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暗示教学在康复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1

浅谈暗示教学在康复教学中的应用

王艳君

山东省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255000

摘要:在康复教学中巧用暗示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中阐释了“什么是暗示教学”、“暗示教学的意义”、“暗示教学常用的方法”三个问题,就“眼神暗示、情感暗示、动作暗示、表情暗示、环境暗示”进行了具体解读。

关键词:暗示教学康复教学应用

走神、多动、开小差、情绪不稳定……这些都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常常遇到的现象。这时,教师的声色俱厉,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也许能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却不能“治本”,还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为后面的教学埋下隐患。教师若能有效地运用暗示教学,掌握其技巧和方法,教学过程会更加流畅,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师生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一、什么是暗示教学

暗示教学也叫“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创立的一种学习语言的方法。它是指运用暗示手段,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注重学生有意识心理活动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从1966年开始为人们采用,现在已经推广到十多个国家,而且在非语言学科的效果也很好。

二、暗示教学的意义

1.保障康复心理。

减轻了孩子对管理的逆反心理,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康复质量提供了心理保障。

2.提升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暗示教学的合理科学运用提高了教师康复教学的艺术水平。

3.融洽师生关系。

暗示教学对融洽师生关系也有重要的作用,暗示教学没有声色俱厉,只有心灵间的默默交流;没有约束惩戒,只有师生间的信任承诺,这个过程本身成为师生良好关系的酝酿过程。

4.整合教学时间。

暗示教学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教师在自觉不自觉中集中了孩子的注意力,不会打断教学进程。

三、暗示教学常用的方法

1.眼神暗示。

美国著名教育家克拉克说:用眼睛和他人沟通。眼神交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眼睛相互对视而心理产生变化的交流方式,自古就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佳话。眼睛是人与人之间最清楚最正确的讯号,利用眼神的接触,可以洞悉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对教师而言,借着眼神的交流拉近师生的距离,赞扬或制止孩子的一些行为和情绪变化,是一项特别重要的非语言沟通技巧。比如,课堂上同学走神,教师用眼神即可警示他。不自信,眼神可以给他信心;情绪低落,眼神亦可以给他安慰等等。有学生常说“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正是这个道理。

2.情感暗示。

知、情、意是人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是人与生俱来的,只要不带杂质,情感的感染力是很强的。而这种情感也最容易和他人产生心灵沟通,最能探测人内心深处最微妙的东西,能够和孩子做到心心相印,这是情感交融的最高境界。孩子年龄小,对人的认知纯粹、直观,只要真心对她好,她的感知是真实的,她的反应会百倍的“热情”和“亲昵”。进入了这种境界的情感能够在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中传导出去,渗入到孩子的内心中,起到安定情绪、激发情感的作用。

3.动作暗示。

教师的各种动作能传递管理信息,它具有言志、传情、状物的特殊功能,是教师感情的艺术表现。教师的一招一势、一举一动,都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和感情暗示的作用。比如当孩子躁动不安的时候,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或握握他的小手,就会给他一种安定和鼓舞。又比如,在诵读儿歌时,发现孩子声音较小,教师的一个手势动作就能将声音和气氛调动起来。

4.表情暗示。

表情暗示也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是师生之间沟通情感,交流思想、建立联系的过程。人们往往能通过脸上的神态与表情的变化,把某些难以或不宜用言语表达的微妙、复杂、深刻的感情表达出来,所以蕴含丰富信息的教师的面孔常常是学生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表达内心活动,以形成知识信息、情感信息、要求信息,从而调节孩子行为、教学节奏和课堂气氛。

5.环境暗示。

“境由心生,情由境出”展现了环境暗示在课堂教学中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在“我们的节日—鸡年吉祥”的训练中,我们在教室里布置了过大年的场景,营造了浓郁的喜庆氛围,通过欣赏“大公鸡”的图片、过大年的视频,“拜年”游戏互动等让孩子感知我们中华民族的“年”文化。这里,环境暗示的作用不容小觑。

综上所述,科学的利用暗示教学法,能激发孩子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康复教学的效率。而暗示教学的运用永远是建立在爱的情感基础之上。有了对孩子的爱、对特殊教育事业的爱我们的一切教学尝试才会结出硕果。