历成为硬性要求,部分地区的教师招聘明确招聘者至少应具备大专学历。然而,更偏远的学校并未对教师的专业做出约束,导致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应聘上岗的现象。经调查发现,遵义地区,35岁以上的教师占绝大多数且部分乡村教师为非师范毕业或者中等师范院校毕业,学历不达大专水平。有些乡村教师普通话说得不标准、方言普通话混杂、甚至纯方言上课。

3.教学观念难以转变,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未得到充分利用。

一部分乡村教师并不能适应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新教育理念的要求,教学方式传统、老套,以填鸭式、满堂灌的方式为主。只有在公开课上,会对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达到那节课的考核目标。另外,由于政府及社会人士的大力扶持,目前遵义绝大多数乡村学校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大部分乡村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进行自我学习,有的觉得使用起来比较麻烦,有的对其用法不熟练甚至不会使用。

4.教师培训流于形式,不规范性极为凸显。

遵义地区教师培训的形式可分为入职培训、师徒结对、网络培训、学校或者学校所在区域组织的教研活动等形式。其不规范性体现在培训形式及内容和教师本身,不规范性导致培训并不能达成其目标。培训脱离教学实际,内容过于理想化,培训流于形式化、走过场,对教师的成长帮助甚少。有时培训讲座过多,因此耽误学校课程,也促成了部分教师反感培训、将培训视为负担的心理现象。

三、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

1.合理投入教育经费,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物质支撑。

首先,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教师生活水平。待遇是影响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因素之一,应建立学校越边远艰苦补助越高的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切实保障教师待遇的获得。另外,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乡村教师进行竞技补贴,从政策层面保障乡村教师的生活水平

4。其次,完善办学条件,教育经费还可投入于改善学校的其他硬件,比如校门教学楼、教室、多媒体教室、塑胶操场,对于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科目的教学有良好的教学环境。

2.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作为教书育人的职业,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丰富的知识储备、优秀的专业素质。因此,教师本身的学历尤为重要,至少是师范类专业毕业或者所申请职位专业相关。与此同时,教师资格证是从教的首要条件,包括乡村学校的代课老师也应在取得教师资格证后予以录用。另外,需创新教师编制管理,留住“本土化人才”,鼓励地方与师范院校合作,预留岗位和编制,探索开展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进入教师队伍。

3.规范培训标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充分条件。

其一,加强年轻教师与老教师间的互动交流,通过新旧血液的合作,实现“以新带旧”、“以旧带新”的培训模式。另外,新老教师互相监督运用好信息化基础设备,充分利用“空中黔课”、“遵义基础教育网”等教学平台。其二,科学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设置反馈任务。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应因地制宜,制定特定教师群体专项培训计划。其三,在培训后应对接受培训的教师设置反馈任务,比如教研活动结束后可要求教师根据学到的内容自行录课,上传至教研群里,各位同事共同探讨。其四,因为目前乡村教师一人担任多门学科的教学现状短时间内无法改变,除了对老师进行本职工作的培训,还应对这些教师进行音乐、美术等科目的教学培训,尽可能建立全科教师专业化队伍。

四、结论

提高城镇化率离不开城乡一体化发展,而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的推进离不开乡村教育的助力,提高城乡的融合率需要通过提高全人口素质来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前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和相对滞后性为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增加了难度,也对这类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专业化发展不是教师独立的社会职责,只有在社会政策的支持下、教师自身的努力下,双方持续合作才能为教师专业化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陆梦龙.城乡融合和产业融合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J].新西部(上旬刊),2018(5):4-6.

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4).

陈伟著.西方大学教师专业化[J]: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4吴俊.精准扶贫背景下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百色学院报, 2019(32):101-105.


作者简介:余紫瑞(1995-),女,汉族,籍贯:贵州遵义,学习:硕士,单位:贵州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