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预习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2
/ 1

小学语文高效预习策略研究

沈素华

川大附小清水河分校 610041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小学中段学习目标及实施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从课标中可以看出,小学中段开始,就要着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了。而预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从课文入手的预习。

一是诵读预习法。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专家、名家朗读音频在网上也能搜到,对朗读能力较强的孩子来说,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但是对于班上大多数的孩子来说,这个水准是可望不可及的。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朗读热情,提高孩子们普遍的朗读水平,每篇课文我们请班上读得较好的孩子来录音,将这个朗读音频发到班级群里,给全班的孩子及他们的家长们一个示范,同时也给孩子们一个跳一跳就能达到的高度。只要能在当天放学前将下一篇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孩子,就有机会成为我们的泛读者。这个方法,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朗读的兴趣和积极性,找老师录音的同学也是络绎不绝。我为了不给家长增添额外的负担,并没有要求家长和其他孩子上传朗读音频,但是老师将学生的泛读语音发到班级群后,总有许多的家长或是孩子将当天的朗读音频发到群里。班上个别朗读较差的孩子还不愿意把朗读发到班级群里,而是选择了私聊发给老师,我也单独指导他的朗读。孩子们朗读热情被点燃了,课堂上学习的的积极性高了,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也高了,课堂效率得到了提高。

二是课后问题带动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文的预习不仅要读,还要力求读懂。我们以课本上的课后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边读边思,带着问题进行前置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浅的墨水也胜过最好的记忆。因此,我们教给孩子简单的勾画批注的方法。开学初,我们只要求孩子们把文章中感触深的地方勾画出来,把自己有疑问的地方标注上问号。在课文中尽力找出课后问题的答案,并做简单的勾画。这一阶段,孩子们在书上和同步进阶阅读上的批注为简单的线条和符号。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孩子们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学到了批注的方法,有了一些批注的心得,开始尝试在语文书和同步进阶阅读上做自己的批注。有的批注修辞手法,有的批注自己的感受,有的批注文中人物的情感······批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在逐渐提高,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逐渐养成。

2.从生字词入手的预习。

一是生字的学习。在生字词语的学习中,我们用读——想——写——用的方法来培养孩子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并逐步放手。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接触文字的时间不长,学习和掌握的汉字也十分有限,在阅读文章时难免会遇到一些生字词。所以,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有效性,我们在开展前预习时,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容易读错或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了重点预习。课本中要求会读的生字要将拼音标注在课文中做到读准字音。除了这些生字之外,学生还可以将文章中容易读错或者难读的生字也纳入预学的范围,并用拼音进行标注。课本中要求会写的生字,即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借助拼音认读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它的形;查资料或是工具书给它组两个词,写在生字的下面,田字格里的生字并不要求孩子直接写出来,可以用一个波浪线代替,因为还有些易错字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带着同学们一起关注易错处,掌握之后再写生字。课堂上,老师对易错字进行讲解时,会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识记方法,加深对生字字形的印象,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别人好的方法,提升自己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是词语的积累。在预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遇到一些生词,在勾画、朗读、组词的过程中,对这些词逐渐由陌生到熟悉。在众多的词语中,有不少成语。成语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精粹之一。因此,这个学期我们在积累词语这一方面,着重引导孩子积累成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要求孩子们每天在家校联系本上积累两个成语,可以是课本中的,可以是课外阅读时遇见的,也可以是生活中了解到的。这两个成语的意思我们鼓励通过查工具书的方式获得。如果是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也可以联系上下文去猜它的含义。

预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前置性学习策略的研究,关键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和意愿,最终进行创新性的深度学习。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和分析总结,有收获、也有一些感悟。我们将继续开展探索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让他们在未来走得更好,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