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学音乐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3
/ 2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学音乐教学

陈莉

广东省广州市 番禺区市桥先锋小学 511400

摘要:本文从我国传统音乐教学的弊端谈起,指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均无创造性可言,然后分析了问题的症结: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接下来,重点论述了教学过程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主体地位 主动性 能动性 创造性

人的主体性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的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当我们面向世界,反省自己的时候,一种危机感就会油然而生——我们培养的人缺乏主体性,缺乏自主的精神、创新的精神。

反思我国传统音乐教学,同样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重模仿(听唱或视唱)和音乐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重满堂灌,轻创造学;重照本宣科,轻学生活动指导。总之,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均无创造性可言,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求新、求实、求异的精神。问题的症结在哪?就是因为音乐教学中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时代呼唤着人的主体性,人们也殷切期望教育能弘扬人的主体性,那么,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学准备,了解学生主体

在接起始班或新班级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他们对音乐学习的态度、音乐接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乐感、音乐基本素养以及爱好、性格、个性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建立学生音乐情况调查的个人“档案卡”,及时记录他们的发展及变化。将相同的情况归类分组,以便在集体教学形式中,发挥其小组的作用。

其次,根据音乐教学的总目标和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优造教学方法,设计单元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

二、教学过程,尊重学生主体

素质教育是一种尊重学生主体的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的精神,挖掘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实现学生的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外因与内因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二者相互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主动认知和发展的过程。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音乐知识的传授,还是技能技巧的训练及音乐能力的培养,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努力,亲自参与,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活动。因此,音乐教学过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从情感因素入手,发展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所谓能动性,是指主体对象性关系中,自觉、积极、主动地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的、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首先表现在他能够根据社会的要求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并以此作为自己今后学习的努力方面;其次,他能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情意结构,去主动地同化外界的教育影响,对它们进行吸收、改造、加工或加以排斥,使新、旧知识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实现主体结构的建构与改造。

针对传统教育重认知、轻情感的弊端,我国的教育实验工作者在探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也开始重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领域,力求实现育智与怡情的统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实验”,实验抽象概括出了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的带有共性的创设情境的“四为”(即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组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五要素”(即以培养兴趣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中心,着眼创造性;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教育学科能力为手段,贯彻实践性)和“五类型”(即将教学情境为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和推理情境,并根据不同需要在教学中有选择地加以利用),使情境教学具备了“形真”、“情切”、“意远”、“理念富于其中”的特征。

音乐教学,可以从学生的情感领域入手,并以此统领整个教学过程。无论是唱歌还是欣赏教学,无论是新课导入还是新课学习,也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等等,都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通过创设愉快合作的学习情境、友爱融洽的活动情境和人际环境,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促使他们能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从而实现情感侧面上的的“乐学”与认知侧面上的“会学”的有机统一,开辟了一条既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是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的有效途径。

(二)从创新能力培养入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所谓创造性,包含两层涵义:一是对外在事物的超越。主体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新事物,它常与改革、发明、发现联系在一起;二是对自身的超越。主体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身,使“旧”我变为“新”我,实现自身的否定之否定。

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造性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而应包括以下更多的内涵: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出“新点子”和解难题;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喜欢小发明、小制作、小设计等等。

音乐教学如何从创新能力培养入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呢?利用音乐教材中的创作练习,如《节奏即兴接龙》游戏,要求学生思维迅速、敏捷,在瞬间即兴拍出2—4小节的不同节奏,完成接力游戏。《曲调问答》,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地唱出或写出答句的曲调。这些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根据歌词写作语言朗读的节奏》、《为固定节奏写作乐句》等,可以引导学生突破固定模式的束缚,充分运用多层次的思维窨,设调出多种语言朗读节奏的方案或创作出多种音调形态的乐句,在求同中训练思维的变通性,在变通性上造化他们的求异思维。歌曲的艺术处理,可让学生自己设计演唱这首歌的力度、速度、情绪处理和参与表现。在艺术处理过程中,对于个别学生富有创见的设想,应给予肯定与大力支持,使学生新颖、独特的思维火花得到关注培养,创造性品格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创作教学内容的作用,启发和诱导学生多向思维与创造想象,让学生通过《曲调填词》、《听曲写作歌词》、《看图画写作命题歌词》、《为儿童写作简单曲调》等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填词、写作歌词和简单歌曲创作的尝试中,激发创造兴趣,体验创作的乐趣,逐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评价,围绕学生主体

素质教育评价的核心是人的评价,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教师的教的要达到的目的是想方设法使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以我认为教学评价还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因此,小学音乐教学评价,应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音乐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判断,以探索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规律,从而更效地指导音乐教学活动,以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要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恰恰相反,是对教师主导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小学音乐教学,只有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创造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①孙奎浩:《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

②张天宝:《基础教育新概念I:主体性教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