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绘本读写教学例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2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绘本读写教学例谈

张莹

深圳市福田区实验教育集团侨香学校 广东深圳

摘要: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大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小学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奠基阶段,绘本阅读能够为儿童打造一个较为轻松有趣的阅读起点,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本文将围绕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结合具体绘本谈谈如何开展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绘本读写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绘本;核心素养

  1. 绘本读写的必要性

绘本,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含有绘画的书本”,英文中将绘本称为“PictureBook”,翻译过来为“图画书”,指的是图画或图文互动来讲故事的文本形式。但绘本并不是文字和图画单纯叠加的书本,故国内也有学者并不赞同称绘本为“图画书”。日本松居直先生长期深耕于绘本研究,他对绘本做过一个较为形象的比喻:“文字+图画=插图读物,文字×图画=绘本。”所以说,一本绘本的“图画”“文字”,“图”“文”互动的关系,都要能为儿童习得与积累语言、丰富与发展想象、创意输出与表达等提供丰富的资源,方能被认为有教学价值的绘本。

绘本读写就是以绘本为载体开展的读写活动。绘本读写中的“读”是引导学生掌握绘本阅读的基本方法,学会从图文提取信息,依据信息进行猜测、推论和联结。绘本读写中的“写”,是儿童阅读了绘本之后从故事中建构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意义并有效地输出与表达。小学语文的“写”不局限在单纯的书面文字书写,而具有更丰富的选择,采用口头表达、绘画、肢体语言、朗诵、习作、交流等各种方式把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甚至儿童可以根据作品的结构进行创编活动,培养语言的创造力。

  1. 绘本读写的重要性

绘本的选材、线条、色彩、语言的纯粹等特点使其具有直观形象与美观生动的效果,也使其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和思维发展。

绘本阅读有画的冲击和刺激,借助图画和让绘本中的角色“说话”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感受阅读的乐趣。小学同时也是语文习作的奠基阶段,从看图写话开始要求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与表达的欲望。但从现实教育教学来看,许多学生怕看图写话,对写作不感兴趣,这已然成了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而将绘本引入看图写话教学的课堂,借助绘本激发学生说话兴趣,帮助学生获取表达素材,链接生活体验,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看图写话的水平。

  1.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绘本读写教学

绘本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这一认知目前并未得到普遍接受,小学教学还有教师仅停留在抓识字写字,完成教材任务即可的阶段;也有部分教师对于课外读物仅停留在推荐层面,并未落地。而对于部分进行绘本教学实操的教师,也存在对于绘本教学的认识停留在绘本阅读层面的问题。而如何真正有效地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教师应当有方向有目的地开展绘本读写教学,将绘本引入课堂,与现行教材教学并轨,大大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

(一)绘本联系教材找到兴趣点

学习写日记是部编版语文教材第5册的习作重点之一,教学目标为学生掌握日记的格式,善于捕捉习作素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在这个单元习作教学前,我们班学生购买了绘本《动物日记》全套书,这套绘本以动物为主角,以日记的形式巧妙介绍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还穿插了许多小故事,趣味性很高。

这套绘本凭借精心绘制的图画和适宜的文字空白,给学生以生动有趣 的视觉享受和无限的想象空间。绘本预留了足够的文字空白,唤醒了学生的言语生成。因此,选择有话可说的图画或文字空白处,因势利导,做足“无中生有”,是“习”作的抓手。例如《蚯蚓的日记》中有:4月1日,蜘蛛教蚯蚓学倒立走路。全文两幅图,蜘蛛和蚯蚓表情丰富,童趣味浓,画面夸张,极具童话色彩。故事中,叙述语言仅有一句:蚯蚓没办法倒立走路。教学时先出示第一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在一棵大树下,蚯蚓看到谁在倒立着走路?他还会看到一些什么虫子在倒立走路呢?会怎么想呀?蜘蛛会怎么和蚯蚓说呀?接着出示第二幅图。观察,想象蜘蛛是怎么教蚯蚓倒立走路的。蚯蚓爬得上大树吗?他碰到什么困难?蜘蛛想了个什么办法?结果发生了怎样的惊险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夸张、富有童趣的画面,将学生的思维打开,结合问题,启发想象,于图片无字处提升学生的创作热情,表达欲望,同时很好地落实了课内单元习作的目标要求。

(二)绘本联系个人找到生长点

好的绘本本身就包含许多美好情感,能使读者得到心灵的抚慰。绘本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绘本创意读写中,绘本的文字、图画、主旨都是诱发儿童言说冲动的好元素。在阅读过程中或阅读后,儿童的情感和体验不断积蓄,即将喷薄而发时,教师只需稍稍一点,他们就会讲出属于自己的那个故事。

在《我家是动物园》的课堂上,通过讲述、猜读、看画面读等多种方式,孩子们在故事中的反复语言中掌握了语言结构,然后,我选了猫、狗、刺猬、长颈鹿几张动物图片,大家说说这些动物的特点,再说说看到这些动物想起家里的哪个人,为什么?再学习绘本的语言写一写。 在阅读的基础上,联系到个人生活实际,孩子表达欲望非常高涨。将家人比作动物,那些与个人相关的生活细节马上浮现出来,跳入孩子们的脑海中。

(三)绘本联系世界找到纵深点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横行,生活方式的巨变给儿童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在线上教学期间,我设计了绘本系列课,其中一个阅读主题为“播撒爱的种子”,选取了《花婆婆》《爷爷的橡树》《獾的礼物》三本绘本,希望通过绘本阅读给儿童带去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这里以《花婆婆》为例,《花婆婆》是一本精美的绘本,以倒叙手法讲述了一个小女孩一生中完成了答应爷爷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去很远的地方旅行,第二件事是住在海边,第三件事是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这是关于一个人一生经历和梦想的故事,也是关于如何使世界更美丽的故事。以绘本《花婆婆》为切入点,教授学生读绘本“猜想”“观察”“推测”的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图文互动的美好与温暖,并向花婆婆学习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情。

三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掌握基础的绘本阅读技巧,并能做到自主识字、理解语句和感受图文互动。但三年级学生主要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故在本课教学中从文本联系实际如何触动学生是一个教学难点,需要引入一些更具象的素材让学生有所感,从而有所言。从绘本联系实际,在新冠肺炎疫情当前,其实许多人都在做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引入钟南山爷爷、李文亮叔叔、一线医护人员以及三年级孩子给医生爸爸写的信,让孩子在具体事件中感受逆行者们的大爱。再从生活实际联想到学生个人生活,小朋友写一写可以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来让世界变得更美丽呢?也许孩子已经在默默地做这样的事,哪怕只是简单的事情,每天帮家里做一件简单的家务,给辛苦操劳的爸爸妈妈一个灿烂的笑容、一个温暖的怀抱。也许有些孩子现在还不知道要做什么,勉励孩子只要心里记得要努力做一个让世界更美好的人,有一天一定会找到答案!通过绘本《花婆婆》的学习,学生掌握“猜测、观察”等方法,并从绘本每一帧充满诗意的画面中得到美的体验。同时更被花婆婆的人生经历吸引,也想向花婆婆学习做一个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人。

好的绘本往往表达了人类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与追求,比如,真、善、美,理解、宽容、真诚、善良、分享、和平、爱国、忠诚、勇气、承诺、理想、信念、真理等。长期汲取绘本精神营养的儿童,更加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更能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面对逆境时也会更加勇敢。丰富的绘本可以通过形象变幻的图文符号强化儿童的汉字意识和视觉意识。小学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奠基阶段,绘本阅读能够为儿童打造一个较为轻松有趣的阅读起点,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课题名称: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低段绘本读写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ybfz18396 课题主持人: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